
美國大學招生諮詢協會是美國教育界最權威的機構之一。
它的成員包括高中的大學升學指導老師、大學的招生、錄取與諮詢專業人員等,為全美高中生、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提供專業且權威的申請指導。
近日,NACAC就美本招生政策、變化趨勢、升學熱點等大家關注的話題召開年會,透過百餘場研討會,探討了標化可選政策 、大學申請透明度、美本錄取流程、大學候補名單、人工智慧與教育等話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交SAT,校外推薦沒有校內重要;哥倫比亞大學:CC和Columbia engineering 基本不能轉,學院內轉專業需要審批,以及校方表示能看出來文書是AI還是家長寫的;康奈爾大學:商學院比工程學院更難轉入,轉不轉進去完全看學術表現;紐約大學:標化可選擇性提交但是會特別看重數學能力,希望學生至少有微積分AB
本次大會上,頂尖名校招生官們透露了許多招生內幕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美國大學的國際招生趨勢
康奈爾大學和紐約大學的招生官,以及IB Program Director分享了美國大學的國際招生趨勢。
招生地理身份多元化,對中國申請者要求更高。
中國學生在美國大學的國際生源中一直佔據顯著地位,佔比高達三分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學在亞洲的招生策略正在發生微妙變化,逐漸從中國市場轉向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同時,穆斯林國家的學生數量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此外,迦納、阿富汗、蒙古國等國家的學生數量也在快速增長,這可能反映了美國大學國際招生策略的調整,尤其是對非洲市場的更多關注。
NYU招生官就特別指出學校在非洲進行了一系列合作專案,希望錄取更多的非洲學生。
在這種背景下,“地理身份”在申請美國大學時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於來自東南亞、非洲或巴西、歐洲一些小國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同等條件下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錄取機會。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如何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招生官眼中的亮點,顯得尤為重要。
康奈爾和NYU:更具體的國際招生內部資訊
-
NYU:針對不同區域的招生重點完全不同
對非洲,尋找有才能的學生。即成績最好、學術最強、最厲害的學生錄取機會越大。
對中南美洲,尋找能緊密融合社群的學生。即社群感越強、做的社群服務越多、在社群上發揮更多強項的學生錄取機會越大。
對亞洲,尋找能體現不同價值觀且最有特色的學生。招生官很明確地說,在亞洲招生,要的就是perspective和value,要看到學生身上不一樣的價值觀,不用於他人的特點,而不是以分數論英雄,不希望看到學生只會卷競賽和刷成績。
此外,申請NYU時,讓招生官感受到你家裡有錢不是件壞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對所有學生都是Need-aware政策,尤其對國際學生稽核時,一定會看你是否有能力支付學費。
NYU還注意到國際學生同時有很多不同的學術體系,例如AP、IB、Cambridge,其實學校不那麼在乎成績,最看重的是學生怎麼體現自己的學術興趣。
-
康奈爾:頂尖國際學校和國內二三線城市高中的申請人都有機會錄取
首先,招生思路有轉變。曾經招生官認為,最優秀的學生都是來自非常好的國際學校,但近些年招生時發現,很多普通高中的學生也非常優秀。
所以,現在招生官們會將目光放在任何高中的申請人身上。這就給予國內二三線城市的升學家庭機會,大家可以認真考慮衝刺一下。
其次,康奈爾的招生官非常看重錄取的國際學生能否準確地代表其文化,從而增加康奈爾校園的多樣性。建議同學們可以多參加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徵的活動。
此外,康奈爾的招生官表示面向非洲和中南美洲會招收更多STEM學生;面向亞洲偏向錄取更多元的學生。

美本升學過程中的隱形歧視
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中國學生可能會面臨一些隱性歧視。這些歧視可能隱藏在標化、文書、活動、面試、推薦信等多個環節中。但其中影響最強烈的是高中升學指導寫的推薦信(Counselor Recommendation)。
很多美國公立高中升學指導寫的推薦信質量參差不齊,因為絕大多數的公立高中升學指導,平均每個人每年大概要給100多名學生寫推薦信,內容很難有新意和說服力。
例如你的升學指導是白人,他可能在描述你的時候更傾向於用一些“勤奮、努力、認真”的詞語;或者寫推薦信時,不由自主地會塑造“亞裔理工男”的申請形象,這些無疑會加深大學招生官對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
對於國際生,如果是就讀於普高或知名度不高的國際學校,也存在一定的劣勢。有招生官明確表示,國際生的推薦信可信度不高,甚至知道很多國際學生的推薦信是自己寫的。
雖然也有調查表明,全美約5000所大學中,只有25%認為高中升學指導寫的推薦信對申請“非常重要”,並且這個比例在逐年下降。同時,要求申請人提交推薦信的大學數量也在逐漸減少。
但注意,越是錄取率低的美國名校,越重視推薦信,越堅持要求申請人必須提交推薦信。“哈耶普”的招生官明確地說:“會看申請人提交的所有推薦信,並且每封都會認真看,尤其看重校內推薦信”。
為了應對這種隱性歧視,建議採取以下策略:
多與高中老師和升學指導交流加強印象,打破對你的刻板印象。透過參與多樣化的活動、競賽和志願服務等方式,展示自己的領導力和社會責任感,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儘量選擇瞭解自己、能夠客觀評價自己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推薦人。優質的推薦信能夠突出申請者的優點和特長,為申請者贏得更多錄取機會。在申請前深入瞭解目標學校的招生特點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制定申請策略。瞭解學校的招生偏好和錄取標準,有助於申請者更好地準備申請材料,提高錄取率。
這裡也為大家總結了一些熱門院校對推薦信的不同偏好:

需要注意的是,UC系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對待推薦信的態度截然相反。
UCLA的招生官表示:UC系大學不要求申請人提交推薦信。
有兩點原因,其一是申請量巨大,招生官根本讀不完推薦信;其二是招生官知道加州的很多高中升學指導,每人每年要負責給300-500名學生寫推薦信,沒有時間寫出有深度和價值的內容。
而加州理工學院的招生官明確要看且非常在乎推薦信。
加州理工學院要求申請人提交2封推薦信,強烈建議其中一封推薦信來自微積分或更高水平數學課的任課老師。另外,招生官認為私立高中的推薦信比公立學校的更有幫助。
PS:加州理工學院招生稽核方式是,第一輪看學術刷掉一批學生,再進行第二輪稽核。學術不過關的學生,幾乎沒有錄取的希望。

學院與專業申請的注意事項
幾乎不能轉:佐治亞理工學院、UIUC、密歇根安娜堡、德州奧斯汀、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馬里蘭大學、CMU、南加大
可以轉但比較難:普渡、聖塔克拉拉大學、OSU
歡迎轉:華大西雅圖、威斯康星麥迪遜
注意,德州奧斯汀、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馬里蘭大學、CMU、南加大的招生官親口說CS專業往後幾乎不能轉入,但目前官方還未明確修改CS轉專業政策。
幾乎不能轉:哥大、賓大、佐治亞理工、威斯康星麥迪遜、UIUC
需要申請:康奈爾、WashU、佛羅里達大學、華大西雅圖、南加大、德州奧斯汀
相對容易:密歇根安娜堡(每年轉入名額較多)、CMU(除了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其它工程專業轉入難度不大)
很容易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MIT、萊斯、西北、範德堡、UVa、埃默裡
其中,哥大和賓大雖然幾乎不能轉入工程學院,但允許學生選修工程學院的課程。
需要提交申請轉入的大學裡,康奈爾的工程學院轉入的難度較大;WashU、佛羅里達大學、華大西雅圖招生官沒有表現出工程學院轉入難度大;南加大的工程學院沒有太多限制,完成兩個學期的課程就可以提交轉入申請。
另外,埃默裡大學是沒有工程學院的,但是它與佐治亞理工學院聯合提供5年制工程雙學位專案。即學生需要在埃默裡學習2年,再申請進入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學院學習。
不看專業錄取的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MIT、西北、萊斯、UVa、埃默裡
按學院錄取:賓大、康奈爾、哥大、密歇根安娜堡
按專業錄取:南加大、範德堡、UIUC、德州奧斯汀、佐治亞理工、威斯康星麥迪遜、普渡
不看第二專業:CMU、東北大學、華大西雅圖
不喜歡不定專業:MIT、德州奧斯汀、華大西雅圖、南加大
注意,一些不看專業錄取的大學,不代表專業選擇完全不會影響錄取。
比如埃默裡大學,招生官表示他們每年會收到非常多的Pre-med申請,雖然學校是不看專業錄取的,但也不願意錄取太多Pre-med申請人,所以如果你是Pre-med申請人,錄取難度相比其它專業會更難。
再比如,MIT這所高校,雖然也是不看專業錄取,但它不喜歡看到申請人不定專業,還是希望能看到申請人的專業興趣方向的。
南加大也有些特殊,它接受不定專業,但不希望在第一專業申請欄看到申請人選不定專業,因為它本質就是一所看專業錄取的學校,希望能看到申請人的專業興趣。

哪些大學最看重標化成績
今年NACAC招生年會上,分享了一份密歇根大學統計的資料——從1995年到2023年錄取學生們,其申請提交的標化成績和進入大學後獲得的成績之間的關係。
得出的結論是,學生的標化成績越好,進入大學後取得的成績越好。但過了一個分水嶺(SAT 1520-1550,ACT 34-35)後,標化成績對大學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小。建議想衝刺頂尖名校的學生,SAT/ACT成績儘量考到分數線以上。

此外需注意的是,雖然CMU今年對SAT/ACT仍採用可選政策,但招生官透露想申CS專業的學生,一定要交標化成績,基本CS錄取的學生都是有標化的。
UIUC雖然不太在乎標化成績,但對於想申工程的學生,招生官還是希望學生提交分數的。
而目前TOP50美本院校中,已經有十餘所宣佈新申請季必須提交標化成績,標化低分的同學們要注意了!

以上就是2024 NACAC美國大學招生年會最新招生動態。
想要了解轉學?直接新增小助手諮詢就可以,或是點選下方【轉學評估】,瞭解自己真實實力。

近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