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澳洲本土國民品牌倒閉!超過半個世紀歷史!90家門店將關閉大甩賣!35萬件商品!600多個崗位失業….

(立即掃碼,開啟勞斯萊斯尊享之旅)
本文參考來源:abc/網路
在澳大利亞的街頭,曾經有一個熟悉的名字,陪伴過無數人的青春、第一份兼職與週末的閒逛時光!
而如今,這個品牌,即將正式告別它的“實體年代”…

最後的櫥窗,最後的風格
四月初,真維斯(Jeanswest)開啟了它在澳大利亞的“最後一舞”。87家門店同步展開清倉大促,超過35萬件商品齊齊亮相。

無論是13.8萬條經典牛仔褲,還是新鮮上架的春季新品,都成為品牌與顧客最後的連結。
“我們不會再補貨,也不接受退換。”真維斯管理方給出的提示格外直接——這一場,是說再見,不是暫時離開。
告別的不只是門店,而是一個時代
1972年,真維斯誕生於西澳的珀斯(Perth),當時的它是青年文化的代表,街頭潮流的代表。
從西海岸一路向東拓展,它的足跡幾乎遍佈澳大利亞各大城市。
而在1994年,它被香港的旭日企業(Glorious Sun)收購,又於2017年轉手給浩世有限公司(Howsea Limited)。
50多年的光陰,一路走來,它承載的不僅是服裝生意,還有無數人對於自由、實穿與青春的記憶。

不只是Jeanswest:零售劇變中的“多米諾骨牌”
如果你以為真維斯的清倉只是個別現象,那就低估了這場行業動盪的深度。
去年,Mosaic Brands(摩賽克集團)就已陷入困境,旗下Rivers、Katies、Noni B等多個品牌相繼停業,影響超2750位員工。
據澳大利亞政府披露,僅摩賽克一案,待支付薪資與補償金額就超過2100萬澳元。
眼下,真維斯員工的後續補償安排尚未最終明確,清算方正在進行內部審計。

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開始?
儘管90餘家門店將關閉,品牌卻並不打算就此退出舞臺。
清算負責人林賽·班布里奇(Lindsay Bainbridge)透露,品牌正尋求全面轉型為線上平臺運營。
紐西蘭的三家門店也暫時繼續營業,維持真維斯在大洋洲市場的一線聯絡。
“我們已經做了一切可能的嘗試。”——林賽·班布里奇(Lindsay Bainbridge)的話語中,沒有哀怨,只有現實。

生活成本上升,零售步步退讓
澳大利亞的零售行業正身處風暴之中,高通脹持續侵蝕運營利潤,消費者變得愈發精打細算,門店租金與人工成本卻節節攀升。

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授加里·莫蒂默(Gary Mortimer)指出,這一系列變化預示著線下零售的結構性衰退。
在平臺X(前Twitter)上,他毫不諱言:“像真維斯這樣的清倉,將迫使其他品牌重新評估自己的策略。”
超過600位員工將受到影響
隨著真維斯實體門店陸續關閉,超過600位員工將受到影響。
這些崗位,曾是年輕人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一代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如今,這些門店的燈光將一盞盞熄滅,而留在城市街頭的,只剩下櫥窗倒影中的自己。
Myer的另一邊:收購與擴張的“對沖遊戲”
就在真維斯進入清算的同一時間,老牌百貨公司瑪雅百貨(Myer)完成了一筆重磅收購!

與前沿投資集團(Premier Investments)達成協議,整合Just Jeans、Jay Jays、Dotti等多個品牌。
這個舉動被業界視為“澳大利亞時尚零售近十年來最重要的合併行動”。
一個品牌落幕的同時,另一個卻在悄然加速前進。這場變局,註定不止於一場清倉。

潮流不會消失,只是換了舞臺
有人說,清倉是告別,也可能是一次自我重塑的前奏。
從曾經家喻戶曉的牛仔文化代表,到線上平臺尋求再出發的品牌故事,真維斯的“最後一舞”,或許只是第一章的結束。

我們未必還能在街角櫥窗看到它熟悉的LOGO,但或許在手機螢幕的另一端,它將以新的姿態繼續存在。

此刻,也許正是擁抱記憶的機會
如果你還記得曾穿著那條低腰牛仔褲走過高中校道,或曾在打工間隙路過真維斯的試衣間,也許可以趁這個機會,為那段記憶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這個四月,真維斯的“最後一舞”正在上演,青春的衣櫥,就在打折區中悄然謝幕。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參考來源:

https://www.abc.net.au/news/2025-03-26/jeanswest-collapses-voluntary-administration-retail-stores/105098482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