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美元指數再次大幅度上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又開始了一輪貶值。
按照正常道理,美聯儲降息,美元指數應該走弱才對,為什麼美元指數卻走強了?
因為美聯儲放緩了降息步伐。

11月14日週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不需要急著降息,市場認為,這是在暗示12月可能不會降息。鮑威爾表示,由於美國經濟最近的表現“非常強勁”,美聯儲不需要“急於”降低利率,將仔細觀察以確保某些通脹指標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在接近所謂的中性利率水平時,央行可能會放慢降息步伐。
11月19日,堪薩斯聯儲主席施密德表示,雖然美聯儲的初步降息體現了對通脹平息的信心,但目前仍不確定利率會降到什麼程度。

美聯儲下次會議定於12月17日至18日舉行。芝商所美聯儲利率觀察工具FedWatch顯示,交易員目前押注決策者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55.5%,不降息的機率為44.5%。
雖然從表面上看,降息的機率仍高達55.5%,但是與一個月前相比,降息機率已經大幅度降低了——一個月前,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88.7%。
那麼美聯儲到底該不該降息?
按照正常道理,美國物價指數在美聯儲的持續加息下已經開始大幅度下降,在“慣性”的作用下,如果美聯儲暫緩降息,極有可能導致經濟變冷。

美聯儲為什麼不願降息?
是不是因為鮑威爾所說的“經濟強勁”或一些人分析的“特朗普上臺後和世界打貿易戰,會導致物價指數再次上升”而“不急於”降息?
都不是!
如果美國經濟強勁,那麼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也不會完勝哈里斯,要知道在這次大選過程中,美國民眾最關心的就是經濟。
那麼特朗普上臺後的貿易戰會不會導致美國的通脹再次抬頭呢?
事實證明,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後並沒有推高美國太多的通脹——根據機構推算,在美國發動貿易戰期間,僅僅只是拉高物價0.5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就是美國CPI籃子中服務項佔比較大(60%),能夠緩和商品關稅對CPI整體的衝擊。
美國CPI的構成部分及其權重如下:
-
住房:40.5%;
-
交通:15.84%;
-
食品和飲料:13.42%;
-
醫療保健:8.03%;
-
娛樂:5.78%;
-
教育和交流:5.98%;
-
其它商品與服務:10.45%。
美國物價指數構成和中國的差別是比較大的,中國CPI構成中食品的佔比最高,為31.79%;其次是居住,佔17.22%。
中美物價指數構成不同主要是因為雙方國情不同:中國的房屋自有率非常高,而美國則比較低,很多美國人都是租房,所以房租的高低對美國人生活質量有非常大的關係;另外,美國地廣人稀,沒有車,幾乎寸步難行,所以油價的高低對美國人的影響也非常大。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會拉高美國的通脹,但這卻不是主要原因:美國物價指數上漲主要是因為房價、汽油和食品價格的上漲導致的。
在美聯儲的暴力加息下,美國的房價增長已經大幅度地下降了,回到以前的正常水平。

至於油價,在特朗普任期內,紐約原油價格在60美元左右,目前油價在80美元左右,仍處於相對高位。

所以,美聯儲不急於降息的理由都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美聯儲為什麼要暫緩降息?
很明顯,就是要和特朗普對著幹!
美聯儲為什麼要和特朗普對著幹?
因為特朗普的政策嚴重的傷害了美聯儲背後勢力的利益——美聯儲的背後是華爾街金融資本,而華爾街金融資本必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四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花旗。
這四大投行在金融市場上具有重要地位,提供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專案融資等業務,只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才能讓它們的利益最大化。
中國企業想到美國上市融資,那麼都需要這四大投行保薦。
比如,阿里巴巴美國上市的保薦人是高盛——2013年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聘請高盛作為上市保薦人,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比如,京東赴美上市由美銀美林和UBS承銷,承銷商在上市過程中承擔類似擔保等多種職能,幫助公司進行股票發行等事務。
比如,拼多多在美國上市的擔保機構是瑞銀、高盛和中金——拼多多於2018年6月29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
但是,特朗普幹了啥呢?
逼迫大量中國企業從美國退市!
2022年8月12日,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5家上市公司同步官宣擬將美國存托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另外,已經進入“預摘牌名單”的中概股,有159家已被轉入確定摘牌名單。

那麼多中國企業從美國退市,就等於沒有交易量了;沒有交易量,那些證券機構就無法獲得佣金了。
另外,特朗普不僅逼迫大量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退出美國,同時還嚴格稽核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這又讓華爾街投行損失慘重,失去了大量的承銷費。
比如,2014年的時候阿里巴巴集團聘用了六家金融公司擔任IPO承銷商,分別是瑞士信貸集團(CSGN)、德意志銀行(DBK)、高盛集團(GS)、摩根大通(JPM)、摩根士丹利(MS)和花旗集團(C),承銷費3億美元。

在特朗普和中國打貿易戰期間,中國為了反制,也禁止一些符合美國上市條件的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比如,2021年的時候,《證券日報》就報道說,基於監管要求,已有貨拉拉(啦啦快送)、Keep、喜馬拉雅、哈囉出行等多家擬赴美上市公司暫停IPO計劃。
你說特朗普給華爾街造成多大的損失?
現在你該明白華爾街有多恨特朗普了。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是想要逆全球化發展自己的製造業的,而發展製造業是需要低利率的——製造業的利潤比較低,只有在大幅度降低貸款利率的情況下,美國的企業才會到銀行大量貸款,建設工廠,發展製造業,才有可能把製造業發展起來。

特朗普想要低利率,但是美聯儲卻暫緩了降息,這明顯就是和特朗普對著幹!
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時候,為了讓本國企業以較低的利率從銀行獲得大量低息貸款,但是美聯儲非但沒有配合特朗普,反而開啟了加息模式,以致於特朗普連續三次在公開場合抨擊美聯儲,說美聯儲已經“瘋了”。
所以,從那時開始,特朗普就想對美聯儲動手了。
美聯儲就是特朗普口中“深層政府”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美聯儲主席可以不聽總統的任何命令!
所以,這次特朗普上臺後,就準備對美聯儲動手了!
11月8日,猶他州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在社交媒體的帖子中寫道:行政部門應受總統領導,憲法就是這樣設計的,美聯儲是我們在這方面背離憲法的眾多例子之一,我們應該終結美聯儲(End-the-Fed)。

隨後,馬斯克引用了這則帖子,並用“100”表情符號表示贊同。

而在此前,特朗普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就會解僱鮑威爾。
11月8日,在美聯儲舉行利率決議釋出會的時候,就有記者問鮑威爾,如果特朗普要求他辭職,他是否會辭職?
鮑威爾簡單地回答:“不。”
記者接著追問,你認為從法律上來說你需要離職嗎?
鮑威爾還是簡短地回答了一個字:“不”。
記者仍不死心地追問鮑威爾是否認為總統有權解僱或者令他降職時,鮑威爾回答:“法律不允許這樣做(not permit under the law)。”

那麼,特朗普到底有沒有能力終結美聯儲呢?
有辦法制衡美聯儲,但很難“終結”美聯儲!
如何制衡?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表示支援成立一個政府效率委員會,以減少政府開支、審計資金用途並改善政府債務。這個委員會的核心目標是減少政府開支,並特別針對美聯儲,希望削弱其獨立性。
此外,特朗普的經濟顧問提出了“影子”美聯儲主席的概念,即提名一位在任期內無法對美聯儲政策產生實質性影響的候選人,以此來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
……
當然,特朗普還有另外一個異常重要的手段:透過公開批評和呼籲變革,讓其龐大的支持者不斷抗議、示威,甚至採取更為激烈的動作,進而對美聯儲施加壓力。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網路上看到過這樣的文章:所有被暗殺的美國總統都曾想動過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林肯想發行政府背書的“綠幣”;肯尼迪計劃發行與白銀掛鉤的“白銀券”;安德魯·傑克遜改革美國第二銀行恢復國家貨幣控制;詹姆斯·加菲爾德批評財團控制經濟。
我不知道這些事是事實,還是陰謀論。但我知道,在奧巴馬時期,內閣中的很多成員都是完全按照高盛提供的名單在任命(《維基解密》中得到了證實),由此可見美聯儲的強大!
在大選之前,很多人都懷疑,特朗普在大選的過程中可能會被暗殺,結果特朗普果然被暗殺了兩次。現在很多人又認為特朗普可能活不完任期,無法善終,我認為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特朗普得罪了太多的利益集團,尤其是實力最為強大的金融資本集團!
要是特朗普在任期上死於暗殺,那麼美國或許會變得更有意思!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