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被群嘲的“背迪奧包坐二等座”,我才理解了精神富婆的高階

點選上方藍字,把叔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文
後臺回覆“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好夢
作者丨:小椰子
來源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帖子在網上引起了爭議。
發帖人坐高鐵的時候,偷偷拍下了斜側方一位女生的包包。
並用一種帶點戲謔的口吻描述道:“高鐵上看到的假包,真的好明顯啊。
本來又硬又重的dior托特,現在看起來好軟。”
短短幾句話,既彰顯了自己是見過世面的,知道真的dior包是什麼質感;
又諷刺了背假包的人,“怎麼好意思背出來的,一眼就能被看穿好嗎。”
評論區裡有人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之談:
“二等座遇到的LV、迪奧還有Prada基本都是假的。
因為這個段位的消費者買動車票都是習慣性商務座的。
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是說我們喜歡指指點點,就是單純覺得挺有意思的。”
看到這類人語氣裡隱隱約約遮不住的優越感,有人直接開懟了:
“其實我很好奇那些成天盯著人家包真的假的人到底是啥心態,就算是真的,難道你要去和她做朋友嗎?
或者是假的,就要上去嘲諷一番,順帶提一句自己買了那麼幾個真包,來彰顯自己所謂的優越感?”
你會發現,各大社交平臺上,這類所謂的“鑑包達人”其實還蠻多的:
《地鐵上看到的一眼假,不尷尬?》
《現在的fake包直接寫fk?好有意思》……
或者熱衷於腦補,自己揹著名牌奢侈品包包坐高鐵,旁邊的人都在議論自己的:
《在高鐵上背LV結果被議論紛紛》
dior讓我在高鐵二等座上社死,別人以為我是富家女》……
他們過度關注這些,也許不是因為所謂的“版權意識強”,而是鄙視那些背假包的人,不配和自己處於同一個層次罷了。
就像羅翔老師說的:“在指責別人的過程中會獲得快感,獲得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
尤其當我們指出他人的失敗,叫別人無地自容,這會讓我們覺得比別人更高一點,從而不斷助長我們的驕傲與自大。
背假包固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成天關注別人背的是真包假包的人,其實也沒高貴到哪裡去。
真正精神狀態遙遙領先的年輕人,早就當上了“電子富婆”。
用一種賽博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消費主義的反叛和不屑,0成本享受富貴人生。
比如,看上了哪款奢侈品首飾和包包,直接上官網把圖片摳下來,P在自己的照片裡:
23萬的寶格麗耳環,拿下;63的梵克雅寶,拿下;

(來源:大胖熊)


7千的亞歷山大,輕鬆拿下;51的迪奧買菜包,隨便扔。”
種草了哪家的貴婦化妝品,直接用修圖軟體的吸色筆,複製貼上到自己的臉上:
(來源:韓憨憨)
1300的香奈兒口紅,用上了;685的愛馬仕腮紅,塗上了;再染個2K的頭。”
再大膽一點的,直接靠P圖坐擁豪車豪宅,甚至頂流男星都能安排上,親自摳回屬於自己的富貴人生:
(來源:Yoyo_子優)
13億的私人飛機,隨便坐;100萬的愛馬仕,放地上;
我的狗,必須是阿富汗獵犬;於適,挺適合當老公的。”
上網真的能學到東西,不是真貨買不起,而是電子版的更有價效比。
如果有人質疑,你可以直接回懟:
“怎麼可能是假貨,都是從官網直接摳的。”
“不得不說,大牌的產品圖出的還是很親民的,真的很方便P圖。”
你會發現,這屆年輕人活得越來越清醒了,紛紛用各種新型省錢方式,暴打消費主義:
比如,女生衣服越來越貴,尺碼越做越小怎麼辦?

(來源:今天必須早睡!)
直接網上搜老頭背心,一件才十幾塊錢,純棉舒適性價比高。
搭配破洞牛仔褲和人字拖,不用刻意營造的鬆弛感這不就來了嗎。
(來源:30歲退休)
喜歡穿JK制服的女生,則扎堆湧進中老年針織毛衣的直播間。
版型好不挑人,價效比更是感人,29.9就能輕鬆get日系風。
宇宙通勤包的盡頭,不是各種名牌包包,而是隨手就能帶出門的奶茶環保袋。
不但自重輕,而且容量大,磕著碰著也絲毫不心疼。
一旦思路開啟,你會發現,在鬆弛生活的心態面前,過往的許多虛榮、羞恥、優越感都不堪一擊。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花錢買奢侈品已經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了。
比賽如何用盡可能少的錢,買到能讓自己生活質量大幅改善的東西,才更能惹人眼紅。

100多年前,莫泊桑寫下了那篇著名的《項鍊》。
女主瑪蒂爾德生得一副好皮囊,卻出身於一個清貧的工薪家庭,嫁給了一位平凡的小職員。
她不滿足於只能穿粗糙俗氣的衣服,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寒磣的傢俱,還有一鍋肉湯就能滿足的丈夫。
她認為只有上流社會的高檔服飾、價值連城的古董花瓶、舉止高雅的華麗舞會才配得上自己。
丈夫看到妻子成日唉聲嘆氣,有一天費盡心思地給她弄到了一張舞會的請柬,可以見到很多高層人士。
又拿出了好不容易攢下的錢,給她買了一套漂亮的裙子。
瑪蒂爾德又向自己那有錢的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終於可以心滿意足地去參加舞會。
當晚,她的美貌果然贏得了很多人的欣賞,她帶著醉意和狂熱,不停地翩翩起舞,幸福不已。
然而,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把那串借來的鑽石項鍊給弄丟了,夫妻二人到處尋找也找不到。
為了買一串一模一樣的鑽石項鍊還給朋友,他們動用了遺產,背上了高利貸,終於湊夠了買項鍊的錢。
而為了償還債務,夫妻倆窮困潦倒地生活了十年,瘋狂地打工、節衣縮食。
最諷刺的是,十年後的某一天,瑪蒂爾德偶遇了那位朋友,無意中被告知:
那串讓她付出了10年青春作為代價的鑽石項鍊,其實是假的,人家根本毫不在意是否丟失。

莫泊桑筆下的鑽石項鍊,不就是當下時代對於“消費主義”最好的隱喻嗎:
資本家利用消費者的虛榮心和物質慾望,透過給消費者洗腦,灌輸各類新概念。
不斷擴大他們的需求,掏空他們的口袋。
本質上就是一個耗盡時間和生命,實現奴役目的的過程。
而那些清醒地認識到這點的年輕人,不再追求砸鍋賣鐵也要用奢侈品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而是用“電子大牌”的形式調侃消費主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就像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從現在開始,將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乾淨、從容,放下不必要的包袱。
不再透過別人的目光審視自己,專注於人生更深層次的意義,你會發現,內心的豐盈,才是真正的富有。
共勉。

作者簡介:小椰子,用獨特視角解讀熱點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暢銷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正在熱賣中。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關注並回復“爆文”,獲取《小椰子獨家成長錦囊》電子文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