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發現教授偷偷在用AI改我作業….

自從AI問世以來,大部分教授都在和它們鬥智鬥勇,卻經常屢戰屢敗。沒辦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你有識別AI的工具,人家就能發明出把AI話變成人話的轉換器;你說AI只能生成文字,效果有限的,現在就連豆包也能生成以假亂真的影片。
眼看著AI越變越強大,有些美國大學的教授開始琢磨起了:打不過,不如加入?
教授課件是AI做的
今年二月,東北大學大四生Ella Stapleton正狂啃組織行為學筆記,猛然發現不對勁。
教授的課件裡,赫然藏著ChatGPT的“作案”指令,簡直明目張膽。
“全篇擴充套件,詳細點,具體點。”
‘Expand on all areas. Be more detailed and specific.’”
Ella立馬給同班好友發訊息:
“你看到Canvas上的筆記沒?”她寫道,指著學校的課程平臺,“直接用ChatGPT做的!”
同班好友秒回,“這什麼鬼?”
Ella不甘心,決定深扒教授的課件。
翻完課件,她發現更多AI翻車的證據:扭曲的文字,職場照裡多出莫名肢體,拼寫錯誤更是離譜:
Ella分享錯誤百出的ppt
Unfreezing變unfrreezing,重複的詞語……
Ella氣炸了,花這麼大價錢,名校光環加持,就這水平?
這門課還是商科輔修必修,教學大綱明令禁止“不誠信行為”,包括擅用AI或聊天機器人。
“他不讓我們用AI,自己卻大搖大擺用!”她說教授。
Ella向商學院遞交投訴,控訴教授隱瞞AI使用和其他教學問題,還要求退還這門課的學費。
這筆學費佔學期賬單的四分之一,足足超八千刀!
當年ChatGPT一齣,教育圈炸鍋,每個教授都恐懼著近在眼前人人徒手可得的作弊風暴。如今,風水輪流轉,學生們在網上狂噴教授AI“代工”,課件裡“關鍵”“深入”等AI口癖暴露無遺。
教授們倒有說辭,AI只是工具,能讓教學更高效。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的老師說,AI省時間,減工作量,還能當自動助教,省心省力。
這份香餑餑很快引來了AI行業裡的大牛,也來湊熱鬧,既想幫忙又想撈錢:OpenAI和Anthropic新推大學專屬的企業版聊天機器人。
AI批作業,已成風向?
無獨有偶,去年秋天,22歲的Marie為南新罕布什爾大學網課寫了一篇三頁的人類學論文。
交完之後她在學校canva上看成績,嘿,拿了個A,樂壞了。
可一看評論,她心涼了半截:教授赫然貼出了他跟ChatGPT的聊天記錄!有讓ChatGPT用的評分標準,外加一句“給Marie點好聽的評語”。
“我看,教授連我論文一個字都沒瞅!”
Marie也懂AI的誘惑,老師們兼職三份工,帶幾百學生,忙得暈頭轉向,她不想讓人難堪。
可她咽不下這口氣,Zoom會上直接懟教授。
教授辯解,學生論文她讀了,ChatGPT只是參考,學校也允許。
對於教授該不該用AI這事兒,教職工自己內部也有分歧。南新罕布什爾AI副校長Robert MacAuslan,學校信AI能革新教育,有指南確保師生用AI增色,不是取代人的創意和監督;教師守則明令禁止用ChatGPT、Grammarly之類代替真誠的人工反饋。
“這些工具絕不能替他們幹活!”MacAuslan博士說,“只能最佳化現有流程。”
但在這之後,又一個教授被抓包用ChatGPT給反饋,Marie忍無可忍,果斷轉學。
“我們老師的含金量,在於給學生的反饋!”這是來自俄亥俄大學教授兼AI研究員Paul Shovlin的觀點。Shovlin力挺AI教學,但不是為了讓老師偷懶。
俄亥俄大學教授兼AI研究員Paul Shovlin
“學生得學會正經用AI,培養基本倫理,”他說,“以後的職場裡少不了這玩意兒。”
他課堂上舉例:2023年,範德堡大學教育學院應對另一起校園槍擊案,給學生髮郵件呼籲團結。
郵件裡大談“關懷文化”和“培養學生之間的緊密關係”,末尾一句,卻暴露出ChatGPT代筆的經典落款。
這件事兒反響可大:學生怒批學校把同理心也外包給機器,相關負責人被逼暫時下臺。
根據Shovlin的看法,AI用法的合理性因學科而異,規矩不好定。他所在的教學與評估中心不搞硬性規定,只提AI融入的“原則”,拒絕“一刀切”。
而教授們辯稱,他們用ChatGPT做計算機程式設計作業和閱讀測驗,用AI整理學生反饋,把語氣改得更“溫柔”。這些教授自稱領域專家,AI“胡言亂語”或事實出錯,他們一眼就能看穿。
但,對於要不要公開承認這事兒,又很麻煩。有人承認用ChatGPT輔助評分,有人痛斥這做法離譜。
有的強呼叫AI得對學生坦白,有的卻說學生對AI不信任,乾脆不公開。
但大多數人覺得,Ella在東北大學的遭遇,也就是教授用AI生成筆記和課件,完全沒毛病。
Shovlin博士也這麼看,只要教授改改ChatGPT的輸出,注入點專業水準就行。
來自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商科教授Shingirai Christopher Kwaramba則誇ChatGPT是省時神器。
商科教授Shingirai Christophe
他說,過去幾天搞定的教案,現在幾小時就搞定。
比如,他用AI生成虛擬連鎖店資料集,學生拿來練統計概念。Kwaramba博士說,AI省下的時間讓他能多陪學生答疑。
但有了AI之後,
學生真的還需要教授來答疑嗎?
哈佛的David Malan教授在熱門程式設計入門課裡塞了個定製AI聊天機器人,幾百個學生都能靠它搞定程式設計作業。
Malan得反覆調教這機器人,確保它只給提示,不吐完整答案。
2023年首次推出之後,約500名學生裡大多數說這玩意兒真有用。
Malan博士說,與其答基礎“無聊問題”,他和助教更愛在程式設計馬拉松上跟學生互動,創造“難忘時刻”。
此外,對於那些社恐學生來說,AI答疑,簡直是天降福利。
華盛頓大學傳播學教授Katy Pearce用她批過的舊作業訓練了個定製AI機器人,能隨時模仿她給學生寫作反饋,晝夜不休。
她說,這對不敢求助的學生特別管用。
“未來助教的工作會被AI取代嗎?”她說,“絕對會!”
但作為我們留學生,大家多多少少都用過一些AI,要注意:
教授可以用AI,學生悠著點

學生慎用

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無差別禁止教授們使用AI,因為在學校這個生態系統裡,教授的學術認可度遠遠高於學生;大部分人都覺得教授是有能力應用好AI的。
但學生們,別急著跟風!AI不是你的救命稻草,想用要先翻翻學校規章制度,問清楚課程要求。每個學校、每門課對AI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寬鬆,有的直接零容忍。被抓到違規用AI,成績單可不會跟你客氣,輕則扣分,重則掛科退學。

AI的資料,信它不如查它

AI搜資料快歸快,但資料、引用、事實,AI給的答案經常自帶幻境”,看著像那麼回事,細查全是漏洞。
初期調研用AI?行,但每一個數據、每一條引用,都得你親自過一遍。別偷懶,不然交上去的論文漏洞百出,教授一個紅筆圈,就能讓你懷疑人生。AI是輔助,不是你的代考機器,查清楚再下筆,省得翻車。

原創想法?AI:我盡力了

別指望AI能給你整出個石破天驚的創意。AI的“腦洞”基本靠拼湊,生成的點子要麼老套到像上世紀的廣告詞,要麼離譜到讓人想報警。想在學術圈混出點名堂,原創還是得靠自己。
AI可以幫你整理思路、潤色語言,但靈感這東西,它給不了。你得自己動腦,熬夜啃文獻,盯著螢幕到眼花,才能擠出點真東西。
寫在最後
Ella在東北大學投訴後,跟商學院官員開了好幾場會。
五月,畢業典禮次日,官員通知她:學費不退。
她的教授Rick Arrowood對此事滿口歉意。
Arrowood博士,兼職教授教了近20年,說他把課程檔案丟給ChatGPT、Perplexity和Gamma,想“翻新”一下。
他說,AI生成的筆記和課件乍看還挺不錯。
“現在想想,我該多瞅兩眼。”他說。
他把材料放網上給學生看,但強調課堂沒用,喜歡討論式教學。直到學校官員質問,他才發現材料全是坑。
這尷尬一幕讓他反應過來:自己用AI得小心,還得跟學生坦白用法。
東北大學最近才出AI正式政策,要求用AI得標註,還要審查輸出“準不準、合不合適”。
東北大學發言人說,學校“擁抱AI,提升教學、研究和運營”。
Arrowood博士說,“我的翻車能讓人學到東西,那我就滿足了。”
參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5/05/14/technology/chatgpt-college-professor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5/04/14/us/schools-ai-teachers-writing.html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學領域的教學和申請專家創立的線上教育團隊,專注於為北美留學生的備考和申請提供優質的資訊和服務,至今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團隊本著專業、務實、可靠的工作品質,設計了一系列質優價廉的留學語培和申請產品,受到廣泛認可。產品和服務詳情,請檢視公眾號選單「TD好課」瞭解。
戳戳「在看」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