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正式開啟慢悠悠讀書計劃,誠邀你一起!
在如今這個“瘋狂刷屏才感覺自己存在”的時代,你是不是也常常有這樣的感受:
——明明透過各種社交平臺和人發生著連線,可心裡卻越來越覺得孤獨;
——各種各樣的資訊像潮水一樣湧過來,但是卻沒有一個是自己的想法;
——拼命刷短影片,卻什麼也沒記住?
本期慢悠悠讀書,推薦你來讀,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寫的《在群中:數字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

為啥推薦這本書?
數字時代的“群體性孤獨”。韓炳哲說,社交媒體看著好像把大家都連在一起了,可實際上卻把我們變成了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那些所謂的“群”,其實就是個“破碎的整體”——大家沒有共同的目標,也不怎麼深入交流,就剩下點點贊、轉發一下,還有一些帶著情緒的零碎資訊。“數字群沒有靈魂,沒有思想,根本成不了‘我們’。”
你在不斷的“自我剝削”。你是不是習慣了大晚上不睡覺,一直刷手機,還覺得這是給自己的“獎勵”?韓炳哲評論:數字裝置讓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沒了,人們就像“一天24小時都得待命的勞改犯”,在追求業績的想法驅使下,就連娛樂都變成了“辛苦的任務”。“每個人都像一座勞改所,不管走到哪兒都帶著自己的工作。”
你一直活在虛假的真實裡。當資訊多得把思想都淹沒了,當網上的“美顏濾鏡”代替了真實的交流,我們正慢慢滑向一個沒有真正關注和溫暖的冰冷世界。書裡提醒我們:匿名的網路暴力,還有那些隨時發生的輿論審判,正把社會往“醜聞化”的深淵裡推。
作者是誰呢?
韓炳哲,被媒體評為“德國哲學界的新星”。在韓國首爾出生,後去德國學哲學,在他的書中,東方的禪意和西方的批判理論融合在一起。文字簡短精準有力,就像一把手術刀,整本書也就一百頁左右,卻把數字時代的問題分析得明明白白。
他寫的《倦怠社會》《妥協社會》也很火,《在群中》這本書特別適合現在這個時候看——當我們沉浸在“馬上就能得到滿足”的快樂裡,卻沒意識到自己被技術控制了,這本書能幫你跳出演算法的陷阱,重新找回深入思考的能力。
適合誰讀呢?
被“資訊太多”搞得煩透了,可又離不開手機的你;
對社交媒體、網路暴力這些現象有自己想法,想深入思考的你;
渴望在數字的大潮裡保持清醒,探索思想的你。
閱讀小建議
和《倦怠社會》一起看,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給出的辦法:“深度無聊”——主動把螢幕關掉,讓思想在安靜中沉澱下來,說不定這才是對抗數字時代讓人異化的好辦法。
希望我們都能在這個資訊繁雜的世界裡,找回屬於自己的清醒和自由。

我會在這裡陪著你
如果你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