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耐心,給正在趕來的好運

見過花開的人,更懂人間的溫柔 | 第4247期

David Hockney 作品

▾ 點選收聽 ▾
手藝與虛空(節選)

作者:魯米[波斯]
為你讀詩:劉琳|演員
這個身體,最終會變成太平歲月的
鎖子甲冑背心:
夏天太熱,冬天太冷。
但軀體的慾望,從另一方面來看,
像個陰晴不定的夥伴,你必須
耐心以待。這種耐心會為你帶來裨益。
它能擴大你的愛心,
讓你感受平和。
襯衫之所以美,
在於它包含著縫製者的耐心。
友誼和忠誠
也以耐心作為連結的力量。
如果你自感孤獨和卑賤,那表示,
你還不是個有耐性的人。
任何來去不定,起落無常者,
非吾所鍾愛。
梁永安 譯
《在春天走進果園》,博集天卷出品,湖南文藝出版社
– 關於作者 –
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1207—1273),常簡稱魯米,詩人。魯米在波斯文學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他與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齊名,有“詩壇四柱”之稱。

耐心等候春天的人,內心才不會荒蕪
「留言」:駐足觀賞一棵會開花的樹,分享你的感受或攝影作品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喪
你想,如果春天要來,大地就使它一點點地完成。
——里爾克
你有多久沒有慢下來,耐著性子做一件事了?
如今,很多人常常陷入“投入即求回報”的焦灼情緒裡:健身兩天發現體重紋絲未動,讀書一週便感嘆認知未見提升‌……生活裡只要稍微用點力,就想要立即看到結果。太容易倦怠,也太容易放棄。
專注且長久地做一件事,似乎成了我們最稀缺的能力。誰在偷走我們的時間耐力呢?

David Hockney 作品

“任何來去不定,起落無常者,/非吾所鍾愛。”魯米的詩如同一條跨越時空的河流,從古波斯蜿蜒至今,始終以哲思與詩意浸潤著人類的心靈。
或許,我們也該嘗試著在日程表裡預留魯米式的“縫線精神”——“襯衫之美在於縫製者的耐心”——將每一刻的日常沉澱為持續生長的韌性。
《卡夫卡談話錄》裡有一段話:“在周圍窸窣作響的枯葉後面,我們必定已經看到了春天的幼嫩的新綠,要耐心等待。耐心是實現一切夢想唯一且真正的基礎。” 
人類創作者的價值何在?答案藏在魯米“手藝”二字裡:技術的虛空需要人文的救贖。畢竟,我們不僅是AI技術的使用者,更是大千世界的體驗者。

David Hockney 作品

尋常之日,我們風塵碌碌,就被倦怠所捕獲,被煩憂所吞噬,在短影片佔據注意力的當下,人們期待“3秒抓住眼球”的瞬間愉悅,卻逐漸喪失了駐足觀賞一棵會開花的樹的專注力。
記得在《比我老的老頭》裡黃永玉對沈從文說:“三月間杏花開了,下點毛毛雨,白天晚上,遠近都是杜鵑叫,哪兒都不想去了……我總想邀一些好朋友遠遠地來看杏花,聽杜鵑叫。有點小題大做……”
沈從文閉著眼睛,躺在竹椅上,優哉遊哉答道:“懂得的就值得。”

Mengju 作品

此刻的花信風正掠過新綻的桃李,櫻花在煙雨中搖曳著溼潤的花瓣,玉蘭擎著骨瓷般的杯盞以待綻放。此時,無論是誰親近花枝,都會有怦然心動的奇妙感應。
這個春天,讓我們多一點專注,尋到那件值得付出的事;多一點耐心,給正在趕來的好運。
就像作家遲子建所說:“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鐘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撥,要習慣自己是生活的遲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興了,就要開懷大笑;鬱悶的時候,何苦要掩飾自己,對著青山綠水呼喊吧。”
你會發現:當耐性在心底抽芽,前路迷霧自會消散。事緩則圓,人緩則安。願所有在光陰長河裡跋涉的你,不只成為有趣的人,更要有一個絢爛的人生。

撰文 | 西安
審校 | 西格瑪
配樂 | 宋昭&張佳佳演奏的《遺忘》(皮亞佐拉作曲)
▎詩意的人
劉琳
演員。代表作品: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父母愛情》《隱秘的角落》《覺醒年代》《喬家的兒女》《天才基本法》《五號特工組》《香樟樹》《龍城》《漫長的季節》等。電影《回家過年》《高樓邊》《夜半歌聲》《平原槍聲》《倒戧刺》等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一份來自春天的詩意禮物

點選圖片,進入春日春園
▎明日預告
    3月14日
晚10
點,演員楊軼為你讀娜仁琪琪格的詩歌《春風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