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國將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我都被氣笑了

在特朗普上臺前,最擔心的就是留學生群體還有赴美工作的小夥伴,回想特朗普上一次任期內堅定推行的“MAGA”政策,其種種舉措仍歷歷在目。如今,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川普還真就縮緊留學政策,上週爆出的「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學生簽證」這條訊息更是直接引爆留學圈,下面跟隨學霸君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From 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辛恬,一名法律人。
本週,有訊息指「美國正考慮頒佈新旅行禁令」,分三類對43個國家國民進行簽證限制。
上週還有一則訊息曝出,美共和黨眾議員賴利·摩爾稱欲推動一項提案,「全面禁止中國公民獲得美國學生簽證」,一時引爆了留學圈,令許多家庭陷入焦慮。
所有人都充滿疑惑:這兩件事連在一起,到底有何深意?兩類禁令有可比性嗎?
實際上,如今美國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
此前,我們就預測揮向美寶的大刀大機率成不了,這次就再預測一次: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禁令,同樣幾乎無可能成為法案而落地實施,除非有重大修改(如,加入限制性條件)。
但無可避免的是,未來中國學生獲得簽證的難度很有可能將持續增大。對於留學家庭來說,要考慮的不是它還發不發籤證,而是「你」能不能拿到簽證。

■路透社最近研究過老特第一任期時,外國留學生簽證的資料變化,發現批准率基本沒有變化

令廣大中國留學生家庭恐慌的禁令提出者,是代表西維吉尼亞州、新當選的眾議員賴利·摩爾,出生和成長於位於阿巴拉契亞山區的西維州。
而眾所周知,如今風頭正勁的副總統萬斯也來自阿巴拉契亞山區。
山地州曾因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過昔日好時光,如今卻衰敗了,西維州就有著大量的廢棄煤礦。其藐視綠色能源、支援煤炭化石燃料產業,「讓美國重回能源主導地位」的政綱,在山地州吸引了大量選票。
摩爾是其忠實支持者,在政治光譜上屬於右翼保守派。

■賴利摩爾

摩爾出生於一個政治世家,其祖父也擔任過西維州的州長,但後因貪腐入獄。
他本人當過該州的財政部長。在他當財長時,就堅決反對金融業在投資時要考慮環境、社會因素的政策,認為這是對化石燃料產業的打擊。他曾致信摩根大通、高盛、富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禁止這些企業在西維州開展業務,就因為它們不支援發展化石燃料產業。
經濟搞不上去,就怪罪綠色能源有原罪(更要命的是還讓別國領先了),保守的立場、「甩鍋」的伎倆,是這位政客的標配。
對此次提案,摩爾稱,每年允許近30萬名中國留學生入境,無異於邀請中國來「刺探美國的軍/事機密、竊取智慧財產權,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這是在‘利用美國人的善意從事間/諜活動’」。
他更提到,去年沸沸揚揚一時的5名密西根大學中國留學生,「拍攝一處軍/事基地的間/諜嫌疑事件」。
摩爾稱,「這種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以上種種措辭,這鍋甩得已是匪夷所思。任何有理性的人,大約都得不出這麼極端的結論。不知這位政客,自認自己才血統正宗,又急於洗刷家族醜聞陰影,還是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提案不驚人誓不休。
可以說這個提案,的確「觀賞性極強」,但它會成為現實嗎?

■以上關於密歇根大學留學生的刑事起訴書

目前摩爾還只是提了個案,從提案到法案,前路漫漫,極可能在某個環節就折戟沉沙了。
從整個法律流程來說,每個環節是這樣進行的:
第一步,提案。
美國國會的參、眾議員都可發起提案。通常他們先會找幾個共同提案人,以增加提案的分量。這個對摩爾來說不會有大問題,目前在國會里,反華議員不鮮見。
但從下一步開始,每一個關卡都不好過。
第二步,專門委員會審議。
提案會被交到一個專門委員會,如教育或司法委員會,先是專家小組審議,再交由委員會全體討論、投票(是逐條審議哦),還會邀請相關方,如大學、專家、政府官員聽證,發表意見。
在此階段,通常提案會被大幅度修正。
比如,將禁止範圍限制在某些領域。並且,修正後的方案,仍需經委員會過半數透過。此一過程也需數週至數月。如委員會中兩黨議員嚴重分歧,提案就會無限期擱置。
第三步,眾議院表決。
在表決前,兩黨議員要先行激烈辯論。在眾院需獲得218票(簡單多數)透過。由於共和黨現佔219席,估計問題不大,但要確保對如此不靠譜的提案,本黨內不能跑2票。
此外,議長會依據提案的重要性,安排辯論的時間優先順序,該提案顯見並不佔優。
第四步,參議院審議。
參議院目前共和、民主黨分佔53、47席。參議院的審議、表決有兩個特點:
其一,「冗長辯論」(filibuster),即任何議員可無限期發言、辯論,拖延表決,除非得到60票贊成結束辯論。
看看最近參院透過的「政府停擺臨時撥款法案」,即是因為幾位民主黨議員最終同意避免政府停擺,湊齊了60票,否則政府就只能關門。
但對於這樣一個荒唐的提案,要讓7位民主黨人倒戈不是易事。
其二,兩院協調,即參院透過的提案,必須與眾院的版本必須完全一致,不能有一絲修改。如果兩院版本不同,只能協調。協商不成,但凡有半點不同,程式回到原點,從頭再來。

■冗長辯論

最後一步,總統簽署。
如果得以闖過眾、參兩關,送交總統簽署。總統可以簽署,則成為法律施行。
具體到此提案,牽扯的現實利益重重,總統恐怕也要三思,想想老特還曾說過要給優秀外國大學生直接發綠卡。籤還是不籤,這是個問題。
如果,總統不籤,要想成為法律,國會需獲得2/3議員的多數支援,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或按照總統意見進行修改,則議案又重回原點,再來一遍兩院辯論、表決。
僅從法律程式的層面考量,摩爾提案要成真,道長且阻。
不僅從法律層面,法案難成。現實利益的制約更將對此提案啪啪打臉。
對於美國教育產業,資料顯示,國際學生在2023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額近438億美元,其中,中國留學生是國際生中對美經濟貢獻最大的群體。
2022-23年度,中國留學生交的學費達150億美元。
不僅是學費,而且拉動了消費,創造了就業,從食品到房產。留學圈中有句玩笑話:「我的孩子和我的錢包都去了美國」。
是的,對絕大多數中國父母而言,即使自己節衣縮食,只要孩子在哪裡,家中最大的錢財也會流向哪裡。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釋出的《美國門戶開放報告》,十年間中國一直佔據留美國際生的榜首,達1/3。
雖然,近4年來,由於複雜的國際國內因素,呈持續下滑趨勢,2024年首度被印度超過,但仍佔1/4。雖然印度學生在數量上佔優,但中國學生消費能力卻高出印度學生30億美元,2023年度為美國消費貢獻了143億美元。
許多美國高校,把中國學生視作財政支撐,尤其對一些州立公立大學,學校收入的20%來自中國學生的學費。

■卡內基國際學生學會一篇文章:中國留學生振興了美國經濟,然而現在他們不想在這裡上學了

如今對高校各種狂砍經費的情況下,全面禁收中國學生,一些學校可能連生存都困難了,也勢必引發高校的反彈。
對於此次摩爾的提案,目前並未在美高校引起多少浪花,可能多數都覺得「觀賞一下就好了」。
也有高校,如波士頓大學資料科學研究生專案辦公室,第一時間致信中國學生穩定人心:「我們理解你們對此提案的擔心,但提案尚處最初階段,美國的立法程式漫長且複雜!」。
對已錄取的學生,「請放心,只要你們交了deposit(定金),我們立馬發放I20,支援你的簽證辦理。目前簽證政策沒有任何變化!」言辭誠懇又急切。
中國留學中又有超過1/3集中在STEM領域,其中研究生中大約又有許多人會先留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矽谷科技大廠中,1/3是華人工程師。
新生代的中國留學生,如今更成為人工智慧、晶片量子、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的創新生力軍,像賴利摩爾所提議的「直接割捨」,或許無異於給很多行業斷臂。

■美國雪城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穎毅就在智庫網站Brookings上發文,美國對華的敵視政策正在促使一些頂尖人才迴流中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STEM領域。

前不久,馬斯克釋出號稱「地表最聰明AI,Grok 3」,坐在C位的兩位都是華人科學家,主創的一位是來自杭州的小哥,他的履歷中遍佈曾在谷歌、Open AI等工作、學習。
整個X-AI創始團隊中,1/3為華人科學家,他們的第一學歷涵蓋了清北復交、中科大、華中科大,等等。
他們是美國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如今,提案要全面禁止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科技發展的重創將是顯而易見的。不知馬斯克的公司還怎麼玩?所以,才有了前些時候,在H1B問題上,馬斯克與盧比奧公開交火。

■Grok3背後有很多來自中國的開發人員

此外,很多華人科學家都是持H1B簽證在美工作。
H1B簽證的設計初衷就是讓僱主得以僱傭更年輕、更便宜的外籍技術人才。眾所周知,科技公司的薪資是可以議價的,比如,同一年畢業入職,職位相同,薪資卻一人一價,跟學歷、履歷等相關。
再如手持多份offer,可討價還價,拿一家壓另一家。
H1B持有者,不僅原本工資就比美國人低了,因為身份對就業的限制,也缺乏議價能力。如果要申請綠卡,則更無法流動,不得換僱主。
在平均時長近10年的時間裡,美國僱主「最大化地利用了國際生的可控性」,以最優惠的價格,獲得了最年輕、最優秀的人力資源。
既要最便宜的價格,又要最優秀的成果,還要無中生有的「國家安全」,這種「既要又要還要」,摩爾提案如果能成真,第一刀必將是自戕。
相反,也必將助力中國優秀學子的歸國潮,助力中國科技創新的騰飛。

■早在2021年,《哈佛商業週刊》就預測中國AI即將成為全球領先者,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人才

摩爾提案,從現實利益到法律層面,都難成真。
而且,針對某一特定族裔這樣的「趕盡」,更令人不適和不安。面對如此荒誕的提案,加州民主黨議員趙美心站出來發聲:「不需要以新鐵幕的方式來保護國家安全……單方面切斷中國學生的學習途徑只會讓美國在創新方面變得更弱,讓世界變得更不安全」。
現在的美國2.0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
雖然摩爾提案只是個噱頭,但其背後的指向卻是確定的,兩黨在對華遏制上高度一致,政客們唯總統馬頭是瞻。全面禁止不可能,但簽證限制則是確定的。
審查「你」的簽證的力度會加強也是確定的。
但是,中美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國關係。全面禁止中國留學生簽證,則不會等同於其他一些旅行禁令。中國必然會有反制、報復措施,這個成本美國也不得不考慮。
「脫鉤斷鏈」的聲音,這些年不絕於耳。然而,留學、中美民間的文化交流,是中美關係中最有活力、最溫情、也最堅韌的一環,也可謂一個保險環。
如果真到了要拔掉這個保險環的時候,大概世界已是另一幅模樣了。

■很多人已經發現,現在的白宮官網四處可見巨型照片和個人崇拜的標語,魔幻而現實

本文系授權釋出,轉載自公眾號: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 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