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白宮正式推出《AI行動計劃》,這份涵蓋90餘項聯邦行動的綱領性檔案,以“加速創新、基建升級、全球領導”三大支柱為核心,明確將AI定位為國家安全要務,誓言將美國打造成“AI時代的第一帝國”。從投資920億美元擴建算力中心,到鬆綁AI監管壁壘,再到推動跨國人才流動,美國旨在痛過《AI行動計劃》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01
既是美國戰略佈局,
也是留學生黃金機會
《AI行動計劃》的佈局既是一次科技戰略升級,更是向全球留學生丟擲了一張"黃金入場券"。這項計劃的開展,正在為有志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學生開闢三條直達行業頂層的"超車道":
技術資源“零距離接觸”
計劃明確要求聯邦機構與高校共建“AI聯合實驗室”,如國防部(DOD)與MIT合作的“自主系統研發中心”、能源部(DOE)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打造的“量子AI計算平臺”。
留學生可參與聯邦資助的自動駕駛、生物AI、氣候建模等前沿專案,甚至直接呼叫GPT-5級模型進行研發。聯邦實驗室將開放“學生協作計劃”,允許留學生參與國防AI專案,如DARPA的“AI-X”挑戰賽,獲勝者可直接獲得實習機會。
就業與簽證亮綠燈
檔案提出“AI人才簽證快軌計劃”,科技巨頭與高校合作的實習生可獲OPT延期至36個月,國防部、NASA等機構將增設5000個AI崗位,優先向留學生開放。 政策特別強調為STEM領域H-1B申請提供“企業擔保支援”,降低企業僱傭國際人才的合規成本,預計將大幅提升留美就業率。
創業與資本的“火箭助推”
CHIPS法案的500億美元半導體基金向AI初創團隊傾斜,留學生可透過“首席AI官理事會”直通風投機構。例如,矽谷的“AI先鋒基金”承諾為留學生專案提供最低5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並要求團隊具備“中美市場適配性”。
02
從中國課堂到世界平臺,
AI行業從不缺少華人身影
當人工智慧的浪潮席捲全球,始終有華人以在技術創新、產業變革與文明對話中刻下深刻的東方印記。當我們深度觀察這些華人之光,會發現“中國根基+西方創新”,是他們征服AI世界的制勝法寶,他們的成功發展路徑,也為後來者們留下了寶貴的參考軌跡。
龐若鳴:從交大到矽谷,
用“中國速度”征服蘋果與Meta
近來頻繁登上頭條的龐若鳴,是“技術深耕”與“戰略遷徙”的典範。1998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他赴美攻讀南加州大學碩士和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深耕15年,主導了多項AI基礎設施的構建。
2021年,他加入蘋果,帶領百人團隊研發蘋果自研大語言模型,推動Siri的AI升級。2025年初,他跳槽至Meta旗下超級智慧實驗室,引發行業震動。龐若鳴憑藉在中國打下紮實工程基礎,在美國頂尖平臺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
畢樹超:浙大“硬核”底色+矽谷“顛覆性思維”
從浙大計算機系本科到加州伯克利AI博士,畢樹超的學術路徑堪稱“技術深度”與“創新廣度”的完美結合。在Google Brain期間,他主導的o3模型突破視覺識別瓶頸,加入OpenAI後,其團隊研發的o4在多模態互動領域掀起革命。他坦言:“中國教育教會我紮實的基礎,而美國實驗室的自由氛圍讓我敢於挑戰不可能。
從龐若鳴的“戰略遷徙”到的“創新突破”,華人AI大佬們用行動證明,留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政策紅利的“受益者”,更應是主動塑造未來的“定義者”。紅利只是風口,如何在風口起飛?留學生更需系統性思維去規劃成長路徑,透過精準佈局每一次,實現從技術積累到行業引領的跨越。
瞄準“學校+專業”雙焦點
在選校和擇業階段,可優先選擇《AI行動計劃》的合作院校(如斯坦福、CMU、UIUC),這些學校與聯邦實驗室、國防專案深度繫結,政策關聯密切,有機會獲得政策紅利。
瞄準新興交叉專業,例如如AI+生物(哈佛醫學院的AI診療)、AI+能源(德州大學奧斯汀的智慧電網)、AI+製造(佐治亞理工的工業自動化)。
重視實驗室到產業的“經驗轉化”
就讀階段,學會從實驗室向產業區轉向。校內主動申請“聯邦合作專案”,如NSF資助的“AI for Social Good”課題,積累政策背書經驗。校外利用“校企雙導師制”,在谷歌、微軟實習時爭取參與聯邦合作模組(如NASA的AI氣候預測專案)。
構建跨國資源網
留美學子可加入“清華-斯坦福AI論壇”、“矽谷華人AI精英圈”,成為技術需求與商業落地的“翻譯者”。同時可參加白宮“AI青年峰會”,與政策制定者、企業CTO建立弱聯絡,用一次對話帶來改變人生的機會。
從“技術咖”到“造富者”
畢業後,可申請OPT,並有資格申請最多36個月的STEM OPT,期間可主動聯絡企業,爭取H-1B擔保支援。關注國防部、NASA新設的5000個AI崗位,利用政策優先權搶佔機會。
美國《AI行動計劃》的號角已響,全球AI化的程序進一步加速,對於留美學生來說,是站在浪潮之巔的歷史性機遇,更是以技術為錨點重構個人價值的時代命題。一方面,要充分借力美國頂尖的科研資源與政策紅利搶佔創新高地。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學術、科研上不斷鍛造自身能力,抓住這場科技革命的“核心競爭力”。
AI浪潮之下,選擇對的方向只是開始,走得遠,還需要系統規劃與精準路徑。
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乾貨滿滿的《AI留學申請冊子》,包含:
✅ 院校排名 & 專業方向一覽✅ 是否要求特定學科背景✅ 是否有先修課要求✅ 是否需要GRE及語言要求分析
💡如果你正在考慮申請AI相關專業,這份資料能幫你快速瞭解申請門檻、對標背景差距、精準鎖定目標專案。
📩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私信我們,或掃碼新增導師微信免費領取完整版資料!
Ivyelite06
對留學申請有疑問?
想知道你的背景如何規劃申請名校?
快掃碼新增常青藤申學小助手
預約免費【1v1申學定製規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