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斥資1650億美元投資美國,過猶不及?

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來源:內容編譯自msn
臺積電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晶片製造業的領軍企業。作為英偉達、蘋果、AMD 和高通等科技巨頭的主要半導體供應商,其製造工廠(或稱“晶圓廠”)代表著現代數字經濟的心臟。但如今,臺積電決定將業務拓展至多個大洲,這不僅考驗著其戰略頻寬的極限,也考驗著投資者的耐心。
美國擴張是有代價的
臺積電對美國165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承諾已成為政治噱頭。該公司計劃在美國境內建設三座晶片工廠,其中包括一座備受期待的亞利桑那州工廠,該工廠的目標是到2028年採用其尖端的2奈米工藝生產晶片。
但有一個問題。這一時間表比中國臺灣同類技術的生產推廣晚了數年。這意味著,即使美國科技公司在美國設有實體工廠,他們可能仍然需要直接從臺灣進口最先進的晶片——至少目前如此。
與此同時,臺積電的國際化雄心在諸多優先事項的重壓下開始受挫。據報道,作為一項200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位於日本熊本縣的第二家工廠正面臨延期,因為該公司將重心和資源重新分配給美國市場的發展。這預示著一個更深層次的挑戰:在政治綏靖、物流執行和技術領先地位之間取得平衡,可能無法在太多國家之間持續下去。
主權與供應鏈的戰略拉鋸戰
中國臺灣近期出臺的旨在將其最先進的製造能力留在臺灣的立法,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複雜性。這項政策確保臺積電的海外工廠至少比其本土晶圓廠落後一代。雖然此舉增強了臺灣的戰略優勢,但也限制了美國或日本工廠在生產最尖端晶片方面的作用。
其含義深遠:臺積電的全球擴張或許無法完全解決西方國家對半導體依賴的擔憂。即使在海外投資數十億美元,這家科技巨頭在地理上仍然與中國臺灣緊密相連。
世界晶圓廠領袖是否會力不從心?
投資者最根本的擔憂在於臺積電是否力不從心。在監管、政治和物流挑戰各異的地區之間,同時推進數十億美元的晶片專案,可能會導致執行風險和產能利用不足。
臺積電堅稱其計劃是由客戶需求和戰略機遇驅動的,並表示美國的投資不會影響其在其他地區的擴張。但實際情況表明,正如日本工廠推遲投產所證明的那樣,權衡取捨是不可避免的。
關稅的陰影加劇了不確定性。迄今為止,半導體尚未受到特朗普時代貿易關稅的影響,但美國商務部目前正在調查是否應就進口晶片徵收國家安全相關關稅。這又帶來了一層不可預測性。
對臺積電股東意味著什麼
臺積電股價週五在臺北下跌0.5%,考慮到事態發展的規模,跌幅相對較小。但潛藏其中的是,該公司的未來發展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投資者現在必須權衡地緣政治對沖的益處,以及在多個地區建設超複雜製造能力的執行風險。
臺積電對全球科技而言仍然不可或缺,但它可能很快就必須證明自己可以同時在多個地方同樣不可或缺。

參考連結

https://www.msn.com/en-us/money/markets/tsmc-catapults-165-billion-into-america-s-chip-race-is-it-overshooting/ar-AA1I0oU1?ocid=finance-verthp-feeds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END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86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點贊
求分享
求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