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轉行當製片?她的成功之道是一個“狠”字!

“35+”的年紀去尋找人生第二職業曲線,不會順風順水。但如果用對可遷移能力,打破年齡與行業壁壘,就能少繞一點遠路。
跨界不是歸零的冒險
而是能力複利
YIQIYINGCHUANG
38歲這一年,陳崢突然為自己的人生設定了一次急轉彎——拋掉過往十幾年在法律、金融行業累積的資歷,進入影視行業,從職場結構裡最底層的"螺絲釘"做起。
與為職業發展前景和失業危機擔憂的打工人不同,陳崢這次"跨界"是主動的個人選擇。翻看她的履歷,非常亮眼。浙大本科畢業。紐約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進修。曾在法律、金融行業深耕十餘年。
2015年,決定轉行,做電視劇製片人。第二年,一個人為公司追回了3.5億專案尾款。第三年,第一次做長劇製片人,就是S+專案《加油,你是最棒的》

《加油,你是最棒的》劇照

陳崢用「戲劇化」總結自己的的轉行經歷。但進入影視行業做製片人,不是心血來潮。她的職業規劃一直圍繞一個邏輯——提煉獨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陳崢的數字敏銳度強,比如身邊朋友同事會說她,「感覺你腦子裡好像裝了一臺計算機」。還有邏輯思維,「遇到一件事,我會習慣性開始思考,什麼問題最重要?優先解決哪幾個環節?整體成功率能達到多少?」
除此之外,她也懂心理學,擅長洞察人,與人打交道,又有十多年法律、金融專業經驗,同時兼具複雜專案管理、財務、稅務、法務等多個板塊專業能力。結合她從小到大感興趣的領域,於是先錨定了影視行業,製片人方向。
社交平臺上有一些關於"轉行"的討論組。如果提取相關原因關鍵詞,可以大致把職場人轉行動機歸類為以下六個:職業前景、專業崗位不對口、工資福利、理想熱愛、工作體驗、社交影響
與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所要面對的壓力不同,中年人的試錯成本更高昂。人到中年重新擇業,陳崢的初衷是「找到自己人生下半場,可以為之奮鬥到死的事業」。

《加油,你是最棒的》劇照

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是:選什麼崗位;去哪兒做;以及跨界中最難解決的——如何讓企業相信,"外行人"能為公司創造價值。
有策略地出拳
找準可遷移能力
YIQIYINGCHUANG
影視專案有三大操盤手:導演、編劇、製片人。曾經一度也有導演與製片人角色界限模糊的說法。但導演畢竟是專業創作人才,製片人主要是拉投資、做預算、統籌財務等,表面看距離創作較遠,進入門檻似乎也相對比較開放。
但門檻開放不等於門檻低。瞭解之後陳崢發現,能力過硬的影視專案核心操盤手,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能力:
其一是內容能力,專案操盤手的核心價值體現在要懂內容,要用專業的內容判斷力打撈優質專案,進行開發立項;其二是溝通統籌能力,在懂創作的基礎上,與各個領域專業人才打交道,負責專案制止各個環節運轉;其三是要懂財務法務,做好前期預算、中期各項支出、後期盈利及回收成本,以及合理規避法律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影視行業有了一個新的變化趨勢:製播平臺對內容的強烈需求,尤其網路自制內容需求大量出現,導致行業對成熟製片人的需求和重視程度都有了極大提升。當時的影視市場,正在開始從"導演中心制時代"進入"製片人中心制時代"。影視公司和平臺都急需要能力更綜合更全面的專業製片人管理運作一個個專案。

圖片來源:藝恩諮詢

手握十幾年法律、金融專業背景經驗,她選擇有策略地揚長避短,利用優勢,開始向當時國內最大的電視劇製作公司投簡歷。憑藉過往亮眼的履歷,陳崢的"求職"很順利地沒有因為年齡和相關經驗碰壁。
經過面試溝通,先以法務總監身份入職,作為"製片人儲備人才",陳崢為新的事業按下"重啟鍵"。
闖關
是做難而正確的事
YIQIYINGCHUANG
38歲重啟職業,過往履歷再光鮮,也要重新接受社會捶打。從資深法律工作者,到進入全新的專業領域、工作環境,一下子變成小白,陳崢要闖的第一道關是,如何與娛樂行業的人溝通?
弄懂專業名詞,甚至行業黑話不難。比較困難是網路流行語、網際網路熱梗、諧音梗之類表達,完全是認知盲區。

彈幕截圖來自網路

管理學中有一些關於語言在組織管理中起到的作用的論述,旨在表達特定術語對於消除組織中人的差異性的重要作用。陳崢清楚知道,熟悉這門新語言對她能否真正融入團隊,獲得集體認同感,包括以後做內容,都至關重要。
她為自己準備了專門的筆記本,每天晚上看電視劇彈幕,像記單詞一樣記下高頻出現的點贊互動詞句。堅持看不同型別的熱門劇集影片,做筆記。最後愣是替換掉自己熟悉的語言邏輯,把之前空白的“網感”練出來了。
最難的一關是公司給她出的題,「當時公司有3.5億應收賬款,涉及到中國15家電視臺,如果我能把這個賬收回來,就可以轉製片人。」
解題過程不能籠統地一言以蔽之。但心路歷程,用陳崢自己的話說,「有的人直接拒絕或否定你;有的人會罵你;感覺自己就是個可憐的小螺絲釘。」

《加油,你是最棒的》劇照

“做難事,必有所得。”追回3.5億尾款,陳崢正式達成目標,轉型成為一名劇集製片人。並很快拿到S+級長劇專案的製片機會。
相似的困惑
YIQIYINGCHUANG
智聯招聘釋出的《2024職場人轉型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有高達45%的35-45歲職場人嘗試過轉行,2019年資料還是28%。獵聘《2022年Q1高階人才就業趨勢大資料報告》顯示,2022年Q1有55.87%職場人有跳槽計劃,其中65.34%職場人選擇跨行業跳槽。脈脈平臺數據顯示,熱門行業跳槽求職者中,30-40歲職場人超過60%。
職場人的中年轉型,不是個別人的運籌帷幄或一時興起,而是新的社會競爭環境導致過去多數穩定的職業成長路徑已經被打破,"擇業"和"職業規劃",既是要為進入職場做準備的年輕人需要應對的問題,也同樣是越來越多職場中年人的必答題。

《加油,你是最棒的》劇照

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心之所向,都能最終轉化成職業。一蹴而就的成功都是不存在的虛構故事。
而如何判斷轉型是否成功?或者如何判斷是否選對了職業?一個衡量標準是:是否對現在的事業抱有極大的熱情和期待;是否真的相信自己能把當下在做的事持續做下去,並且把工作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陳崢的轉型,從入行到很快有所建樹,方法和心智都是決定性因素。總結陳崢的答題思路,可以分以下三問:
第一,對接下來要進入的行業,是否有一個宏觀的認知?接下來要具體做的事,是不是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
第二,從自我認知層面,是否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弱項?
第三,從經驗能力層面,是否能用可遷移能力,突破行業+年齡壁壘?
分析行業,有專業的調研方法。
分析自己,找自己的的優勢短板,陳崢有兩套自己的模式:「一套是加強優勢,一套是補短板。這兩套模式在不同階段該如何選擇?我會先從自己內心把一些分值弄清楚,用這種方法分析自己。」
做製片人,覆盤從業以來的經驗,陳崢總結了一個心得:用人的方法做製片。因為進入到實際工作中,往往越是看上去簡單、專業難度低的問題,越不容易解決。因此,刷題沒有用,關鍵是思維方法。
「比如上課時,如果只是在傳授某一個專案上遇到的具體問題,那對你做下一個專案,對其他人來說有什麼用呢?沒有用,這不是可以復刻的東西。但只有處理自己、處理他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這些思維方法是可以複用的。」
從思考“人”的角度出發,影視公司製片人、平臺製片人、創作者三個方向,分解職業製片人如何與人合作談判,如何用優勢補齊自己短板,如何思考內容,如何操盤專案等等問題方法。以此為設計原則,陳崢設計了一次為期兩天的面對面分享交流《製片人之道——人生轉型與自我突破課程》。下面是課程詳細介紹,希望正是你需要的。

做職業選擇,做製片人,這兩件事都需要用長期主義思維去開啟視野,認知清晰,規劃清楚。初次擇業需要儘可能找到自己所長和熱愛。
二次擇業需要理清自己的行業焦慮、年齡焦慮、轉型矛盾,看清市場變化,融合跨界思維,讓過往的工作經驗、思維模式成為轉型的能力複利。
這兩件事都是陳崢擅長的。之所以設計這次課程,也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一些緊迫的需求:當下的職場,包括影視行業在內的諸多行業,在“躺平”和“內卷”中間,都急需有另一條路出現,讓“打工人”作為“人”的價值得以在工作中更大釋放,從業者的職業發展路徑即便當下無跡可尋,但至少有更確定的、更充足的職業動力去應對不確定。
課程原價2999元/人,老學員報名省600天。如果你也處於職業倦怠期,有轉型困惑,或是影視行業新人,希望讓自己未來職業規劃更清楚;或是有經驗的製片人,需要一些專案管理、碼盤、做預算、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她都有辦法給你實用建議和辦法。
報名課程,掃二維碼先加小助理好友↓

如果對職業、轉行有一些困惑和看法,也可以評論區一起聊一聊↓

作者丨輕舟
排版丨阿塔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使用者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領取福利>>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