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amp 將開放 Windows 版本播放器的程式碼,讓整個社群都能參與其開發……Winamp 已不僅僅是一個音樂播放器。它體現了獨特的數字文化、美學和使用者體驗。透過開源的這一舉措,Winamp 正在邁出其歷史的下一步,讓其使用者直接為改進產品做出貢獻。”

Winamp 是一款經典的多媒體播放器,也曾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音樂播放器,以其靈活性和對音訊格式的廣泛相容性而聞名。
1997 年 4 月,Nullsoft 公司首次釋出 Winamp,由美國程式設計師 Justin Frankel 和俄羅斯程式設計師 Dmitry Boldyrev 聯合開發。
Winamp 體積小巧、免費使用、資源佔用率極低、軟體介面精美、操作人性化,貼近真正的 CD 機,十分簡練,多餘的功能基本沒有,也因此在當年成為眾多 MP3 播放器的首選,甚至國內形形色色的 MP3 盜版光碟中都在根目錄儲存著 Winamp 的安裝檔案。

在 1990 年代末和 21 世紀初,幾乎每一位使用者的 PC 上都安裝了 Winamp,它是裝機必備軟體之一。
1999 年 6 月,美國線上 (AOL) 以 8000 萬美元收購 Nullsoft。
但被 AOL 收購之後 Winamp 的發展陷入停滯。
AOL 於 2013 年 11 月 20 日宣佈將於當年 12 月 20 日起關閉 Winamp 的網站,並不再維護和提供下載服務。
2014 年 1 月 14 日,Radionomy 自 AOL 手中收購 Winamp,Winamp 與 Shoutcast 音樂服務一起打包出售給了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線上電臺聚合服務 Radionomy,後者承諾將會重新上線這款應用程式。
在經過長達 4 年的等待之後,2018 年 Winamp 終於迴歸。
2024 年 5 月,Winamp 團隊釋出了“開源預告”,稱將於 9 月 24 日提供其 Windows 版本的原始碼,並邀請全球開發者參與貢獻 —— 為 Windows 使用者打造完美播放器。

雖然 Winamp 團隊如約公開了原始碼,但他們採用的 Winamp Collaborative License (WCL) 協議卻對開發者提出了非常“嚴苛”的限制,
根據該協議,開發者雖然擁有“使用、修改和研究軟體的自由”,但對修改的分發有一定的限制——協議內容的第 5 點“限制性條款” 指出:
-
不得分發修改版本:不得分發該軟體的修改版本,無論是原始碼還是二進位制形式。
-
不得建立分支 (No Forking):不得建立、維護或分發軟體的分支版本。
-
官方分發:只有官方倉庫的維護者才被允許分發該軟體及其修改版。
還沒完,繼續。協議第四條:
-
對專案的貢獻:我們鼓勵您為專案貢獻改進、增強和錯誤修復。貢獻必須提交到官方倉庫,並將由維護者自行決定審查和納入。
-
權利轉讓:透過提交貢獻,您同意您的貢獻中的所有智慧財產權(包括版權)都轉讓給 Winamp。您特此授予 Winamp 永久的、全球的、非排他性的、免版稅的許可,以使用、複製、修改和分發您的貢獻作為軟體的一部分,而無需向您提供任何補償。
-
放棄權利:您放棄聲稱貢獻的作者身份或反對任何歪曲、篡改或其他修改貢獻的任何權利。
因此對開發者來說,這聽起來並不像開源。事實上,他們似乎只是在尋求免費的社群維護而已——妥妥的“白嫖”。
從大家的評論來看,開發者並不認可 Winamp 這次所謂的“開源”。
而為了表達不滿的情緒,全球開發者紛紛湧進了 Winamp 的 GitHub 倉庫,在其 issue 下面瘋狂整活:各種無意義內容的刷屏、陰陽怪氣發言,等等——彷彿進了貼吧。




還有開發者指出,Winamp 團隊成員似乎不會使用 Git,居然在公開的倉庫中暴露了機密的程式碼……
各位有興趣的話自行去圍觀吧:
https://github.com/WinampDesktop/winamp/issues相關來源
https://about.winamp.com/press/article/winamp-open-source-code
https://github.com/WinampDesktop/winamp/issues/16
https://github.com/WinampDesktop/win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