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假期,父母總會依照自己對孩子喜好與需求的瞭解,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禮物。各家的禮物或許不盡相同,但有一種禮物,每個家庭都不會缺席,它珍貴而無價,那便是陪伴。
人們常說:“好孩子是陪出來的。”在充滿愛、關注、尊重和平等的高質量陪伴下,孩子內心對愛的安全感得以滿足,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求知慾也都有了生長的土壤,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與信心也在悄然發展。陪伴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也許是欣然接受孩子的邀請,去扮演他們自創遊戲裡的某個角色;也許是親子圍坐,共同閱讀一本好書並熱烈討論;也許是放學途中,一起開啟一場街頭的奇妙冒險;又或許是大手牽小手,踏上一段難忘的遠行,在旅途中領略天地廣闊,見識眾生百態,也讓孩子在這過程中認知自我。
在旅行中,那種拋開目標與壓力的“娛樂陪伴”、“情感陪伴”,往往比日常的“生活陪伴”、“學習陪伴”更顯珍貴,更能讓親子關係升溫 。


“讀萬里書,行萬里路”,行路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古人用八個字給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肯定。而家庭旅行,更是一個很難得的愛自己,愛孩子,共同經歷,共同成長的難得的機會。
對於孩子來說,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幫助他們把書本上的知識具象化,建構對自己、對他人和對世界的認知,在陌生的環境中強烈對比和衝擊感下,這些感受往往會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距離暑假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但很多家庭都已經開始著手規劃暑期的旅行計劃。如何能擁有一段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開心有收穫的旅行經歷呢?

一、給孩子主動參與的機會
親子出行也可以鍛鍊獨立能力
是從目的地選擇、行前準備環節,就讓孩子們儘可能的主動參與進來。把旅行看成一個鍛鍊孩子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統籌規劃能力的小任務。
1.了解目的地
想讓孩子成長為"世界公民",從小幫他們建立一個如何認識世界的基礎座標系就很好。這個目標說起來挺大,但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的小事。比如,在每次旅行之前,首先讓孩子去地圖或者地球儀上找找要去的地方,上網查查這個地方有多大,離我們有多遠,怎麼才能抵達要花多少時間……透過真實情境中的小問題,幫助孩子們建構起世界,方位、距離、時間的概念。
一土營地的行程手冊上,就有一頁這樣的設計,大人看起來很簡單的任務,背後的設計意圖其實就是想幫助孩子們在腦子裡建立起這個理解“我和世界”關係的座標軸。

2.自己準備行李
打包行李,對大人來說都不輕鬆,對孩子來說,更是一個要考慮方面面的複雜任務。需要了解去幾天,查當地天氣預報,確認一路上旅館的設施,除了個人物品,還有一家人一起帶的共用物品…….一土營地的行前手冊上有一頁是專門給孩子們的打包行李的物品清單,就是來幫助孩子們完成行李準備工作。爸爸媽媽們在檢查行李之後,別忘了給孩子們恰當的鼓勵和讚美。

3.設計自己的旅行
和孩子一起討論行程安排,聊一聊他們想看什麼,想了解什麼,帶著自己的問題和心願出發,不但會讓孩子們對旅行更期待,更有參與感,也會讓這段旅行成為一段探究之旅。
在營地的開營儀式上,我們通常會詢問孩子們,對本次行程的期待。部分營地有專案制學習的內容設計,那老師們會帶著孩子一起去設計一個探究性問題,並圍繞這個探究性問題組織開展活動,孩子們共同帶著這個探究性問題出發,去探索,去經歷,會讓孩子們更有主動探索的動力,給關注和思考的聚焦點投射一道聚光燈。




二、大家都是新鮮人
是親子也是隊友
旅行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好處。在旅行中,父母和孩子都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中,面對新挑戰、新問題;如果是團體出行,那父母和孩子就都是新成員,面對新關係。大家都是新手,要共同面對和適應。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變一變,不再是你說我聽,可以更平等的一起去討論,去面對。
1.相信孩子有明智選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點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養育孩子的過程,是從一切包辦到逐漸放手的過程。旅行中,多了很多機會,可以讓孩子來練習選擇和決定。在一土營地中,老師們會在出現分歧和問題的時候,選擇相信孩子,而每一次總是能得到好的結果。
在一次熱帶雨林探索中,有的孩子累了想返回,有的孩子依然很興奮想繼續探索。這個時候,我們停下來,先各自站隊,分成折返派和前進派,兩派輪流派出辯手說明自己的想法,雙方互相理解之後,一個孩子提議往前繼續走十分鐘然後就返回,大家一起表決,全體透過。
這個過程中,一開始,孩子們只是出於自己的感受和本心,投票之後就有點對壘的感覺,會堅持自己的選擇不肯放棄;但是,看到僵局對誰都沒好處,孩子們就開始想辦法,只要有孩子肯折衷一下,往往所有孩子都願意放棄過於自我的選項。

經歷這個完整的過程,有時需要花不少時間,但營地中,我們願意花這個時間,因為覺得值。在這樣的協商過程裡,孩子們實際上在練習傾聽、協商和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他們未來處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和衝突會很有幫助。同時,從小讓孩子們經歷正反饋過程:透過協商,事情會有一個大家都能滿意的解決結果,這種真實的體驗,對溝通有信心,也很重要。
孩子的性格特質可能受先天因素影響較大,但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有效溝通和解決問題。營地老師和父母,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公平的討論空間,相信他們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2.擁抱多元,包容的人會更容易堅持自己
在旅行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新奇的人和事。在旅途中感受旅行地和自己熟悉生活的差異,有助於我們欣賞和珍惜平時習以為常的人、事、物;同時也能直觀地瞭解到,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沒有對錯、只有不同。旅行幫助我們感受這個世界的多元,也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加包容。
在一土的營地活動中,會創造一個安全和接納的場域,鼓勵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和交流,一天或者幾天的新奇經歷之後,大家說說自己的感想和感受。媽媽們的細膩,爸爸們的深刻,孩子們觀察和理解問題的獨特視角……這是一個難得的聽到他人,表達自己的機會,也是一個難得的成年人和孩子之間平等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從大人的發言裡學習,大人也從孩子們的發言裡學習。
很多參加營地活動的家長說:在營地裡,看到了孩子們不同於平日的一面,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也會反思親子關係中,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影響。旅行過程中父母獲得的體驗不一定比孩子少,也許並不是你在“帶孩子旅行”,而是這個很快會長大的孩子,在用自己最純真稚嫩的視角“陪父母旅行”。

三、給孩子深層次的旅行體驗
1.以兒童為中心的旅行
在一土,無論是學校,還是營地,我們反覆提到的一個概念是”以兒童為中心“。兒童中心(child-centredness)是指將兒童的需要、興趣和發展規律作為中心的一種兒童觀。
小小的一次旅行,父母、孩子、導遊或者老師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點,這其中有很多重合的部分,也肯定有不同的部分。成人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們未必喜歡;孩子們喜歡的東西,成人可能關注不到。家庭出行中,並不是事事都要圍繞著孩子的需求,但需要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們自己來規劃設計,即使他們的選擇在你看來並不"明智",但記住,這是“你們一起”的旅行。
在營地中,營地老師可能不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他需要是個孩子專家,需要時刻關注孩子們是否對當下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活動真的感興趣,來確保孩子們能從中有所收穫。




2.將公益融入旅行、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與走馬觀花的打卡式旅行相比,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能夠和孩子一起,更多的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公益,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種選擇。公益可以是旅行的主題,也可以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都能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看到社會的另一面。特別是在國際旅行中,雖然花了時間,花了錢,但作為遊客,我們也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去看看商業化的景點。而深入社群的公益活動環節,卻能讓我們瞭解到表面的豐富多彩後,每個社會都還有這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們自發的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這裡的人做點什麼,能為解決問題做點什麼,問題意識和責任感也在這個過程中萌芽和發展。

3.旅行結束後,思考和學習的延續
不知道你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在旅行結束之後,會對剛剛去過的地方有濃烈的興趣和好奇。我自己經常會把旅行的最後一站安排成當地的博物館,會在博物館書店裡買一些只有當地才能買到的介紹這個地方歷史、文化或者某個專題的書籍。
旅行中種種鮮活的體驗,往往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趁熱打鐵,你可能會收穫一篇細節生動的作文,一張精彩豐富的圖畫;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認識世界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個新的錨點。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良好的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用一土的土話來說叫“扔哪兒都放心,扔哪兒都能活。”對孩子的培養分成兩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活得好的能力: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管在哪裡都可以成長,可以結交到朋友,能夠自主學習和生長;
第二個層面是領導力和國際理解力:孩子不僅可以活得好,還可以融入並紮根在不同的環境下,發現看起來普通但其實很有價值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有自己的發聲能力,透過合作與溝通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青少年領袖需要具備的氣質。希望孩子們可以擁有大使命,用利他的視角來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不但能在一個環境裡扎得下去,還得能冒得出來。”
在2025年的暑期,願你與孩子一起出門遠行的旅程中,度過一段高質量的親子時光,和孩子一起共同經歷,共同成長。這是一份給孩子的禮物,也是一份給自己的禮物。

一土營地·暑期國際營推薦

追蹤動物大遷徙,解碼生命史詩之旅
一土野性非洲親子營·9天8晚



1.最直觀的自然教育課
在馬塞馬拉國家公園,親眼目睹動物大遷徙、天國之渡等自然現象,達爾文進化論的殘酷從書本里走到了眼前,孩子們和家長們能夠深入思考生命的延續和傳承的意義,以及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2.小小保衛者
在內羅畢長頸鹿中心親手餵食脖子伸得長長長長的長頸鹿,在動物孤兒院和鴕鳥、羚羊、陸龜或猴子互動,視具體情況餵食哦~在甜水私人保護區“黑猩猩庇護所”,瞭解黑猩猩家族。生命保衛課程,讓孩子們和家長們能夠體會到保護動物、保護自然、保護地球的意義。
3.納瓦沙湖的靜謐
不同於草原上動物大遷徙的狂野,納瓦沙湖的靜謐就是人與動物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堂。乘船抵達納瓦沙湖心的新月島,感受自在愜意的時光。
4.公益之旅
來到國際兒童村,探訪當地貧困學校,透過一些繪畫、演講、歌舞、運動比賽等交流活動,給孩子開拓更寬的國際視野和傳播中國文化;
5.特色食宿行
9天8晚的非洲行,我們將入住當地特色的五星級酒店或草原保護區內的帳篷酒店,享受特色非洲燒烤百獸宴會或當地特色自助餐;在保護區內,我們將全程乘坐越野車,開啟遊獵式旅行。

探索物種基因庫——7天6晚婆羅洲營



1.物種基因庫
我們入住京河岸邊的營地,在清晨、白天和傍晚分別乘船沿河尋找京河兩岸的野生動物。運氣好的時候,可以一次性看齊京河五霸:紅毛猩猩、長鼻猴、馬來犀鳥、鱷魚和侏儒象。京河兩岸的生物多樣性讓人驚奇,只要你願意放空自己,拿出觀察力和好奇心,生命之戲就在你眼前上演。
2.探索熱帶雨林
在婆羅洲的雨林探索中心,我們行走在高出地面數十米,全長650多米的林冠走廊上,與巨木比肩,還能平視林冠層動物哦~在林下步道,有機會還能見到和成人手掌大小的婆羅洲侏儒松鼠呢。
3.生命庇護者
我們在西必洛紅毛猩猩保育中心瞭解婆羅洲猩猩瀕臨滅絕的原因,嘗試找到解決它們的辦法;在馬來熊保護中心學習瞭解馬來熊的特徵和生活習性,探索它們與人類和諧共處的可能性;在拉卜克灣長鼻猴庇護中心,近距離觀察“世界鼻子最長的靈長動物”長鼻猴的生活,瞭解紅樹林生境的獨特之處;在裡巴蘭海龜島,學習瞭解十年海龜保育計劃,清理海灘垃圾,為海灘環境出一份力,運氣好的話有機會放歸小海龜回海洋哦~(視孵化情況而定)


想了解更多關於非洲、婆羅洲的更多精彩故事以及我們的暑期行程,請關注,北京時間3月27日(週四)中午12:00,一土營地營地總監天山、非洲營產品設計老師袁薇將做客直播間,和主持人小麥一起聊聊:野性成長計劃,尋回教育的生命力。
歡迎點選下方預約按鈕,我們直播間見~


更多課程、營地詳情
請諮詢一土營地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