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已經跑滿了中國汽車 2025-07-07 09:37 創業邦 來源丨超電實驗室 (ID:SuperEV-Lab) 作者丨王磊 劉雅傑 編輯丨秦章勇 題圖丨Midjourney 要想出海搞得好,先到俄羅斯跑一跑。 如果說要選一箇中國車企出海最成功的國家,俄羅斯絕對算一個,因為中國汽車在俄羅斯,賣得太!好!了!! 根據俄羅斯A-souz網站,今年6月俄羅斯新增註冊乘用車約12.4萬輛,其中約7.6萬輛為中國品牌。 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已經在俄羅斯佔據超六成的市場。 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國內也才是最近兩年才超過50%,剛剛過去的6月,自主品牌份額為58.5%。 看到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狂飆後,甚至有人感慨:俄羅斯本土已經沒有了汽車工業。 造車的和賣車的都賺了 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首選。 據autoAstat網站統計,2023年,俄羅斯第一次成為中國最大汽車出口目的地。中國品牌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達到創紀錄的55.3萬輛,是2022年銷量的4.4倍。 今年前5個月,中國汽車賣到俄羅斯仍是最好的出口生意,出口汽車達37.25萬輛,是第二名墨西哥出口量(19.06萬輛)的兩倍。 按照這個趨勢,今年出口到俄羅斯的整體數字,較去年也會保持高位增長。 而且去年中國汽車品牌還只是佔據了銷量前十榜單的6個席位,而在今年6月份,俄羅斯銷量前十的汽車品牌榜單中,除了本土品牌拉達(Lada)外,其餘9家均為中國品牌,分別為哈弗、奇瑞、吉利、長安、Omoda(奇瑞)、星途、Belee(吉利)、捷途、Jaecoo(奇瑞旗下品牌)。 雖然拉達作為俄羅斯本土汽車品牌,銷量也同比增長43.8%排在榜首,但其市場份額已從年初至今的28.8%降到了27.5%。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車企在俄羅斯市場上已經站穩了腳跟。 價效比是俄羅斯人喜歡中國汽車的原因之一,比如售價277.9萬盧布(約合23.2萬人民幣)的哈弗汽車初戀系列,作為一款緊湊型SUV,搭載了1.5T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甚至已經成為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6月前三。 俄羅斯當地汽車行業專家馬克西姆·梁贊諾夫曾表示,中國生產的大部分車型保養費用都不貴,並且都配備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很強。 不僅是燃油車,新能源車在俄羅斯也很搶手。 有從事平行出口的“倒爺”表示,國內售價區間40.98-43.98萬的理想L9,曾經在俄羅斯可以賣到1100萬盧布(約合90萬人民幣)。 而且俄羅斯土豪們對中國汽車的智慧化感到十分新奇,冰箱、彩電、大沙發、自動泊車的概念,重新整理了俄羅斯人對汽車的認知。因為生意火爆,甚至還催生出專門給理想車機進行俄語刷機的產業。 在電動汽車和混動車領域,銷量排在首位的就是理想,2023年在俄羅斯賣了約5000臺,都是以平行進口的方式。 而且今年3月才上市的小米SU7也趕上了這波快車。 某俄羅斯企業5月份就被曝出一次性採購了40臺小米SU7,並要求外觀溼瀝青,內飾顏色為銀河灰、Nappa真皮、需要配備基本裝置等。 甚至有經銷商直接把小米SU7 Max版定價為7225000盧幣(約為62.9萬人民幣),而國內這個配置的車型,29.99萬就能買到。 一場沒有硝煙的勝利 中國汽車能橫掃俄羅斯市場,具備了天時和地利。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不少跨國汽車品牌都在撤離俄羅斯市場,空白市場也得以被中國品牌的汽車快速佔領。 在衝突發生後,豐田、日產、馬自達、本田、三菱、雷諾等多家車企就紛紛宣佈暫停在俄的生產和銷售。據超電實驗室不完全統計,有超過20家跨國車企選擇暫時撤離俄羅斯汽車市場。 外國品牌撤離後,原以為會給本土品牌一個突飛猛進的機會,但無奈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實在太羸弱了。 像俄羅斯本土品牌“拉達”汽車,多年以來已經成為了當地人們眼中的“便宜貨”,無論外觀還是效能都無法滿足主流需求,大多是中低端車型,即使空出了市場份額,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搶佔市場。 這時候市場仍然需要大量供給,這時候一個看似巧合實則必然的機會便出現了。 本就一心想“出海”的中國企業,開始直接接管俄羅斯現成但仍處於閒置狀態的優質經銷商網路和空白市場。 僅2022年一年,俄羅斯就新開了487家中國汽車銷售門店。 有不少人說中國汽車是屬於“趁虛而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填補高階市場需求是中國汽車在俄羅斯能打的一個重要原因。 汽車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俄羅斯本土市場汽車價格一直上漲,但質量還是難以令人恭維。 據autoAstat網站統計,俄羅斯乘用汽車的加權平均價格已經上漲到了240萬盧布,而中國汽車的加權平均價格達到了320萬盧布。 對比之下,俄羅斯人更願意選擇價格略高、但質量卻遠超俄羅斯本土品牌的中國汽車。 當然, 也不是沒有其他國家的車企想來分一杯羹,試圖在俄羅斯,和中國品牌“打擂臺”。 比如印度塔塔汽車公司主攻經濟型細分市場的車型已經在俄羅斯上市,伊朗汽車品牌霍德羅(IKCO)的轎車也在俄羅斯登場,另一個品牌賽帕(Saipa)也於2023年底宣佈進軍俄羅斯。 這些車企如今選擇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想法很明顯,就是想借機填補俄羅斯市場上西方汽車的空缺,並由此獲得競爭優勢。 但可惜,要不就是還遲遲正式引進不了,要不就是在俄羅斯市場上毫無存在感。 而且一個冷知識是,俄羅斯的汽車技術法規要求比德國還要嚴格,就這一點已經讓不少汽車品牌被俄羅斯拒之門外。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這份前人裁樹,後人乘涼的飯還真吃不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品牌如今賣得熱火朝天,但也同樣面臨不少的問題。 比如車輛的設計問題,因為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高寒地帶,冬天溫度很低,有可能會超出中國汽車在設計和測試時的極限。 而此前,國內向俄羅斯出口的大多是皮實的SUV和皮卡車型,現在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增,更多品類的車型被出口到俄羅斯市場,這就容易導致在中國質量過關的車型,到了俄羅斯就會出現問題。 不是沒有過這樣的例子,中興皮卡曾經為了開啟俄羅斯市場,捐了一批皮卡給俄羅斯的交通警察,結果沒過多久皮卡後艙就鏽蝕脫落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歐美、日韓品牌未來很有可能會重回俄羅斯市場。 此前,日產、雷諾等車企雖然以“1元轉讓”將其在俄羅斯經營多年的工廠全盤出售,看似全盤退出俄羅斯市場。但這些變賣資產的車企大多會在轉售條款中標明,未來一定期限內,可以回購自己的資產。 也就是說,這些車企們已經埋下了重返俄羅斯的種子。 至於那會兒中國汽車還能不能佔據優勢,就看他們如何在俄羅斯培養品牌號召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