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的金融海嘯,遇到了中國的工業海嘯,瑟瑟發抖的卻是日本

全文共8200字,主要分為五大部分,音訊在文末。
(一)美國汙衊的中國工業海嘯,我很喜歡
(二)美國發電量零增長的秘密,金融海嘯
(三)中美兩大海嘯的曠世對決,日本遭殃
(四)不可避免的汽車大戰上演,歷史迴旋
(五)從一窮二白到工業大海嘯,唯有致敬
(一)美國汙衊的中國工業海嘯,我很喜歡
最近很喜歡一個詞——工業海嘯。雖然這個詞在歐美的語境裡,不是什麼好詞。工業海嘯論,其實就是中國威脅論的變種,是美國恐嚇歐洲日韓的說辭。
耶倫訪華前後,就在國際輿論上這樣帶節奏,說中國產能過剩導致的工業海嘯,即將摧毀歐美的工業體系。這麼做,意在嚇唬小弟們配合美國對華的遏制。
為什麼說是帶節奏呢?八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時候,他們沒人說這是工業海嘯;十年前河北唐山生產一噸鋼鐵利潤不足兩元的時候,他們沒人喊工業海嘯。
而現在,我們的製造業稍微在高階領域有了起色的時候,他們竟然開始高喊“工業海嘯”了。歸根結底,還是西方的霸權主義和強盜思維在作祟。
同樣的道理,美國的英特爾和AMDCPU佔據了中國99%的時候他們沒喊工業海嘯,他們的波音和空客壟斷民航大飛機100%市場的時候,他們也沒喊工業海嘯。
歸根結底,這是他們對世界的安排。他們認為,歐美人就應該高高在上,中國只能為他們供應廉價的中低端產品,只能幹又髒又累又不掙錢的活。
中國生產的中低端產品生產得越多、產能越過剩,價格就越便宜,歐美人的日子就越舒坦。這就是為啥美國過去二十年印鈔機的油門都踩冒煙了,他們依然保持較低通脹的原因。
經常摸美帝的朋友都知道,美帝有個汙衊第二定律:美國汙衊你擁有什麼,你最好真的擁有什麼(此處薩達姆忍不住推開棺材板點了個贊)。
(附:美帝汙衊第一定律:只要美國汙衊你什麼,他就一定做過什麼。這個定律還有個逆定律:美國做過什麼,就會這麼誣陷你做過什麼。)
壞訊息是美帝舊疾復發,汙衊我們搞工業海嘯。好訊息是,我們真的有工業海嘯,而且很刺激的是,這工業海嘯還是拜美帝所賜。
有海嘯首先得有海,而工業海嘯的海,就是中國經濟。201811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中國經濟這片大海,本來是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互聯互通的,本應風平浪靜,但美帝偏偏要搞小院高牆,大搞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企圖把中國經濟給圍堵起來。
但問題是中國經濟本來就是海納百川的,本來就有源頭活水不斷湧入,美帝這一憋不要緊,中國經濟水漲船高,硬生生把水位給憋上去了,美帝圍堵起來越來越困難。
終於在2023年美帝的壁壘被衝開了一道口子,最典型的事件就是華為Mate60pro的橫空出世,標誌著中國在高階晶片領域實現了突破。
堤壩一旦被衝開一道口子,就如同推倒了一塊多米諾骨牌,接下來就是連鎖反應。接下來晶片海嘯是必然的事情,中國晶片產業必然遍地開花。
我們用資料說話,2023年中國晶片產量增長6.9%,達到3514億片,而進口下降10.8%,為4795億片。進口額3494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15.4%
更迅猛的是2024年。今年一季度,中國晶片總產量同比增長了40%,達到了981億顆,是2019年同期的兩倍。40%什麼概念?幾乎兩年就能翻一番。
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是全面的,是全產業鏈的。最典型的標誌就是華為Pura70的問世,實現了全國產化。這也意味著美帝在晶片領域,再也卡不住我們脖子了。
2023年還有兩個工業領域的重大歷史性事件,第一是我們的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第二是中國汽車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
時至今日,C919已經給東航交付了五架,第六架正在飛行測試,可能於今年5月交付。今年東航的C919機隊規模可能會達到10架。
雖然C919看似產能不大,但大飛機這種高階製造業,一定不能著急,安全和質量必須放在第一位。當前形勢還是不錯的,2025年產能將擴大至150架。
C929也在路上了。415日,C929專案聯合攻關啟動大會在中國商飛召開。C929是屬於大型遠端寬體幹線客機,對標波音的787
(二)美國發電量零增長的秘密,金融海嘯
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確很厲害,不過早已經不是工業海嘯了,海嘯只有在摧枯拉朽的時候才叫海嘯。當前美西方都浸潤在中國光伏產業的海底,一切風平浪靜的,哪兒有什麼海嘯。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然而基建狂魔卻在這裡搗鼓出20個三峽(年發電量相當於20個三峽)。過不了多久,電站下邊將會綠草茵茵、牛羊成群。
也許這就是美帝汙衊我們的工業海嘯,實話實說我還挺喜歡的。如果非要說我們是工業海嘯,那麼美帝必然是金融海嘯,因為美帝的印鈔機已經乾冒煙了。
所以一個奇怪的現象來了,那就是過去25年來美帝的發電量幾乎沒有增長,。而從數值上看美帝的GDP名義上卻增長了1.84倍。
同一時段,中國的發電量增長了6.7倍,GDP以美元計名義上增長了16倍。中國的工業用電等於美國的4倍,也幾乎是G8的兩倍(帶上韓國)。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的GDP增長是哪兒來的呢?最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印鈔印出來的,也可以說透過金融海嘯從全球收割來的。
(三)中美兩大海嘯的曠世對決,日本遭殃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當今世界可以說是兩大海嘯對決:中國的工業海嘯對決美國的金融海嘯。結果怎樣呢?結果還是那樣,老大老二對決,把老三老四弄死了。很多領域都有這種有趣的現象。
比如可口PK百事,非常可樂消失了;王老吉PK加多寶,和其正消失了;岡本PK杜蕾斯,傑士邦消失了;美團VS餓了麼,百度外賣消失了;小三PK正室,官員消失了;中美兩大海嘯對決,日本危險了。
日本本來在半導體裝置及汽車製造上很有競爭力,但又不得不配合美爹與中國脫鉤斷鏈,等於主動退出中國市場,讓中國本土產業鏈茁壯成長(其實在美爹的脅迫下,日本也被迫放棄了俄羅斯的市場)。
汽車是日本的支柱產業,日系汽車在中國市場上原本很具有競爭力。但問題是日本一邊在中國掙錢,一邊在右翼的道路上狂奔,中國人還怎麼好意思買日本車?
不僅如此,日本企業自己也不爭氣,幾乎每月都有企業造假醜聞曝光,配合中國的工業海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結束了幾十年的順差,連續三個財年出現貿易逆差。
常年逆差,必然導致外匯儲備減少,國際支付能力減少,本幣匯率貶值。當然日元貶值的另一大原因,那就是美帝的金融海嘯。
從特朗普開始,美國政府大肆放水、頻繁舉債,時至今日美國聯邦債務已經直逼35萬億美元,等於把未來幾十年的錢都印好投入到了流通中。
美國政府刷國家的信用卡有多猛呢?特朗普刷了七萬億(上臺時不足20萬億,下臺時已經超過了27萬億),拜登還沒下臺,刷了差不多8萬億了。
這意味著平均每個美國人頭上都揹著十萬美元的聯邦國債,而且還在迅速增加。總感覺不應該是這麼個玩法,人均國債每兩年增加一萬卡總會刷爆的。
美國政府把這麼多未來的美元投入市場,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平息通貨膨脹,也為了製造金融海嘯(美元潮汐),收割全球,美國又進入了加息週期。
僅僅在2023年就連續加息十次,基準利率提高到了5.25~5.50%。而美國的房貸利率,在7%以上;購車貸款利率平均是7.5%,二手車11.6%。聯邦學生貸款5.5~8%,私人學生貸款最高可達17%……
美元一加息,會導致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其他國家的貨幣就會貶值。那些依賴美元融資的國家,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美元債務負擔更加嚴重,甚至陷入金融危機。
總之,日本受到了中國工業海嘯和美國金融海嘯的雙重衝擊,在前幾天終於扛不住了。2019100日元可以換人民幣六七塊錢,現在只能換四五塊了。
日元跟美元比,跌得也很厲害。416日美元兌日元(154.59)創下了34年新高,超過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剛才我查了一下,又破紀錄了,達到了154.83,搞不好奔200去了。
有人說,這和我月薪3000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首先你學日語便宜了。深田老師錄一次日語教學影片也就是20萬日元(也就是40~80個西瓜的價格)。
再跌下去,哪怕月薪三千,說不定也可以請老師們上門一對一教日語了。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日本車也便宜了(我說的能騎、能開的那種)。
我雖然不開日本車,但我十分關注日本的汽車產業。日本每一款新車上市,我都非常關注,比如最近日本就有幾款新車上市。
錯了錯了,我關注的不是這種,我關注的是深田,錯了,窩關注的是豐田和本田,本田最近推出全新電動車品牌“燁”,“燁”品牌將在2027年之前推出6 款新車。
(四)不可避免的汽車大戰上演,歷史迴旋
日本車便宜也沒用,因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海嘯來了。蛋總去年寫過,一場慘烈的汽車大戰不可避免。一場慘烈的汽車大決戰不可避免——見證人類歷史上最壯觀的全球性事件
這場汽車大戰,既包括中國汽車各品牌之間的內戰,也有中國汽車和歐美日韓汽車產業的外戰。
中國汽車產業有多卷?比如哪吒2022年還是新勢力的銷冠,但是2024年的榜單上卻不見蹤影。還以為這家企業要噶了,突然發現其正在海外攻城略地。
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國產車在國內照死了卷,一直捲到很多車企奄奄一息,只好到海外透透氣,結果在海外風行水起,開闢了新天地。
這就好比啥呢?這就好比在重點班墊底的學生,被頭部學霸虐得沒了自信,只好轉到普通班,結果一不小心成了普通班遙遙領先的學霸,獎學金拿到手軟。
小鵬汽車也是如此,國內銷量遭遇了滑鐵盧。一籌莫展之際卻突然殺向了BBA的老巢——德國。49日,近千輛小鵬G9被髮往德國,一單就超過了5億。
奇瑞汽車,似乎在國內競爭中並不佔上風,然而奇瑞卻是中國出口量最大的單一汽車品牌。2023年中國汽車總共出口了491萬輛,其中奇瑞獨佔71.6萬輛。
我們自己覺得奇瑞主要是中低端車時,然而在海外已經成了西方某神秘大國總統的座駕。當然比亞迪的仰望U8也成了某國總統座駕。
奇瑞汽車不僅出口排第一,其海外佈局也是第一。悄然之間,奇瑞在海外已經有了十個生產基地。匪夷所思的是,奇瑞既在烏克蘭有工廠,也在俄羅斯有工廠。
類似的企業還有江淮。江淮在國內似乎已經淪為了沒有靈魂的代工廠,但是在海外卻名聲鵲起。跟奇瑞一樣神奇,既在烏克蘭有廠也在俄羅斯有廠且大賣。
在剛剛過去的3月,俄羅斯汽車銷量榜上前十名中,中國品牌佔了9席(除了第一個)。俄羅斯銷售員賣中國車有多硬核?他們弄個200斤的壯漢,站在車門上晃悠。
一邊晃還一邊吹:你看這進口車質量就是好,你看這用料有多足,你看這做工嚴絲合縫有多精細。你壞了這車都不可能壞,畢竟是進口車,畢竟有品質保證。
這臺詞聽著這麼耳熟,我懷疑是抄襲來的。國產車不但在海外贏得了口碑,也贏得了利潤。奇瑞車在俄羅斯、埃及、巴西的起售均價都超過了20萬,而國內起售價只有9.89萬。
在俄羅斯賣得好的也不只有奇瑞,還有長安、吉利、長城、東風、北汽等系列車型,一些高階車型已經成了俄羅斯軍政大佬們的“豪車”。
除了直接從中國進口,俄羅斯人也走起了“用市場換技術”的路線,大搞合資經營。比如俄羅斯復活了之前倒閉的莫斯科人汽車,從江淮引進圖紙、平臺和零部件進行組裝。
莫斯科人汽車,曾經是蘇聯汽車的一面旗幟,現在成了江淮貼牌。我覺得叫“合肥人汽車”更準確些。莫斯科人3這一款,其實就是江淮嘉悅X4
不過俄羅斯的買辦也夠黑的,江淮嘉悅X4,我們國內充其量只能賣10萬元(指導價7.28~9.98萬),結果到俄羅斯組裝貼牌後,竟然可以賣到摺合人民幣26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