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國家表彰了一批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我驚喜又榮幸地發現,有幾位是微信好友,於是很開心地向他們發信表示祝賀和致敬。
他們的回覆真的好謙虛。有的回覆說:“我還差得遠”,有的回覆說:“我只是機會好”。
要知道,這可是全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啊。他們的辛勤、奉獻和成就,有目共睹,實至名歸。但他們的回答又十分真誠,是一貫的為人格調,相信也是真實的內心感受。
內外都真正優秀的人,都是真正謙虛的。
為什麼會真正謙虛呢?
有人說,因為六個字:“滿招損、謙受益”。這把他們說低了。這只是功利主義的解釋,距離謙虛的本質還很遠,而且拉低了謙虛的層次。如果僅僅信了這六個字,那隻能做到表面的謙虛、階段性的謙虛、有選擇的謙虛、視外在環境的謙虛——假設某時某刻某地“滿”不會招損反而受益呢、“謙”不會受益還反而招損呢?那麼還要謙虛嗎?功利主義的起點,將以功利主義來終結。只是,信仁得仁,信利未必得利。
有人說,成功的優秀的人,就像成熟的稻穗,總是低下頭,朝向大地。這個說法添了許多浪漫,更加形象、溫情,不僅謙虛,還有踏實、感恩的諸多聯想。這是感性上更高一籌的說法,但距離本質依然是天壤之別。成熟的稻穗彎腰向地,未必自己想如此,而是引力迫其彎腰、迫其保持低位。君不見,沒有負擔的光棍一條,整天飄舞四處遊蕩,上有老下有下的男男女女,總得顧家還得帶娃。你看那棟樑須得穩穩地站在地上,那承重的基座飛不起來,只有那輕薄的彩旗才能招招,空心的氣球才能飄飄。身輕則佻,承重不飄。成熟的稻子懷有種子,懷抱著責任,有負擔,它飄不起來,只能彎腰向大地,捨棄對外面花花世界的眺望。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一個成熟的社會、上進的社群,不僅要扶弱助困兜住底線,更要對能力強、責任大、有擔當的人,多一些理解、包容和支援,而不能加以詆譭、掣肘和攻殺。
優秀的人成功的人到底為什麼而謙虛呢?我想,應該是因為眼界和認知層次,是發自感性和理性的、兩條渠道都交融在一起的真正謙虛。
有一次跟一位頂尖科學家聊天,他跟我說:“你真是過獎了。我所做的工作,只是對一根頭髮絲的幾十分之一的空間裡的研究,而且還沒完全搞明白;想想人體的奧妙,想想世界的奧秘,我這點工作算什麼呢?”
聞聽此言,我感到震撼,間雜反思和羞愧。沒有見過世界,才會自大自己有多了不起。當我們看見遼闊的草原和浩瀚的大海時,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當我們讀到幾千年文明史和億萬年進化史地質史時,才知道此刻是多麼的秒瞬。當我們翻開人類的典籍窺見知識的海洋的一朵浪花時,才知道自己的知識是多麼的貧瘠。當我們看到優秀的人們如何專注、努力和貢獻時,才知道自己的辛苦和成績是多麼的有限和卑微。
因為看見世界,所以懂得自己;因為看見優秀,所以理解卑微。
春秋正考父是三朝上卿,德高望重,但他“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第一次任命時低著頭,再次任命時曲著背,第三次任命時彎著腰,連走路都靠牆走,越來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他知道責任重大,他有敬畏之心。
理解自己的渺小,理解責任的重大,理解功業的無窮無盡,理解世界的極致奧妙和群眾的磅礴偉力,才會有真正的謙虛。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謙虛跟真正的自信往往是一體兩面的。
真正謙虛的人,常常是真正自信的。他知道在無限的世界裡,有限的自己做了最大的努力,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和角色,便產生真正的自信。不謙虛的人,看似張牙舞爪,實際上反而是不自信的。他以外化的表現和跡象來定位自己,便不再謙虛,但是,當遭遇外化跡象更強的對手時,他便自我矮化,擔驚受怕,甚至曲意逢迎。
謙虛源自外看,歸於內修;自信源自內視,啟向外為。這是很有趣的平衡。
再次向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