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斯里蘭卡選舉監督組織|地方政府,有哪些權力?

編者按斯里蘭卡5月6日舉行全國地方選舉,將選出339個地方行政機構的8287名成員。此次選舉是斯里蘭卡時隔7年再次舉行全國地方選舉,被視為對總統迪薩納亞克領導的國家人民力量黨執政成績和支援率的一次關鍵考驗。
目前計票結果顯示,執政黨在全國大多數地方領先。此次地方政府選舉將由國內觀察員監督,未邀請國際觀察團。主要公民社會團體共派出約4,500名觀察員,包括流動監察小組。
我們獨家專訪了本次選舉監督組織之一:民主改革與選舉研究所(IRES)執行總監曼祖拉. 葛賈納亞克,以瞭解斯選舉制度和政府執行機制。
(採訪/撰文:楊詩源)
你覺得這次地方選舉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葛賈納亞克:這對所有斯里蘭卡人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天,因為我們將在時隔七年零三個月之後再次舉行第六次全國地方政府選舉。上一次是在2018年2月10日舉行的。
我們一直討論選舉委員會在財政和法律上的自主權問題,而實際上正是因為缺乏這種自主權,才無法舉行選舉。不過現在,在最高法院做出裁決之後,這次地方選舉終於可以舉行了。
這次選舉意義重大。斯里蘭卡主要有四種選舉,而地方政府選舉是最貼近民眾的一種。我們全國共有341個地方政府機構,此次將為其中的339個機構舉行選舉。與其他選舉相比,這次參選的候選人數非常多,接近75,000人。同時有49個政黨參與本次選舉,另外還有大約300個獨立團體參選。
*編者注:: 四種選舉是指總統選舉、議會選舉、省議會選舉和地方政府選舉。地方政府又分為三級,分別是市政委員會/市議會(Municipal Councils)、城鎮委員會(Urban Councils)和鄉村發展局(Pradeshiya Sabha)。
能解釋一下斯里蘭卡地方政府的運作機制嗎?
葛賈納亞克:斯里蘭卡有非常悠久的地方治理歷史,甚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殖民時期,我們也有相關制度,1931年我們獲得了普選權。就在那一年,在自治制度下,引入了執行委員會制度,而地方政府正是這個制度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當時還在斯里蘭卡成立了地方政府部門。
不僅如此,從亞洲範圍來看,斯里蘭卡在1865年就設立了亞洲第二個市政委員會,僅次於印尼。1985年,我們建立了科倫坡市議會。之後在1987年簽署了《印斯協議》,引入了憲法第13修正案,設立了9個省議會。地方政府系統也被納入了省議會體制中。
但不幸的是,省議會系統如今在斯里蘭卡幾乎如“消失”了一般,自2017年以來就沒有再舉行過省議會選舉。目前由官員而非民選代表在管理相關事務。不過,省議會和地方政府事務部仍可以制定和推動全國性政策,以加強地方治理體系。
( *編者注:此前斯里蘭卡政府表示,今年將不再舉行省議會選舉,而是在地方選舉之後,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並表示預計省議會選舉2026年舉行)。
斯里蘭卡的治理結構包括三層加一個系統:總統、議會、省議會,以及地方政府系統。而地方政府是最貼近百姓的一層,它負責修路、管理公共設施、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2018年,我們還引入了“混合議席比例代表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System, MMP),結合了單一選區制(FPTP)與比例代表制。目前全國地方政府成員人數超過8000人,選區也有近5000個。因此我們堅信,透過這次選舉,將會選出8000多名民選代表,能夠更有效地為人民,特別是鄉村地區提供服務。
地方政府在財政上是否有自己的收入來源?還是說必須依靠中央政府撥款?
葛賈納亞克:其實,斯里蘭卡的地方政府體系本身就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全國一共有276個“Pradeshiya Sabha”(鄉村議會),還有一些城鎮議會和城市議會。在主要城市,我們設有市政委員會,也就是三層體系。如果這些議會有意願和有良好的領導力,是可以自己創收的。
根據1987年第15號《Pradeshiya Sabha法案》,地方政府擁有很強的法律許可權。地方議會主席是最具權力的人,可以簽發支票,管理整個地方行政。
議會還可以制定相關制度,推動法案,開展發展專案。事實上,只需要獲得議會其他成員的批准(通常在每月大會上透過),就可以啟動相關專案。因此整個流程並不複雜。如果有領導力和執行力,就能夠推動各種發展。
此外,從出生到死亡,百姓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需要都由地方政府系統來滿足。即使沒有中央或省級撥款,地方政府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機制推動發展專案。這種可持續性正是地方治理的一個重要優勢。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選文末右下角的“好看”哦。如需定製旅行服務,請給我們留言或者發訊息。
歡 迎 探 討 合 作
聯絡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里蘭卡小妞:資深島民,寫蘭卡最多的中國人。長居科倫坡的中國記者,斯里蘭卡國營報紙《星期日觀察》專欄作者。曾獨家專訪斯里蘭卡時任總統、總理,並多次採訪斯里蘭卡外交、國防等部門高官以及知名商界人士和藝術家。出版《中國國家地理·斯里蘭卡旅行指南》、《印度,不可思議》、《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7本著作和譯作。作為旅行愛好者,特別是徒步旅行愛好者,足跡遍佈4大洲30多個國家。多次受邀赴北京全程報道全國“兩會”,曾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