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影片看得老育血壓升高。
一位婆婆強行給剛出生2個月的孩子喂米糊,孩子的媽媽千百般地阻止都無濟於事,只換來婆婆一句“小時候就是這麼餵我兒子的”,急得這位寶媽失聲痛哭“孩子吃完這米糊,已經7天沒排便了!”
影片來源@水木資訊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來,這位婆婆用筷子一口一口地給小嬰兒喂米糊,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米糊的粘稠。
就有網友表示感同身受,自家老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有要給剛出生的娃喂米糊的執念,只要自己不在娃身邊一刻,娃就會被媽媽和婆婆趁機喂一口米糊。

不少老一輩有給剛出生的娃喂米糊的習慣,因為在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孩子只能吃米糊,而大米有營養、吃得飽、比較稠,寶寶夜裡尿少、省事。
老育只能說: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不能吃米糊!
剛出生的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米糊這種澱粉類的食物,它的消化必須要有澱粉酶,3個月以內的寶寶唾液腺未發育健全,很難消化米糊,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據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官網釋出的《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平衡膳食寶塔》(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繪製),滿6月齡的嬰幼兒可以開始新增輔食,從肉/肝泥、鐵強化穀粉等糊狀食物開始。建議繼續以母乳餵養,逐步過渡到穀類為主食,7-12月齡建議每日攝入穀物20-75克。

圖源@中國營養學會
這幾年,老育看到不少人育兒還在用那一套“土方法”,輕則受傷,重則直接讓娃喪命,看得讓人揪心。

前有給2個月的嬰兒喂米糊導致嬰兒便秘,後有婆婆為了給娃驅寒,往剛滿月的寶寶身上敷熱土豆絲,燙得娃哇哇大哭。
剛滿月的寶寶皮膚嬌嫩,很容易被燙傷,如果皮膚因為燙傷而破皮,容易感染,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這可是要命的!

為了治熱性驚厥,直接往2歲孩子的嘴裡灌滾燙的開水。


為了給孫子治療因蚊蟲叮咬引起的皮膚瘙癢,一名老人聽信民間偏方,用敵百蟲農藥為12歲孫子洗澡。


圖源@荔枝新聞
為了讓娃強身健體,一口一口給娃喂活蝌蚪,結果實則喂進去的寄生蟲,還很有可能感染裂頭蚴寄生蟲病。


這些奇葩偏方怎麼敢給孩子用?看完這些,老育都要被氣!炸!了!

常見的育兒誤區
上面提到的這些奇葩偏方想必大多數的家長不會犯錯,接下來老育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些常見的沒有科學依據的坑娃育兒方式可要注意了,可別一不小心把寶寶害慘了!

►►►
流鼻血
誤區
❌ 仰頭
先不說仰頭止血要是把血吞下去,那味道可不好吃,鼻血倒流入咽喉部引起咳嗽,流入胃部會刺激腸胃還容易腹痛、噁心、嘔吐;要是誤吸到氣道,還容易引起窒息。
✅正確止鼻血方式 ↓↓↓
解惑
第1步:讓寶寶微微低著頭,並用手指按住出血一側的鼻翼,向鼻中線方向的斜上方推擠。
第2步:保持這個壓迫姿勢10-15分鐘。
第3步:如果沒有止血,再做一次這個按壓動作,還是沒有止住的話,需要就醫。

►►►
燙傷
抹牙膏、塗醬油、塗紫藥水、用白酒衝、塗草木灰、塗蘆薈膠……這些娃燙傷後的騷操作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每次老育看到娃燙傷後的這些舉措,都忍不住捏把汗,這些方法都是在往傷口上撒鹽啊。


圖源@星影片
燒傷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燒傷、中度燒傷和重度燒傷。

老育也速速為大家帶來寶寶被燙傷、燒傷了的正確處理方法:
🔽
影片來源@兒科蔣醫生
►►►
魚刺卡喉嚨
說到魚刺卡喉科該怎麼辦?那就得是這兩個大招了:喝醋、吞東西。
當然,這兩個辦法也是錯!錯!錯!
解惑
醋屬於弱酸性,不能軟化魚刺,而且在咽喉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根本沒有軟化魚刺的作用。
而吞東西有時候是能將扎得比較淺的小刺除去,但更容易讓魚刺越扎越深,尤其是大而堅硬的魚刺,甚至可能刺破食管或大血管,導致大出血而喪命!
如果寶寶被卡的魚刺位置比較淺,家長能看到,可以試著用鑷子夾出來,否則還是去醫院吧!
►►►
捏鼻粱
哪位爸爸媽媽不想讓自家的娃擁有一個高鼻樑,就有不少老父親老母親抱著娃就開始給娃捏鼻粱,長大後還能對著娃邀個功“你這高鼻樑可是我小時候給你捏出來的。”

解惑
但寶寶鼻樑高低很大程度是由基因決定的,捏鼻粱並不會讓鼻樑變高!
經常捏寶寶的鼻樑反而容易讓黑色素沉澱,嚴重者會損害鼻腔,而寶寶會下意識看著爸爸媽媽捏自己鼻樑的手,會導致習慣性對眼。
除了這些,各種奇奇怪怪的偏方也是說都說不完,寶寶的身體非常脆弱,爸爸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一定要科學謹慎!不要透過一些道聽途說拿孩子“做試驗”。
養孩子不是兒戲,可別讓這些坑娃育兒方式害了娃,一定要科學育兒!
【話題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和民間偏方,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和老育一起來闢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