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資訊盡在加拿大樂活網 (lahoo.ca)

自從加拿大將全民牙科保險擴大至全年齡段後,住在溫尼伯 42 歲的 Olesia Romaniuk 一開始非常興奮。她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享受 100% 覆蓋的牙科保險,尤其是她患有紅斑狼瘡,牙齒變得特別脆弱,對她來說牙科護理非常重要。
然而,現實並沒有她想象得那麼美好。
她很快發現,這個“100% 覆蓋”其實附帶了很多條件。她走訪了家附近幾家牙醫診所,但每一家都告訴她,雖然有政府保險,她依然需要自掏腰包支付部分費用。

圖源:The Star
以洗牙為例,她需要自己支付 35 到 60 加元。對於其他人來說,這筆錢或許不算多,但對 Romaniuk 來說卻是鉅款。她每年僅靠不到 14,000 加元的殘障津貼生活,付完房租和各種賬單後,每個月只剩下大約 200 加元,這筆錢還要維持四周的吃飯、所有藥物開銷、公交和出行費用,甚至洗一次衣服都要 5 加元。
“35 到 60 塊可能對別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我來說,就跟 1000 塊沒區別,” 她說。
最後,她只能放棄這次的洗牙預約。Romaniuk 說,這個計劃給了她“虛假的希望”,她希望政府至少可以更加透明,清楚告知哪些服務可以全額覆蓋,哪些不能。
和她有類似經歷的還有 69 歲、住在 BC 省的 Mark Achbar,他同樣符合牙科保險申請資格。
2024 年 11 月,他的牙醫為他提交了牙冠的保險申請,他先安裝了一個臨時牙冠,等待政府的預授權。
然而,幾個星期後,永明金融(Sun Life Financial)要求他提供更多手術必要性的證明,還要補交各種檔案。Achbar 和診所配合,按要求提交了材料,但被告知需要再等 8 周,而且每次他們要求補交資料,等待時間就會重新計算。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他還不得不自費做了牙齦手術,好為新的牙冠騰出空間。由於臨時牙冠只能維持幾周,他總共換了五次臨時牙冠。
結果,在最初申請的六個月後,到了 5 月 4 日,Sun Life 還是拒絕了他的保險申請,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理由,只是說“未滿足所有標準”。
Achbar 無奈地說:“我到現在還是沒有牙冠。”
事實上,自牙科保險計劃推出以來,不少口腔保健提供者就已經在呼籲對其進行改進。安省牙醫協會會長 David Brown 表示,從 2024 年 11 月開始,政府對部分治療實施了預授權制度,比如牙冠、牙橋以及一些特殊治療專案,都需要診所先提交檔案獲得批准。

圖源:CBC
這不僅增加了牙醫前臺的工作負擔,許多申請需要等待幾天甚至幾周才會有結果,而且很多申請最後也未必能透過審批。
“對患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需要忍受牙痛數週甚至數月,只為了等一個批准。” Brown 說。
如果體驗過牙痛,一定能理解這是怎樣的一種折磨。
加拿大牙醫協會的調查顯示,80% 的牙醫在預授權申請上遇到過問題,只有約 30% 的申請最終獲批。更糟糕的是,92% 的牙醫表示,漫長的等待時間嚴重影響了患者繼續接受治療的意願。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發現所謂“100% 覆蓋”其實並非真的全額報銷。

以安省為例,加拿大牙醫協會發言人解釋說,聯邦政府支付給牙醫的費用標準,平均只達到安省建議收費標準的 85%。因此,絕大多數牙醫都會收取剩下的 15% 差額費用(balance-billing)。
也就是說,即使是那些年收入低於 7 萬加元、理論上能享受 100% 覆蓋的患者,也必須自己支付這 15% 的差額費用。
對於需要自付 40% 或 60% 的患者來說,除了自付部分之外,還得再加上這 15% 的差額。
面對各方的不滿,Sun Life 拒絕了媒體的採訪請求,並表示相關問題應直接向加拿大衛生部諮詢。衛生部則回應稱,若報銷申請被拒,牙科診所會收到詳細解釋,包括是否資料不完整、是否未達到臨床標準、是否超過使用頻率限制,或者該服務是否本就不在保障範圍內。
加拿大牙醫協會表示,他們正積極與加拿大衛生部會面,倡導改善預授權流程,並希望聯邦政府可以加強與牙醫和公眾的溝通,讓牙醫能夠順利為患者提供真正需要的護理。
信源:The Star

△我是可以致電的△

△我是可以掃的△
注: 如想第一時間看到加國報告最新資訊,請點選本號首頁右上角,新增“星標”
。

來源:她鄉Weekly
平臺:加國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全加拿大華人都在關注加國報告,就差你了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