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咖啡竟是護肝神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每天一杯,或降低肝纖維化風險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入≥78 mg咖啡因(約一杯美式咖啡)與降低肝纖維化風險顯著相關,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更為明顯。研究分析了23711名成年參與者的資料,結果顯示無論血糖狀態如何,較高咖啡因攝入量均有助於減少肝纖維化高風險狀態的機率。具體而言,在無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組中,每日攝入≥78 mg咖啡因分別降低了30.2%、44.7%和28%的肝纖維化高風險。此外,研究還發現2型糖尿病人群的肝纖維化高風險比例顯著高於其他組別,提示這類人群更需關注肝臟健康。這一發現為咖啡作為一種護肝飲品提供了科學依據。
2. 新DNA顯微鏡“從內到外”繪製生命3D圖
芝加哥大學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體積DNA顯微鏡的成像技術,能夠“從內到外”繪製生命3D圖。該技術透過標記和追蹤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構建複雜的遺傳物質3D圖,提供前所未有的生物體內檢視。傳統的基因測序方法雖然能揭示豐富的遺傳資訊,但無法顯示特定基因序列的具體位置或其與周圍基因和分子的關係。體積DNA顯微鏡透過給單個DNA或RNA分子新增唯一分子識別符號(UMI),並跟蹤這些標籤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位置資訊的記錄。UMI附著於細胞內的DNA和RNA分子上,並開始複製,產生唯一事件識別符號(UEI)。相鄰的UMI因相互作用頻繁,產生的UEI也較多,這為計算模型提供了重建原始位置所需的資訊,從而建立基因表達的空間圖。這項技術不依賴光線或鏡頭,而是依靠計算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來建立影像,適用於探索未知背景下的基因表達情況,如在腫瘤研究中繪製腫瘤微環境及免疫系統互動作用的地圖,對於發展更精確的癌症免疫治療或定製個性化疫苗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3. 西門子醫療,國內最新佈局公佈
西門子醫療與南京市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建醫療創新中心和開放式醫工轉化平臺,推動醫療技術與工程技術的深度融合,並助力南京生物醫藥醫療產業發展。同時,西門子醫療加強本土研發能力,深化產學研合作,致力於推動中國醫療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4. 投資不低於2億元,海南首個細胞工業化生產基地落地
廣東普羅凱融在海口國家高新區投資2億元建細胞工業化生產基地,打造細胞產業CDMO平臺,推動海南生物醫藥產業升級。
5. 諾和控股連投三家公司;前武田高管任 CEO,精準免疫療法新銳走出隱身模式
安達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力鼎資本和浦耀信曄領投,用於推進臨床研究。Surrozen獲1.75億美元融資,支援眼科專案研發。Character完成9300萬美元B輪融資。
6. 近期藥企收購頻發,臨床藥物成交易熱點
近期,衛材製藥、諾和諾德、默沙東等藥企頻繁進行藥物收購,涉及多款臨床藥物,交易金額巨大,以最佳化資源配置、聚焦創新藥物研發。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