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9 月,華為餘承東在直播間表示,目前的華為電腦是最後一批 Windows PC,然後丟擲重磅訊息:接下來會有鴻蒙電腦產品。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畢竟比起手機,要做一個電腦系統的難度無疑更高,並且可以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終於在今天的溝通會上,鴻蒙電腦作業系統正式面世,和華為手機、平板一樣,都基於 HarmonyOS 5 構建。
這次軟體生態不用從零開始了做一個作業系統很難,而做成一個作業系統更是難上加難,不僅需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軟體生態,才能說服使用者從成熟的平臺上轉移。而對於能摸著「手機鴻蒙」過河的鴻蒙電腦來說,軟體生態至少可以跳過「從零開始」的階段。由於從 X86 架構轉向和手機、平板平臺一樣的 ARM 架構,鴻蒙電腦作業系統能無縫相容手機和平板應用,開發者一次開發就能實現三端部署。
還有應用的自然流轉能力,比如說使用者在戶外用手機在飛書上開會,回到辦公室點選一下就能將會議轉移到電腦上,不需要繁瑣的重新進入流程。作為後起之秀的鴻蒙電腦,反而有機會在 AI 時代彎道超車,因為現存的電腦作業系統,都不是專門圍繞 AI 構建的,不管是 Apple 智慧還是微軟 Copilot,目前都只能算是一種整合在系統中的工具。而作為一個 AI 時代下誕生的電腦系統,鴻蒙電腦系統和 AI 的結合要更加深度。
比如說,不管是文字還是檔案,透過滑鼠選中後,右鍵都能直接傳送到小藝助手進行 AI 分析。以及系統全域性的搜尋,可以透過關鍵字提示或者提問的形式,從電腦中精準檢索出來。由於和系統底層深度結合,小藝還能實現其他第三方 AI 助手做不到的系統設定能力。作為一個全新的系統,鴻蒙電腦對基本上所有消費者來說,都會比較陌生,這個功能可以說是內建了一個智慧的「說明書」。
至於會議智慧記錄、AI 生成文件這些原本就在華為筆記本以及鴻蒙手機平板上有的功能,自然也不會缺席鴻蒙電腦。是無奈之舉,更是一種選擇其實和手機系統長久以來基本只有 Android 和 iOS 兩個選項不同,電腦系統的選擇要更加豐富,除了 macOS 和 Windows 之外,還有大大小小開放的 Linux 發行版可用。今年 3 月的華為筆記本產品,也確實開始出廠搭載了 Linux 系統,但這也只是一個過渡,華為最終肯定會選擇 All in 鴻蒙電腦系統。以手機為中心,華為用鴻蒙核心構建了一個包括平板、智慧配件、智慧家居、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全方位生態,但缺少了最後一塊拼圖——電腦。
再怎麼用「鴻蒙電腦管家」魔改 Windows,它終究和手機跑的不是一個系統,並非真正位於一個生態之內。因為外部原因不能用 Windows 系統,對華為筆記本產品來說當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但也給了華為一個契機,能夠放手嘗試一個挑戰性更高的平臺。從 2016 年第一臺華為 MateBook,到去年國內第二的筆記本出貨量,華為筆記本品牌歷史其實不長,但足夠深入人心,在商務本和學生本領域累積了口碑,這也是他們換用全自研電腦系統的信心和底氣。如果說現在鴻蒙電腦的最大優勢,或許還是「鴻蒙互聯」上。目前鴻蒙生態裝置突破 9 億臺,「鴻蒙全家桶」使用者越來越多,一臺和手機、平板搭載同一個作業系統的電腦,能夠共享一個剪貼簿、滑鼠,檔案和應用一點就能流轉……最終就能靠這種獨特的體驗,構建出鴻蒙生態壁壘,吸引使用者,留住使用者。
當然,作為一個新生的系統,加上電腦這種生產力工具的定位,鴻蒙電腦在一定時間內,或許都難以成為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但至少我們,比以前多了一個選擇,一個抓在自己手裡的選擇。華為也已經宣佈,首款華為鴻蒙電腦產品 MateBook Pro 將於 5 月 19 日正式釋出,愛範兒也將在第一時間追蹤報道,也即將為大家送上鴻蒙電腦更詳細的評測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