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電腦:一臺非Windows國產電腦的誕生

鴻蒙
上電腦
去年 9 月,華為餘承東在直播間表示,目前的華為電腦是最後一批 Windows PC,然後丟擲重磅訊息:接下來會有鴻蒙電腦產品。
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畢竟比起手機,要做一個電腦系統的難度無疑更高,並且可以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
終於在今天的溝通會上,鴻蒙電腦作業系統正式面世,和華為手機、平板一樣,都基於 HarmonyOS 5 構建。
這次軟體生態不用從零開始了
做一個作業系統很難,而做成一個作業系統更是難上加難,不僅需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軟體生態,才能說服使用者從成熟的平臺上轉移。
而對於能摸著「手機鴻蒙」過河的鴻蒙電腦來說,軟體生態至少可以跳過「從零開始」的階段。由於從 X86 架構轉向和手機、平板平臺一樣的 ARM 架構,鴻蒙電腦作業系統能無縫相容手機和平板應用,開發者一次開發就能實現三端部署。
像是 WPS Office 這樣的應用,原本在鴻蒙平板平臺上就是一個桌面量級的應用,就完全可以直接遷移到鴻蒙電腦。
不過根據現場實際的體驗,並非所有的現存鴻蒙應用都能直接在鴻蒙電腦應用商店中搜索到,或許還需要開發者進行主動的分發,因此暫時還不能實現筆記本觸控屏玩《王者榮耀》。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電腦不支援側載,所有應用都需要從應用商店中獲取。
除了手機平板原有的鴻蒙應用,溝通會上也揭曉了第一批鴻蒙電腦端應用:辦公、設計創作、理財、影音娛樂、教育的幾個國產頭部平臺都有覆蓋,甚至還有幾個輕量級的小遊戲。
比起手機這種 App 更吃重的場景,其實電腦端不少服務和功能,都能用網頁瀏覽器完成,比如 ChatGPT、Canvas 等等。但專業度較高的工科以及類似 Adobe 全家桶之類的創意軟體,或許短期內很難看到適配鴻蒙電腦的可能性。
因此,在初期最適合鴻蒙電腦的場景,是主打輕度辦公和商務的輕薄本,不追求極致的效能釋放,而儘量平衡功能與能耗,而這剛好也是華為筆記本品牌的舒適區。
其實對於像我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來說,鴻蒙電腦現在的生態已經基本滿足,因此不由得期待實際上手工作的體驗。
現場展示的全新鴻蒙電腦 MateBook Pro,採用了去年 900 多克的 MateBook Pro X 的類似模具,或許比起 Intel + Windows,鴻蒙電腦才是它應有的形態。
MateBook Pro
介面熟悉還流暢,到處都有 AI
鴻蒙電腦的介面可以說融合了 Windows、macOS 甚至 ChromeOS 以及平板原生鴻蒙等多個作業系統,降低使用者使用習慣的遷移成本。
總體來說,系統和應用的介面,以及手勢操作都有點接近平板電腦,系統的動效也是看齊原生鴻蒙級別,甚至還有打斷動畫,簡直流暢得不像電腦。並且現場演示機中的大體積 PPT 文件,都能實現快速開啟。
桌面上,可以放應用圖示、檔案這些常見的內容,也能擺放「鴻蒙卡片」的小元件,華為還將手機和平板的「收納夾」搬到了桌面端,能夠擺放應用檔案,總體的桌面佈局形式比較豐富
鍵盤佈局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原本的「Windows 鍵」被一顆「鴻蒙鍵」代替,按下能撥出一個類似開始的選單,裡面有推薦應用、最近檔案以及電源鍵,也支援和其他按鍵組合成快捷鍵,類似 Mac 上的 Command 按鍵。
右邊 Ctrl 鍵也變成了一個全新「小藝鍵」,能夠直接撥出小藝助手的對話介面,能夠語音輸入或鍵盤輸入。
比較有意思的是,華為將手機上備受好評的「指關節截圖」的操作搬到了電腦的觸控板上。
和手機、平板搭載一個系統,自然也為鴻蒙電腦帶來了流轉和接續能力,不僅電腦能直接遠端操控熄屏手機,剪貼簿和滑鼠也是共用的,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叫「手眼同行」,當用戶看向平板、手機等其他華為裝置的螢幕,只要點一下 Ctrl 按鍵,就能將滑鼠移動過去。
還有應用的自然流轉能力,比如說使用者在戶外用手機在飛書上開會,回到辦公室點選一下就能將會議轉移到電腦上,不需要繁瑣的重新進入流程。
作為後起之秀的鴻蒙電腦,反而有機會在 AI 時代彎道超車,因為現存的電腦作業系統,都不是專門圍繞 AI 構建的,不管是 Apple 智慧還是微軟 Copilot,目前都只能算是一種整合在系統中的工具。
而作為一個 AI 時代下誕生的電腦系統,鴻蒙電腦系統和 AI 的結合要更加深度。
比如說,不管是文字還是檔案,透過滑鼠選中後,右鍵都能直接傳送到小藝助手進行 AI 分析。
以及系統全域性的搜尋,可以透過關鍵字提示或者提問的形式,從電腦中精準檢索出來。
由於和系統底層深度結合,小藝還能實現其他第三方 AI 助手做不到的系統設定能力。作為一個全新的系統,鴻蒙電腦對基本上所有消費者來說,都會比較陌生,這個功能可以說是內建了一個智慧的「說明書」。
至於會議智慧記錄、AI 生成文件這些原本就在華為筆記本以及鴻蒙手機平板上有的功能,自然也不會缺席鴻蒙電腦。
是無奈之舉,更是一種選擇
其實和手機系統長久以來基本只有 Android 和 iOS 兩個選項不同,電腦系統的選擇要更加豐富,除了 macOS 和 Windows 之外,還有大大小小開放的 Linux 發行版可用。
今年 3 月的華為筆記本產品,也確實開始出廠搭載了 Linux 系統,但這也只是一個過渡,華為最終肯定會選擇 All in 鴻蒙電腦系統。
以手機為中心,華為用鴻蒙核心構建了一個包括平板、智慧配件、智慧家居、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全方位生態,但缺少了最後一塊拼圖——電腦。
再怎麼用「鴻蒙電腦管家」魔改 Windows,它終究和手機跑的不是一個系統,並非真正位於一個生態之內。
因為外部原因不能用 Windows 系統,對華為筆記本產品來說當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但也給了華為一個契機,能夠放手嘗試一個挑戰性更高的平臺。
從 2016 年第一臺華為 MateBook,到去年國內第二的筆記本出貨量,華為筆記本品牌歷史其實不長,但足夠深入人心,在商務本和學生本領域累積了口碑,這也是他們換用全自研電腦系統的信心和底氣。
如果說現在鴻蒙電腦的最大優勢,或許還是「鴻蒙互聯」上。目前鴻蒙生態裝置突破 9 億臺,「鴻蒙全家桶」使用者越來越多,一臺和手機、平板搭載同一個作業系統的電腦,能夠共享一個剪貼簿、滑鼠,檔案和應用一點就能流轉……最終就能靠這種獨特的體驗,構建出鴻蒙生態壁壘,吸引使用者,留住使用者。
當然,作為一個新生的系統,加上電腦這種生產力工具的定位,鴻蒙電腦在一定時間內,或許都難以成為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
但至少我們,比以前多了一個選擇,一個抓在自己手裡的選擇。
華為也已經宣佈,首款華為鴻蒙電腦產品 MateBook Pro 將於 5 月 19 日正式釋出,愛範兒也將在第一時間追蹤報道,也即將為大家送上鴻蒙電腦更詳細的評測體驗。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 + 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 / 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