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核威懾向歐洲開放?馬克龍鬆口!3月這些重要稅務日期別錯過!今年物價基本穩了

巴黎3月2日(許清如)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近日在葡萄牙接受採訪時表示,願意就法國的核保護傘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此番表態正值美俄關係趨近、特朗普(Donald Trump)與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白宮發生衝突之際,歐洲防務格局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變數。
【核保護傘與歐洲防務:馬克龍鬆口,但仍存諸多變數
德國新任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近日提出,希望德國能受益於法國的核保護傘。這是柏林首次向巴黎發出類似訊號。法國是歐盟成員國中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且,與英國核打擊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美國相比,法國核威懾力量更為均衡和獨立。對此,馬克龍在採訪中強調,法國擁有“完全自主的核能力”,不依賴任何其他國家來生產、操作或部署核武器。他表示:“我們願意就這一戰略性問題展開討論,但法國的核決策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此背景下,馬克龍還提出要加強歐洲防務建設,強調“歐洲戰略覺醒的時刻已經到來”。他透露,歐盟將賦予歐盟委員會權力,以明確成員國的防務需求,並建立歐洲自身的軍事工業基礎。他強調,為此需要數千億歐元的共同融資,以推動真正的歐洲防務合作。

法國核保護傘的現實考量:戰略模糊仍是關鍵

儘管法國的核保護傘問題已多次被討論,但近年來,隨著美國對北約承諾的不確定性加劇,歐洲對於自主防務的呼聲愈發高漲。事實上,早在2020年,馬克龍便曾提及法國核武戰略的“真正歐洲化”方向。然而,法國的核威懾政策始終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性”,未明確界定其“核心利益”所涵蓋的範圍。
正如軍事歷史學家、前法國海軍陸戰隊軍官米歇爾·戈亞(Michel Goya)所指出:“戴高樂時期便強調,法國的核心利益並不侷限於其國界,法國不會容忍德國被入侵。但具體的保護範圍從未被明確界定。”馬克龍也承認,法國的核戰略保留了一定的神秘性,這正是其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補充道:“法國不會提前公佈可能動用核武的條件,因為最終決定權掌握在國家元首手中。”
此外,法國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簽署國,無法向其他國家直接提供核武器。但在未來,法國或許可以選擇在德國甚至波蘭境內部署攜帶核彈頭的“陣風”(Rafale)戰鬥機。此舉若成真,將是歐洲安全格局的一次重大變革,尤其是德國長期以來一直將自身防務與美軍駐德部隊緊密捆綁。

技術、政治難題與法國國內的反對聲

然而,擴大法國核保護傘並非只是戰略問題,還涉及政治與技術層面的複雜挑戰。米歇爾·戈亞指出:“如果法國的核武器用於保護德國,那敵人的報復目標可能就會轉向法國本土。”這意味著法國必須謹慎權衡自身安全風險。
更大的爭議在於決策權的歸屬。核武使用需由一國元首決定,若法國願意擴充套件其核保護範圍,是否需要與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進行聯合決策?這一問題在法國國內引發了激烈反應。
法國極右翼領袖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在《費加羅報》(Le Figaro)發表文章,明確反對這一提議。她強調:“法國的核威懾必須始終保持獨立,不能與任何國家共享,更不能委託給他人。”與此同時,極左翼領袖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也表示反對,稱必須阻止“歐洲防務的進一步融合”。
相比之下,中間派陣營對馬克龍的立場表示支援。歐洲議會“復興歐洲”(Renew Europe)黨團主席、曾代表執政聯盟參選歐洲議會的瓦萊麗·艾耶(Valérie Hayer)在接受法國電臺採訪時表示:“歐洲的敵人必須清楚,我們的夥伴——那些共享我們價值觀的國家,都受法國核保護傘的庇護。”
歐洲領袖齊聚倫敦峰會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今日宣佈,就在約15位歐洲領導人在倫敦召開峰會前幾個小時,英國和法國正在共同制定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停戰計劃”。這表明,在擔心華盛頓讓歐洲失望的情況下,歐洲希望找到新的安全保障。
在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發生衝突後,與烏克蘭結盟的約15位領導人於本週日正在倫敦舉行一次重要峰會。
包括馬克龍在內的各國首腦聚集在烏克蘭總統周圍,承諾給予支援。
2025年稅務提醒:三月份不可錯過的重要日期
儘管2025年3月對法國個人納稅人而言沒有重大稅務截止日期,但仍有幾項需要重點關注的時間節點。3月17日星期一,部分納稅人將面臨地方稅(impôts locaux )和所得稅(impôt sur le revenu)的自動扣款。此外,月底財政部門將公佈2024年度收入申報的具體時間表,稅務申報工作預計將於4月啟動。
對於選擇按月繳納(mensualisation)地產稅的納稅人,3月17日將看到銀行賬戶中自動扣除相應金額。這一繳稅方式使納稅人在1月至10月期間分期支付稅款,避免在秋季一次性繳納大額稅金。如果地方稅在這一年有所增長,11月可能會有額外扣款,以補齊差額。
此外,3月17日也是部分所得稅的預扣日,涉及未納入“預扣稅制”(prélèvement à la source)的收入類別,例如:
  • 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等自主經營者;
  • 海外收入獲得者;
  • 贍養費或生活費津貼(pension alimentaire)等非工資收入受益者。
通常,這部分所得稅的預繳扣款會在每月15日左右進行,但由於3月15日是週六,2025年將推遲至3月17日扣款。
在法國,地方稅主要包括房產稅(taxe foncière)和非主要住所的住房稅(taxe d’habitation sur les résidences secondaires)。
  • 房產稅:適用於所有房產所有者,無論是主要住所還是投資房產。
  • 住房稅(僅限非主要住所):從2023年起,主要住所的住房稅已被完全取消,但度假屋、第二套住房等仍需繳納此稅。
每年春季,法國財政總局(DGFiP)都會公佈上一年度收入申報(déclaration des revenus)的具體日程安排。預計2025年3月底,官方將正式公佈2024年度收入申報的啟動時間和截止日期。
按照往年慣例,稅務申報將於4月上旬啟動,不同地區的申報截止日期通常會在5月底至6月初之間。財政部可能會在4月舉行新聞釋出會,正式公佈申報流程,但近幾年,相關日程通常會提前至3月釋出,因此納稅人應密切關注官方訊息。
超市價格基本穩定,消費者迎來喘息機會
經過數年的價格上漲,2025年法國超市價格預計將保持穩定,為消費者帶來一絲緩解。這一訊息來自大型零售商與食品工業供應商年度談判的最新成果。
3月2日,法國超市聯盟(FCD)總幹事萊拉·拉胡(Layla Rahhou)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談判已經結束,最終結果顯示價格基本穩定。這對於經歷多年通脹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好訊息。”她還指出,“除個別情況外,所有協議均已簽署”,儘管一些跨國公司在談判中“刻意拖延”。
這意味著,2025年法國超市的採購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從而有望減緩消費者的經濟壓力。不過,最終的零售價格仍然取決於超市的定價策略,其中包括利潤率的調整。
在法國,超市對產品的定價並非完全取決於供應商的採購價格。供應商售價平均佔超市最終零售價格的72%,其餘部分則用於支付運營成本和利潤。例如,假設某商品的稅前售價為2.50歐元,其中1.80歐元是超市的進貨價,剩下的0.70歐元用於支付人員工資(0.23歐元)、物流(0.11歐元)、租金(0.06歐元)、能源(0.02歐元)等費用,而真正的利潤僅佔0.05歐元,約為2%
一些知名品牌商品,如Nutella榛果醬或可口可樂,通常利潤率較低甚至無利潤,因為這些產品的價格直接影響消費者對超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判斷。然而,法國法律規定超市不得低於成本價銷售食品,並且自2018年底起,食品類產品的利潤率必須至少達到10%。該規定屬於Egalim法案的一部分,旨在保護農民在價格談判中的利益。
然而,消費者權益組織UFC-Que Choisir近期指出,這項政策雖然讓消費者支付了“數十億歐元”的額外成本,卻未能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儘管如此,農業工會、食品製造商和大型零售商普遍支援該政策的延續。法國政府計劃從今年4月起,再次延長該政策三至四年。
法國政府近年來多次介入食品價格談判,試圖平衡農民、食品製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利益。根據法國超市聯盟的資料,大型超市僅佔法國農業生產銷售渠道的三分之一,因此超市的採購價格並不能完全決定農民的收入。
為了確保農民獲得合理的收入,Egalim法案要求食品價格談判必須保障農產品的成本“不可削減”,即確保農民的收益不會成為價格博弈的犧牲品。然而,法國超市聯盟總幹事萊拉·拉胡表示,超市在談判過程中難以獲得農產品成本的透明資料,並呼籲進一步修改法律,加強資訊公開。
與此同時,食品製造商則指責大型零售商透過海外採購中心繞開法國本土談判規則,以獲取更有利的價格。以家樂福(Carrefour)和勒克萊爾(E.Leclerc)為例,這兩家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零售商都曾被法國反欺詐機構(DGCCRF)處罰,原因是其國際採購中心未能在法定期限內完成2024年食品價格談判。
對於消費者而言,雖然今年暫時避免了價格飆升,但食品價格的長期穩定仍然有賴於政府、零售商和食品製造商之間的持續博弈。
【圖說】
超市與供應商之間的貿易談判於週六晚正式結束。與每年一樣,大型零售商與中小型企業或跨國公司之間的談判確定了前者從後者購買產品的價格。儘管一些產品的價格可能會上漲,但預計貨架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而價格將進一步上漲的商品包括:橙汁、咖啡和可可製品,所有這些原材料的價格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與加布裡埃拉·帕帕達基斯(Gabriella Papadakis)一起衛冕奧運冰舞冠軍的吉約姆·西澤龍(Guillaume Cizeron)將與新搭檔加拿大人勞倫斯·福尼爾·博德里(Laurence Fournier Beaudry)重新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正式退役僅三個月後,30歲的西澤龍便與32歲的博德里於1月中旬重返訓練場,全力備戰僅一年後的2026年米蘭冬季奧運會。
【國際】
– 3月2日星期日,一家美國公司的航天器成功登陸月球,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二傢俬營公司。螢火蟲太空公司(Firefly Aerospace)的“藍幽靈”號(Blue Ghost)經過45天的月球之旅,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週日8:34在月球著陸。
– 2024年6月,67歲的英國女子芭芭拉·蒂特(Barbara Tite)在手術過程中意外甦醒,發現自己“完全癱瘓”,無法動彈。她形容這段經歷極其恐怖,並表示事後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如今,她正向醫院提出索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