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內部信:為什麼百度起個大早,卻趕了晚集?

從曾佔據 33% 市佔率的百度外賣被餓了麼吞併,到文心一言先發優勢盡失淪為行業笑柄,再到智慧駕駛領域極越汽車的倒閉,這家早期佈局諸多前沿賽道的巨頭,屢屢錯失先機。近日,李彥宏在內部信中將問題歸咎於 “不聚焦”,但背後的根源或許更為複雜。本文結合內部視角,剖析百度存在的深層問題:CEO 被構建的 “楚門的世界” 隔絕真實使用者體驗,部門牆導致業務內耗、協同低效,員工驅動力不足與評價體系失效讓執行層疲於應付,資訊失真更是讓戰略決策偏離實際。
———— / BEGIN / ————
雖然,我在百度待的時間不長,但你要問我哪家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地位最高,我一定會說是百度,因為產品經理那是真的會哭著、“跪著”讓我們改需求啊!
但近幾年來,百度的發展很奇怪,鬧了不少笑話,最後落得個: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美譽”。
近日,在季度高管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終於忍不住了,做了一場主題為《求真務實》的內部演講,非常罕見地系統反思了百度的組織文化,也覆盤了業務上的得與失。
關於百度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無非這幾件事:
  • 文心一言掌握先發優勢後一路拉跨,幾乎成為行業笑柄;
  • 百度外賣曾經一度達到33%的市佔率,而後直接被餓了麼吃掉了;
  • 百度智慧駕駛也起得很早,無論賽道還是評價初期都非常好,而去年極越汽車倒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事情都是對的,只不過廠長最終貌似將原因歸納到了不聚焦,這可能又錯了…
怎麼說呢?也許廠長與我們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我們的世界不一樣

這不是在說笑,廠長與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真的不一樣!就我所知,在某些公司,各個部門會將CEO的賬戶做深度預警!
舉個實際的例子吧:某上市老闆老家在成都,每次過年期間都會反饋影片很卡。
而底下架構師早已為CEO的賬號部署了完善的監控鏈路埋點,從該CEO開啟APP,到他什麼時候點選了什麼按鈕,看了什麼影片,做了什麼操作,幾乎向錄屏一樣被還原了!!!
在這個基礎下,他們很快就發現四川的某個CDN節點有問題,這裡的結果就是:老闆僅僅在群裡發了個訊息,第二天問題就消失了,但其他人的問題消失與否,不知道…
而據我所知,有的大廠部門,會為CEO定製化開發APP功能(無論技術複雜度多高),極有可能老闆看到的和其他使用者不一樣:當用戶在抱怨廣告很多的時候,CEO很疑惑明明沒廣告啊、當用戶在抱怨影片很卡的時候,CEO美女刷得飛起…
你要讓老闆怎麼共情使用者呢?你要讓老闆如何吐槽產品呢?他體驗是真的很好啊!
我們的世界不一樣,而這個世界是中高層幹部賦予CEO楚門的世界!

部門牆

在前面我們做AI+管理 2B 創業失敗時候就做過總結:企業的成功難以總結,因為要麼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了,但管理不行一定會拖垮整個團隊!
百度這個公司,很大程度上輸在執行上,從個人微觀的角度去看,他們精英與聰明人實在太多了!
我記得還是23年的樣子,我們正在做一個醫療AI的專案,當時除了自研模型(LLama)以外也在嘗試國內各種大模型,包括文心、智譜等。
百度的售前其實挺給力的,為了推廣文心直接調了兩個T8的高工跑過來天天跟我們一起除錯,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因為我之前是百度的,很快的拉近了與工程師的關係,就問道他們文心的迭代情況,而執行層的反饋居然是有些悲觀的,大概意思是:
雖然文心在內部是大頭,但公司內依舊有很多團隊在自己用LLama做訓練,甚至有些團隊的資料整理起來很煩,很多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的事…
而後百度貌似派了一個“明星”團隊過來與我們探討戰略合作,我們老闆就只問了一個問題就宣告合作終止了:我們是做醫療AI的,你們是做通用模型的,百度健康也是做醫療AI應用的,從佈局來說,他們會繼續做嗎?
對面排頭的貌似職級不低,但說出來話直接就冷場了:他們當然會做,我們怎麼管得著他們…
就這一件小事其實體現出了巨大的問題:百度內部是真的不統一啊,他們業務之間是互相打架的,而且這個情況貌似很常見?
百度這邊的招聘文化是很喜歡精英的,如qujing這種“精英”內部幹起仗來特別積極,畢竟“攘外必先安內”嘛,所以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事情太多了。
其實哪個公司都有部門牆,百度有部門牆沒問題,但公司層面如何在重大戰略時候不要讓部門的基本目標互斥,這是很大的問題。

驅動力在哪

再把視野放近,把時間線往前拉,我還在百度的時候,當時要接大搜業務就特費勁,他們那個產品體驗就不是人可以接受的。
首先,公司最重要的業務的文件寫得是極爛的,我要接入流量需要輾轉問5個人以上!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問A一個問題,A讓我找B、B讓我找C、C讓我找D、D讓我找E,最後E解決不了讓我找A!
我TM從早上幹到晚上,又迴歸原點了!
我確實不想原樣找A,於是先是在百度Hi上換了個女性的暱稱,再是換了個小清新的美女頭像,然後才去問A,最後不知道是頭像問題還是問了一圈知識增加了,反正問題解決了…
還有一次(換頭像前)也是公司核心業務大搜的接入,因為他們文件確實很爛,還有很多語言上的要求,我確實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萬一接入者不會那個語言怎麼辦呢,你們考慮增加語言型別嗎?
誰知對方一句話就給我幹翻了:不會問你導師去,我沒義務教你!
我那個去:他們對自己的產品體驗就是這個態度啊…
其實回過頭來看,我是能理解那個維護者的,因為他乾的都是髒活累活,做好了不能升職加薪,做差了鍋還很大,所以一臉怨婦樣,他沒什麼驅動力…
另一方面,團隊裡面有個海歸碩士、北京大姐(特有錢!),大公司異地辦公很,天高皇帝遠,聽說他經常上班在外面閒逛,有一次部門老大讓開會找不到人,他謊稱自己在拜訪客戶,10分鐘從電影院跑到了公司,這真的很屌…
百度裡面類似這樣的人是很多的,但只看簡歷面板,他們拿出來又是很優秀的…

資訊失真、評價失效

其實很多大公司都有類似的問題,老闆活在楚門的世界中,根本不知道各個部門意見拉扯到什麼地步,更是不知道底層執行員工是如何的得過且過。
資訊失真導致老闆看到得都是好的,反過來誤判又給出了錯誤的戰略,一步錯,步步錯;
評價失效導致基層員工看不到希望,如果身邊都是偷奸耍滑的人,那我就只幹對得起工資的活了。
但這評價失效,絕不是基層的問題!它直指公司這套“精英體系”的核心病灶:上升通道的扭曲與資源的錯配。
這裡大家可以對比下之前小紅書爆出來的大公司病診斷書,與百度的情況很類似的:官僚主義盛行!
Leader自己不下場,只會畫大圖,用宏觀的敘事邏輯去push一線,最終結果是你忽悠我,我敷衍你的模式。
資深序列,是需要啃硬骨頭,如果他們熱衷於“逐字逐句分析上層意圖”,對真正影響使用者體驗和業務推進的“重要問題視而不見”,那產品必定巨難用!
而這裡最致命的問題可能是:向上管理的升職了,踏實幹活的離職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廠長將問題歸因於“不聚焦”,或許看到了表象,但更深層的原因,是支撐“聚焦”的底層機制:上升通道失靈了。
不解決資訊傳遞與評價失效問題,戰略聚焦也依舊執行不下去的。

結語

百度需要的,或許不是簡單的聚焦,而是深刻反思:資源到底該流向哪裡?
公司的核心戰略是什麼?支撐這些戰略的關鍵動作,如打通協作、最佳化核心體驗、攻堅關鍵技術又是什麼?評價體系必須與這些關鍵動作強繫結。
寫爛產品文件導致協作成本巨高?那就讓文件質量、協作效率成為晉升和考核的核心指標之一!破除部門牆有重大貢獻?其獎勵應遠高於守住自己地盤。
其次是如何衡量真實價值? 需要打破“職級=價值”的簡單對映。
是否可以探索更精細化的價值評估?比如對專案/任務進行分級定價,讓解決複雜問題、承擔高風險、創造顯著使用者/業務價值的行為獲得與之匹配的回報?
讓做“基建”、“啃硬骨頭”的人,其價值能被看見、被衡量、被重獎,而不是隻讓做“亮點”專案的人吃肉。
然後是打破“楚門世界”? 評價體系需要鼓勵報憂、暴露問題、解決真問題的機制。
比如,設立專門獎勵“問題終結者”的通道,保護提出尖銳問題的聲音,將“使用者/一線痛點解決率”而非“老闆滿意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讓資訊管道更直接、更透明。
其實上述所有的問題看起來是事,其實都是人的問題,只要人對了,什麼都對了,如果確實解決不了熵增,那就想辦法打破系統:
選一個對的人,組建一個新的體系,掌門人自己下場,踏踏實實的做好業務,而不是揹著手評價,這樣看不見真相。
我相信廠長《求真務實》演講只是個開始,但“真”與“實”不會自動浮現,它需要一場關於“如何衡量價值”、“如何分配資源”的深刻革命。
百度需要的,不僅是業務上的聚焦,更是重構一套能讓“求真務實”者真正受益、讓能量流向戰略要衝、讓熵增得到有效遏制的資訊傳遞系統以及評價體系。
最後,希望百度越來越好!
———— / E N D / ————
本文來自公眾號:葉小釵  作者:葉小釵
👇 想要第一時間瞭解行業動態、面試技巧、商業知識等等等?加入產品經理進化營,跟優秀的產品人一起交流成長!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