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今天,國外媒體爆料,蘋果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作為合作伙伴,為中國的使用者提供Apple Intelligence–蘋果版的AI。
這訊息出來,最悲催的,應該是遠在阿聯酋開會的百度CEO李彥宏了。
要知道,去年的時候,蘋果為了在華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第一個選擇的合作物件是百度。
然而不久以後,路透社就開始發文,表示百度和蘋果的合作出現了問題。
問題涉及到了百度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對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百度和蘋果之間關於隱私和使用者資料的處理方式的分歧。
後來就有傳言說蘋果接觸了騰訊,位元組等企業。
當時並沒有傳聞阿里巴巴被接觸。當然,也許有,也許沒有。
最近DeepSeek大火。
蘋果也嘗試了DeepSeek,最終放棄了。
蘋果給的理由是,DeepSeek團隊,並沒有大規模服務C端客戶的經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也真的是國內網際網路公司裡面少數有過大規模服務客戶的經驗的公司。
和蘋果的合作,讓阿里巴巴的股價暴漲。
而與之對應的,李彥宏確實笑不起來了,趕了個早集,卻沒有能夠成功和蘋果合作,多悲催啊。
這是不是說明文心一言確實有點問題呢?比起通義千問來說,好像最終還是通義千問牛逼。
其實如果去看資料的話,DeepSeek蒸餾模型裡面通義千問的開源模型蒸餾以後,是要比Meta的Llama 3的同等規模的開源模型的打分要高的。
可見通義千問的開源版本的表現尚可。
這又讓我想起來2023年的時候李彥宏接受採訪時候說的話。
李彥宏當時說,中國的創業公司不會再誕生一家OpenAI這樣的企業了。他表示,外國之所以OpenAI會誕生,是因為大廠都沒看好這個方向。
而中國不同,中國的大廠都看好了這個方向,所以創業公司就沒機會了。
相反的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應用就有廣闊的市場。他覺得創業公司要搞應用,而不是死磕基礎模型。
但是DeepSeek的大模型,顯然是創業公司出來的,DeepSeek被稱為中國的OpenAI也不為過吧。
所以為什麼李彥宏說的,又被打臉了?為什麼蘋果給了百度最先的合作機會,最後卻花落在阿里巴巴那裡呢?
以及我們再去看百度之前的一系列機遇和決策,貌似百度也不是沒發覺機會,但是就這樣一個一個的錯過了?
所以,是不是我們可以說,也許李彥宏本人,才是百度發展的問題呢?
也許百度,已經確實靠著李彥宏這個搜尋專家發家了,而李彥宏也當之無愧的搜尋專家。
但是似乎時代變了,李彥宏說的,和後續實際發生的,總有偏差。
所以我們不得不說,李彥宏真悲催。
但,這應該怪誰呢?
宣傳一下我的星球,和飛總交個朋友,大家一起進步。3月底前,知識星球最低價50,優惠券減20,到手30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