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多瞭解醫保社保公積金的用處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生活組”
由豆瓣使用者@momo 授權釋出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剛剛看了幾個帖子,心中很是感慨,醫保社保公積金其實用處很大,很多人可能都沒有交,甚至交了也不知道怎麼用。
關於醫保:
我母親近六十歲,前兩年做了兩次手術,去了幾趟醫院後,大致清楚了一些點:
1. 一些大型的三甲醫院基本都有小程式或者公眾號,可以直接用醫保社保卡登入掛號。現在我手機小程式裡還繫結著我母親的社保卡,只要她去醫院,我這邊都會有提醒,能線上充值,能看到她的就診情況以及取的藥物資訊。
2. 我母親在23年初髖關節摔裂了,無法走路,需要立馬住院。那時我也是透過線上充值來看每日住院的費用的,基本一天需要一兩千。但是住院的話,很多檢查專案都可以報銷,如果單純看門診的話有些就無法報銷。

3. 我母親第一次做完髖關節支架手術後,醫生表示這次的費用需要先自行墊付,再去醫保局走流程進行二次報銷。所以幾乎每一次付費,都要在醫院領取發票,列印病歷等資訊,再去醫保局申請報銷,一個多月後報銷的費用就打進了我母親的銀行卡。
4. 一年前,我母親第二次做心臟造影,已經可以直接透過醫保卡報銷,我充值的金額在報銷完後還有剩餘,然後我到醫院前臺去辦理完手續之後就全部退回了我的銀行卡上。
5. 之前我沒有辦理醫保社保的時候,我家人給我開通了一個親友共同賬戶,當時買藥費用都是從他的賬戶扣取。
關於社保:
1. 我爸爸一直沒有繳納過社保,去年他一次性補繳了,現在每個月都可以領取一筆養老金。
2. 我所在的城市基本工作都沒有五險一金,我個人是21年左右開始繳納靈活就業的,靈活就業包含了社保和醫保。最開始每個月合計一千三百多,但後來社保醫保基數都上調了,我就需要把這一年前幾個月的費用補齊。現在我每個月靈活就業需要繳納1500多,當然這個數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區都不太一樣。
關於公積金:
我和老公在結婚後一起購入了一套房,是兩人用公積金和商業組合的貸款。結果發現我們買得太早了。
1. 我所在的城市規定如果在工作區域名下無房,可以申請住房人才補貼,根據不同的等級補貼金額不同。公積金也可以提出來交房租。
2. 我們之前買房的時候,所在的城市沒有出臺關於公積金的政策,但現在可以根據不同等級的人才認定,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有些甚至可以公積金全部覆蓋。當然這個演算法還是要看公積金那邊。
3. 我與老公的公積金屬於共同賬戶,他為主貸人(他來還款),我為次貸人。如果他的賬戶裡餘額不夠了,就會扣我的餘額。同時,如果我們申請提取公積金,那麼就要他先申請提取,我才能申請。而我們申請提取的理由一般是償還商業貸,一般可以分為每個月提取或每年提取。
這裡補充額外我所知道的住院資訊:
1. 很多姐妹可能會和我當時一樣,家人住院但自己要上班,也沒有其他親友可以幫忙。這時候就直接找醫院的護工。我們當時住的醫院價格是270元/天,雖然也挺昂貴的,但那位護工阿姨明顯比我瞭解醫院,很多洗漱或者上廁所之類的,她都很細心地幫助到了。
2. 另外我也是前段時間才知道,個別醫院有志願者陪診服務,我們這邊的三甲醫院的小程式上是可以提前預約的。這樣也減輕了一些職工的壓力。大家可以到當地醫院前臺詢問。
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姐妹。我不是專業的,如果有些地方說得不對,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裡糾正或者補充。這些生活常識,很多沒人教,只能靠我們自己摸索與尋求。
 豆友評論 
@momo 
補充:現在很多地方已經不可以一次性補繳社保了,建議有需要的家人儘快致電或實際到訪市民中心諮詢。
@raku
我覺得五險一金就是典型的“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平時勸壓根沒用,就是要用過一次,或者看別人用一次才會知道。
醫保補繳過了等待期就可以用(但想要退休後仍享受醫保待遇是要連續繳費20-25年以上的), 社保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的,2011年社保法頒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是沒有一次性補繳政策的。
@重生的奶黃包 
特別是大學生剛出社會求職,更應該科普,可惜好多大學都沒教育,當時我也是全靠自己摸索的…
@好喝的白桃烏龍
有的地方可以單獨繳納醫保,如果暫時不想繳納社保,可以諮詢能否單獨繳納醫保
@剎那芳華憶猶年
醫保一定要辦…我爸爸進了兩次ICU…醫保都報銷了大半,最後就花了5,6w…
@真是麻煩 
醫保一定是要買的。還有國家有一個政策,如果你是農村戶口,家裡有人是惡性病種,可以在村裡辦一個大病的備案,可以再次報銷。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