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哈利波特》:鄧布利多是如何卷哈利的?

#本系列講回味哈利波特的啟發,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如果要說卷,哈利波特是一本相當卷的書。
哈利出生沒多久因為是伏地魔魔咒的倖存者而聞名,然而此時鄧布利多讓海格把哈利送到了麻瓜界(其叔叔阿姨家)接受“磨練”:哈利的叔叔阿姨並不歡迎他,從小基本上不給吃不給穿,住在樓梯下的隔間裡。
在《哈1》裡,當麥格詢問鄧布利多困惑為什麼要把哈利給這兩個麻瓜養,鄧布利多已經給麥格解釋,如果哈利由巫師家庭帶大,巫師家庭們會非常寵哈利,哈利還沒到1歲就在巫界舉世聞名,這對於他長遠成長不利。還是讓哈利在兩個不怎麼優待他的環境裡成長,這才能磨鍊他。
當然,鄧布利多的這一決定使得哈利後面10年的人生(從1歲被丟給叔叔阿姨到11歲被錄取讀霍格沃茨)很坎坷,從沒有吃的,到沒有穿的,到沒有玩的,上學還要被霸凌。
不得不說鄧布利多雖然自己沒有娃,這個養成的方法也很是絕了。這也就造就了哈利後來能文能武,能屈能伸:
  • 《哈7》裡面,哈利羅恩赫敏在森林裡搭了一年帳篷,吃野菜過日子,妥妥的”貝爺“荒野求生節目;
  • 哈利體力非常好:整個哈利系列的戰鬥場面裡,哈利往往能堅持戰鬥下去的重要原因就是體力好
  • 哈利的敏捷度很高:這個似乎與他在1-11歲成長期間躲避校園霸凌早造就的高靈敏度。在很多戰鬥場景裡,哈利並不一定能手撕食死徒,經常寡不敵眾,但是因為躲得快,敵人的咒語無法擊中他,即便寡不敵眾也能逃之夭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如果哈利當時沒有經歷過這段磨鍊,而是從1歲頭一天就躺在功勞簿上,錦衣玉食,那當然也不錯,可能有了小紅書上講的鬆弛感,但可能就無法面對伏地魔了。
小時候沒有聯絡到,現在想想鄧布利多真是踐行了中學時候的課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概意思就是說,鄧布利多要交給哈利一個重要任務,就先要進行多方面塑造,才能“益其所不能”(也就是最大發揮出其潛能)。這麼看來,鄧布利多養成法“古已有之”,孟子兩千年的理論在一本兒童玄幻讀物裡得到了體現。
家怎麼看到鄧布利多對於哈利波特的塑造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我們將繼續探索哈利波特。
此外本系列近期其他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