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票贊成,美烏礦產協議被批准了!烏克蘭:30年內不打算給西方夥伴還債!特朗普被曝曾要求烏接收被美驅逐的第三國移民

據央視新聞5月8日報道,當地時間5月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以338票贊成的結果支援批准美烏礦產協議。
5月8日稍早前,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裡堅科表示,如果該協議在議會順利透過,“美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將在數週內開始運作。
據參考訊息援引俄羅斯連塔網5月7日報道,烏克蘭財政部長謝爾蓋·馬爾琴科在烏克蘭拉達電影片道播出的節目中說,烏克蘭在未來30年內不打算向西方夥伴償還債務。他指出,這些債務的金額已接近烏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美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
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雙方共同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即此前各界所稱的“美烏礦產協議”。
據美國財政部網站釋出的新聞稿,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兩國簽署了“歷史性的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美財政部說,這種經濟夥伴關係使美烏兩國能夠協同工作、共同投資,確保使用兩國共同的資產、人才和能力加速烏克蘭的經濟復甦。
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裡堅科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她代表烏克蘭政府與美國簽署這項協議。該基金採取烏美各佔一半的股權結構,由烏克蘭和美國共同管理。她還強調,協議明確規定烏克蘭擁有對烏境內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5月1日說,烏美礦產協議文字在談判期間“發生重大變化”,最終版本沒有烏方償還債務條款。“現在這是一份真正平等的協議,為在烏克蘭大規模投資創造機會。”
儘管美烏簽署礦產協議被外界視為關係緩和的訊號,但其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一些礦產諮詢機構分析,在採礦業成熟的國家開發關鍵戰略性礦產或需耗費10年到20年,而目前缺乏充分資料證明開發烏克蘭多數礦產資源具有經濟可行性,加之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因俄烏衝突受損且安全前景不明,投資者或持謹慎態度。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基準礦業情報公司礦產主管亞當·韋布說:“如果有人認為所有礦產會從烏克蘭立即運出,那純屬做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述,美烏礦產協議多為象徵意義,雙方“各取所需”。美國新一屆政府需要看到支援烏方的實質性回報,烏方則需證明與美國政府的關係不僅有效運轉,而且持續深化。表面看來,這項協議內容廣泛、具有顛覆性意義,但實際影響卻非立竿見影,更像一片“應急創可貼”。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上暗示,烏克蘭被迫與美方達成協議,這意味著美方“破壞烏政權”,烏克蘭不得不用礦產資源抵償美國軍援。

烏財長稱30年內不向西方夥伴還債

據參考訊息援引俄羅斯連塔網5月7日報道,在烏克蘭拉達電影片道播出的節目上,烏克蘭財政部長謝爾蓋·馬爾琴科說:“應當指出,(烏克蘭的)債務與GDP之比在戰前(為55%)曾相當安全。現在的這一比值接近100%,債務總額相當可觀。”但他強調,烏克蘭的大部分債務都是以優惠條件借取的,因此該國在未來30年內不打算償還它們。
馬爾琴科表示,這些債務對烏克蘭而言不是沉重負擔,它的夥伴國家有時還會從自己的預算中撥款抵付烏克蘭所欠債務的利息。
馬爾琴科認為,即便是在俄烏衝突結束後,他的國家仍將依賴西方的支援。他說:“無論未來出現什麼情況,無論(烏克蘭和俄羅斯)是會像現在一樣繼續交戰還是和平共處,我們都無法獨立維持局面。”

烏方與多國代表召開線上會議

討論停火事宜

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8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與來自美國、歐盟、北歐國家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合作伙伴舉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線上會議。此次會議主要圍繞落實烏克蘭在美國建議下,於3月吉達會議期間所支援的30天無條件停火倡議展開。
參與此次會談的美方代表有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美政府烏克蘭和俄羅斯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此外,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英國首相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鮑威爾、德國總理顧問薩特(Gunther Sautter)也參加了會談。烏克蘭方面出席的人員包括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外交部長瑟比加、總統辦公室副主任若夫克瓦、辦公室主任顧問扎裡夫娜和貝夫茲 。
在會議中,各方一致強調,全面和無條件停火應是邁向公正和可持續和平的首要步驟。

美媒:特朗普政府曾要求
烏克蘭接收第三國移民
據參考訊息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6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曾敦促烏克蘭在戰爭期間接收被美驅逐的第三國移民。
《華盛頓郵報》查閱的檔案顯示,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些時候曾敦促烏克蘭政府接受數量不詳的被美驅逐第三國公民。對於一個處於戰爭狀態、依賴美國軍事和財政支援生存的國家來說,此舉堪稱非同尋常的要求。
這些檔案沒有說明美國在1月底提出這一建議後,基輔官員是如何回應的。這份建議呼籲,在俄羅斯發動軍事行動的情況下,向烏克蘭運送第三國公民。然而受到持續空襲,烏克蘭已經沒有能夠正常運轉的機場。
檔案顯示,同一時間點左右,美國也向其他一些國家傳送了類似建議。
烏克蘭沒有接收來自美國的第三方公民,也沒有跡象表明基輔認真考慮了美國的提議。
《華盛頓郵報》查閱的這些檔案和其他檔案為特朗普大幅擴大驅逐出境的企圖提供了新視角,他試圖用非正規的、或引發爭議的手段顛覆美國移民政策。這些日期為1月至5月的檔案顯示,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其一直在努力(通常是在公眾視野之外)增加願意接受來自美國的第三國公民的國家數量。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政府經常會提出激勵措施或利用改善與華盛頓關係的設想。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參考訊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