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領域已經投入巨資的Meta,正悄然佈局一個新的前沿領域——AI人形機器人。
週五,據彭博社報道,Meta正在其Reality Labs硬體部門內成立了一個新團隊,專注於AI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該團隊將由Marc Whitten領導,計劃在今年招聘約100名工程師。Whitten此前曾擔任通用汽車公司Cruise自動駕駛汽車部門的執行長。他還曾是遊戲公司Unity Software和亞馬遜的高管。
Meta的這一戰略舉措反映了科技巨頭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看好。類似的探索專案也在蘋果公司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DeepMind等公司進行。
Meta的人形機器人計劃初期將聚焦於家務助理領域,旨在開發能夠執行家庭日常任務的智慧機器人。然而,公司的長遠目標更為宏大:打造一個包含AI、感測器和軟體在內的完整生態系統。
目前,Meta已經開始與包括Unitree Robotics和Figure AI在內的機器人公司接洽,探討合作可能。值得注意的是,Meta目前並不計劃推出自有品牌的機器人,這意味著公司暫時不會直接與特斯拉的Optimus等產品競爭。然而,Meta保留了未來推出自有品牌機器人的可能性。
週五,Meta股價盤中一度漲約1.4%。

聚焦家務助理,打造全球機器人開發平臺
Meta的首席技術官Andrew Bosworth在一份備忘錄中寫道:“公司在Reality Labs(開發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產品的部門)和AI上投了不少錢,也搞出了不少核心技術,這些技術跟開發機器人要用的技術能相互配合,互相補充。”
他還專門提到公司在手部追蹤(能識別手的動作的技術)、低頻寬計算(網路不咋好的情況下也能高效計算),還有常開感測器(一直開著,隨時能感知周圍情況的感測器)這些方面都有進展。
Meta高管們認為,雖然現有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在硬體方面已取得進展,但Meta在人工智慧,還有透過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裝置收集資料這些方面有優勢,可能會加速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目前,人形機器人在日常家務如疊衣服、端水杯、洗碗等方面的實用性仍顯不足,而這些恰恰是消費者最關心的。
Meta的長遠目標不僅是推出人形機器人,而是希望給機器人市場做一些基礎性的支援,就像谷歌的Android作業系統和高通晶片對手機行業那樣重要。Meta認為,自己在AR/VR裝置中開發的軟體、感測器和計算包正是驅動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技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目標是使Meta的Llama軟體成為全球機器人研究人員的基礎。
多年來,Meta在Reality Labs硬體部門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推出了Quest VR頭戴裝置和越來越受歡迎的Ray-Ban智慧眼鏡等產品。Meta計劃在今年花費650億美元,繼續加大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和機器人專案的投資。為了支援這一計劃,Meta將組建一支由約100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由Whitten領導,直接向Meta的首席技術官Bosworth彙報。
目前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經吸引了多家科技巨頭的關注。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公司的Optimus機器人最終會賣給消費者,預計售價約為3萬美元,且今年就開始少量生產。還有波士頓動力公司已經推出了用於倉庫自動化的產品。
與其他公司主要面向企業和製造商不同,Meta的目標是進軍家庭市場。公司高管認為,雖然安全風險相對較低(在家中活動而非在公路上高速行駛),但由於每個家庭佈局的獨特性,人形機器人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大。
Meta還將著重開發一系列機器人安全工具,解決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比如人的手被機器人胳膊或者其他部件夾住了,或者機器人沒電了,任務中斷了,怎麼保證電源安全這些問題。此外,Meta計劃透過自研硬體、採用現成元件,並與現有製造商合作,逐步打造出自己的機器人產品。
儘管Meta在類人機器人領域的佈局才剛剛開始,公司的基礎人工智慧研究團隊(FAIR)幾個月前就開始研究,還發表了和機器人相關的研究論文。蘋果公司最近也開始發和機器人工作有關的AI研究論文。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人形機器人距離廣泛應用還需要幾年時間,Meta的平臺也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支援第三方產品。不過機器人領域肯定會成為Meta和整個科技行業關注的重點。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