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4月的這個熱搜吧——

《名偵探柯南》的最新劇場版爆出爭議性情節,粉絲一時間都大喊接受不能。


但到底是不是爛尾,是不是《柯南》系列已經到了為博眼球不擇手段的地步?
現在終於有個說法了。
上週六,這部《名偵探柯南:黑鐵的魚影》在國內上映,目前票房8551萬,豆瓣6.7,表現尚可。
這部因為上映時間差,爭議和關鍵情節幾乎都被劇透的新片,@穿Prada的南瓜 不想單純為了爽而罵。
她上映當天刷完後,又回到家翻出以前的劇場版、TV和漫畫。翻來覆去地回看,她想弄清楚——
除了柯哀那個疑似博眼球的吻,M26還剩下什麼盼頭。
文|穿Prada的南瓜Sir電影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從日本試映那天起,M26(第26部劇場版)就正式成為《名偵探柯南》這一國民古早番的分水嶺。
各種意義上。
怎樣評價M26?
總覺得對於這部電影,甚至是對於整個長達二十年的柯南連載來說。簡單的批評與無腦的吹捧,或許都顯得太過倉促,也太過浮於表面。
M26依然是《柯南》的舒適區,但我相信,還有轉機。
(p.s. 本文涉及部分劇透,還未觀看電影的朋友可先收藏,謹慎下滑)
名偵探柯南:黑鐵的魚影
名探偵コナン 黒鉄の魚影

01
“什麼都繞不過APTX4869”
電影大致劇情不用贅述。
本來。
劇場版懂的都懂——
每年新解鎖的冒險地圖,阻止不完的爆炸和自然災害,是處女作也是遺作的酒廠新角色,涉及日本公安、美國FBI和黑衣組織的三方械鬥會談,以及怪盜基德時不時的友情客串。
再加上死神小學生次次上天下海,科技與狠活技能拉滿,頓頓不把牛頓放在眼裡的騷操作。
主打一個親切,但看久了也乏味老套。




△ 酒廠屍體一覽圖
但不一樣的是。
這次,總歸有些新意。
就故事本身而言——
如果要說《
名偵探柯南:
黑鐵的魚影》(以下簡稱《
黑魚
》)有關主線的最大賣點是什麼。
毫無疑問,是電影結束後的彩蛋。
當貝爾摩德看著灰原哀與柯南離去,隨著電梯緩緩下降。
她背對鏡頭,向柯南,也向觀眾留下了本片最後一句臺詞:
我為什麼要救她?
尋找答案不就是你的工作嗎
銀色子彈

她,指的是灰原哀。
而救。
指的是貝爾摩德使用易容術,在全球各地的監控中留下宮野志保的影像。
這一操作,從而誘使琴酒以及背後的黑衣組織對新開發出的全年齡識別技術(一種可在各年齡基礎上掃描人臉追蹤的系統)失去興趣。
就像電影《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中的那句:
“相比程式,人類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這樣一來,本來已經透過識別技術注意到灰原哀存在的琴酒,又一次錯過了追殺雪莉的機會。

幫助灰原哀?
顯然,這並不是貝爾摩德的初衷。
畢竟在TV版與漫畫中,貝姐已經毫不留情地展現過對雪莉這一叛徒&藥物製造者的憎恨。

但同時。
《黑魚》揭露了另一個細節。
那就是電影快到尾聲時,組織的二把手朗姆,提起了那個人人皆知,卻幾十年來大家都諱莫如深的角色——
全年齡識別
本以為還能用一用它
去尋找最近一直不露面的那位大人

“那位大人”,真名烏丸蓮耶。
首次登場是黃昏之館事件,被工藤優作稱為日本最強大的人物。
這個只活在人們的回憶裡,郵件地址是《七隻烏鴉》的神秘人,2017年被作者青山剛昌
證實為黑衣組織真正的幕後黑手。
這樣一來。
貝爾摩德留下的這個小小懸念有了解釋。
那就是聽命於組織BOSS的她,很可能與烏丸一樣。
因某種與宮野家族有關的藥物(可能是APTX4869的前身)而改變了年齡,從此無法恢復自己的真實面目,只能隱藏於人海。
這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她對灰原哀會有那麼強烈的恨意。
也是第一次。
在整整26部劇場版裡,正面呈現組織首領烏丸蓮耶,及其下落的可能性。
他可能像傳說一樣,隱藏在巨大的財富背後,縱橫捭闔。
但也可能就像所有人身邊最普通的存在,掩去了年齡,藏在沒有人注意到的角落。
甚至如同最經典的懸疑片那樣,與主角擦身而過,卻無人知曉。

為了掩蓋這一重大機密。
貝爾摩德必須使琴酒和朗姆放棄全年齡識別系統,同時,便也間接掩蓋了灰原哀的真實身份。


也或許是冥冥中感受到這一切巧合的強關聯。
所以在電影最後,在轉身的霎那。
貝姐將這個懸念留給柯南,也留給所有的觀眾。
作者透過她的口告訴所有人,那顆藥丸的秘密,不僅是柯南這一人物——“銀色子彈”成立的關鍵。

它也是整個黑衣組織最深層的籌謀,是朗姆和琴酒也無法掌控的存在。
更別說牽扯了包括宮野家族、赤井家族在內的幾代人恩怨,甚至是整個紅黑主線最終大戰的關竅。
就像是貝爾摩德曾經說過的那句話:
我們(黑衣組織)既是上帝也是惡魔
因為我們要逆轉時間的洪流,讓死人復生


陰謀的核心從不難猜,卻總是深奧。
因為看上去越簡單的“不可能”,越是需要無數人力甚至性命構建起那唯一一點可能性。
APTX4869遠不只是一顆藥丸,它本身就是組織極大又隱秘的慾望濃縮體,甚至出現的比想象中還要久遠,還要根深蒂固。
《黑魚》不但再次證實了這一點。
它也將灰原哀作為宮野家族的遺珠以及研究專案最後的希望這一意義,巧妙而潛移默化地深化,放大。
作為解藥的研發者。
她不僅是柯南最後的拯救,也是所有的謀算和計劃最終與唯一的轉折點。
比起被拯救,被保護。
我更相信這才是第三顆銀色子彈,真正存在的意義。
也是整部劇場版所能稱為【灰原哀主役】,一個不易察覺卻更為強大的理由。


△ 開頭和結尾,灰原哀與貝爾摩德,一枚胸針串起整部電影的因果呼應
02
蒙塵
顯然。
劇作層面上的《黑魚》,遠遠無法和柯南早年的劇場版,尤其是個中佳作相較。
論詭計反轉,太過簡單;
論推理,居然是靠性別刻板印象破案。
要知道全年齡系統的發明初衷,正是灰原的童年好友直美小時候所感受到的來自其他種族的惡意歧視。
結果十幾年後種族觀念倒是進步了,性別觀念卻還是老樣子。


雖然其間也涉及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細節。
例如兇手偽裝被害人,在監控中藏匿自己的蹤跡,造成“透明人”效果。
有種《真相捕捉》放到子供向漫畫的感覺。


以及在屍體處理上,cue了一嘴日本身為發達國家,卻低得離譜的法醫解剖率。
這與日劇《非自然死亡》折射的國情遙相呼應。


但無可置疑的是。
不夠。
遠遠不夠。
因為從2002年的巔峰《貝克街的亡靈》到現在,柯南劇場版的標準已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從百看不厭的意味深長,降級到了如今只要不低幼,不OOC(毀人設)就算勉強及格的粉絲專屬韭菜套餐。
下限,甚至一再降低。
到後面只要打打情懷牌,再讓那幾個大熱角色發個糖賣個腐,便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了。
以至於劇場版的劇情幾乎沒有突破性的進步,反倒越來越表面,越來越商業化。
彷彿作者隨便把手中那幾個高人氣的樂高玩偶擺弄下,換個組合,再搭個盛大華麗的空殼新場景,便會有源源不斷的票房買單。
2015年《業火的向日葵》(豆瓣6.1),票房超8000萬;
2018年《零的執行人》(豆瓣5.7),票房超1.27億;
前年《緋色的子彈》2.16億,哪怕它創下了劇場版的評分歷史新低(5.6)。
就是這樣,粉絲們一次次心甘情願掏錢,一遍遍降低底線。

TV版更是如此。
“兜襠布殺人”上了熱搜,“九轉大腸”營銷過剩。
花樣死法與手法的出現倒是頻繁密集,邏輯上卻越來越離譜。
遠沒有一個,能像早期案件那樣在本格推理的基礎上下功夫深挖的狠勁。
如果說曾經的“古堡老太”、“繃帶怪人”是童年陰影。
那麼無疑現在這些誓要創飛所有推理愛好者和粉絲的臥龍鳳雛,我願稱之為真正的成年陰影。



而官方有反思嗎?
似乎也沒有。
在番外《犯人犯澤先生》裡,那些被粉絲吐槽過的細節,成了編劇發癲二創的素材。
官方逼死同人不說,曾經的童年陰影也成為了搞笑的泡麵番。
好玩之餘卻也不免嘆息:
怎麼現在的《柯南》不靠推理也就算了,居然還成了這個樣子?
這哪是打算吃老本,這簡直是想在功勞簿上就地長眠啊。


於許多人而言,《柯南》這部作品,算得上95後出生的孩子們真正的舒適區(包括我在內)。
一部從少兒頻道到網際網路,用青春和熱血追了二十年的國民動漫。
是粉絲們的電子榨菜,跨次元的精神食糧,社交圈層的同好密碼。
粉絲一次次選擇包容與原諒,只因為我們真的曾經有過那份快樂和感動。
但於作者而言,於《柯南》自己而言呢?
這份舒適區能撐多久?
而一部離不開舒適區的作品,又會迎來什麼樣的明天?
或許比起現在囉裡吧嗦的手法與日常。
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先生,這條看不清未來的路,才是更值得他深思的懸案。
03
“命運共同體”
最後,將視線拉回電影。
說說那個“吻”。
全片最大的爭議,同時也是最大的賣點。
具體操作為:灰原在水下將自己對柯南的人工呼吸當作“吻”,並上岸後還吻給小蘭,並發表內心感言“工藤,我們剛才接吻了”。

早在對M26上映前的採訪中。
作者青山剛昌就提及,柯南與灰原哀的這一幕,是他與製作團隊一起操刀,並最終完成的“戀愛喜劇”。
——直接粉碎了所謂的“戰友情”、好朋友等欲蓋彌彰的字眼。

△ 原畫手稿
效果呢?
自然,一部分柯哀黨頭頂青天,一部分新蘭黨摔碗罵娘。
剩下那些數量相當大的樂子路人笑嘻嘻看熱鬧:啊,原來你們二次元也有屬於自己的《燃冬》。
先說一句。
我並不覺得嗑CP這件事,在動漫乃至輻射到整個影視、文學創作領域,有任何問題。
本身這件事是屬於粉絲的自主行為,也是市場成熟過渡下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同人操作。
對所謂的官配和民配而言,喜歡誰,嗑誰,是粉絲自己的權利,也是觀眾作為消費者買單的自由。
雖然灰原與柯南不是情侶。
但在整部M26中,兩人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情愫實在無法否認。
這在現實中可以稱為“曖昧”,但卻無法用現實世界的三觀道德去管轄控制。

更何況於作者青山剛昌而言,這種操作也不是第一回了。
早在2020年他擔任編劇的柯南真人版《工藤新一復活:與黑暗組織的對決》裡,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白學”場景。
這回連小孩子的身份也拋下。
鏡頭給到宮野志保動情的擁抱,以及工藤新一在看到小蘭後縮回的手。

賣CP,不是不可以(畢竟也不只一對在賣了)。
但問題在於。
時至今日,《柯南》已經要靠這樣純噱頭的賣點來爭取票房,要靠大比重的感情戲而非推理故事來撐足場面。
更何況在這件已經吵了不知道多久的事情上,到現在,也沒有一方是真正的勝利。
從角色上看——
小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還吻,得到的只有她一輩子都被矇在鼓裡的“圖書館30秒文學”與一臉懵逼;
柯南對哀的感情依舊模糊,吻也是產生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糖也顯得隔靴搔癢;
而灰原呢?
我最遺憾的是。
早年那個心高氣傲,獨立自強的女科學家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冒險故事裡被男主角拯救的柔弱存在,故事也淪為將人工呼吸當成“吻”的懦弱言情。
她雖然親到了喜歡的男孩,救了他的命,還用自己的方式將這份“問心有愧”還了回去。
這還是那個在藍色古堡裡拯救眾人,剛出場就將柯南耍得團團轉,如同智囊團一樣清醒冷靜的灰原哀嗎?
作為名柯系列大熱角色的top,“圈錢五人組”唯一的女性。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她的高光,都不該以這樣的鬧劇形式展現與收場。



所以說到最後。
看著營銷了那麼久的“百億女王”、“灰原哀主役”。
我倒是最喜歡電影中的這一幕——
在生死難料的時刻。
直美與哀縮在小小的船艙內。


這兩個同樣身在異鄉,曾經有過那樣一段可愛時光的好友。
數年後再度相見,並迅速認出對方,用自己的力量予以拯救。
這段回憶殺不僅豐富了灰原哀的過去,讓我們看見她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童年——
原來她從不孤單,世界上還有另一個無條件相信與愛護自己的人。
所謂身處冰冷海水的鯊魚,也可以躍出海面,感受屬於自己的陽光。


這漫長的回味,鮮活的第二段人生,以及遙遠卻失而復得的真情。
所有的所有,才是真正屬於灰原哀的寶藏。
也是她除開所謂的“電影大女主”之外,所被賦予的,最珍貴的禮物。
所以我想。
在遙遠的米花市。
我衷心希望,那個被稱為救世主的男孩和那個從組織逃出,展開新生的女孩。
他們的故事可以回到初時的快樂、默契與共贏,收穫一段只有彼此才能達成的偉大冒險。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活在片面的荷爾蒙,與不止不休的紛爭裡。
那才是屬於柯南與哀的世界,也是這整個系列最好的歸宿。
他們無限擁有彼此的支援,攜手扭轉組織的陰謀。
這樣。
他們也好,觀眾也好,這二十年日夜兼程的冒險也好。
這才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也是永遠值得期待,值得等待的《名偵探柯南》。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