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金融老友聚會,開成了金融圈吐槽大會!笑著笑著就哭了……

點選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文章來源:黃非紅i(bigchamberlain)
作者:黃非紅i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

我個人微信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彷彿一夜間,寒氣傳遍了每個金融從業者身上。最近陸續跟金融圈的一些朋友聚會,誰曾想大家再也不似以往勾兌業務,交流反而變成了吐槽大會。
這些哥們基本覆蓋了各個金融行業,聽大家吐槽,既像是聽脫口秀,又像是草根調研。
某股份行朋友:銀行從下到上、從裡到外已經卷到天際了,不但員工卷指標卷加班,而且同業間為了幾個BP也捲到頭破血流,優質貸款放不出去,壞賬又化解不動。他補充說:
前些日子,某農商行的董事長被S,證明即便捲到職務再高,水平再高,抵不過人在江湖的夜黑風高啊。
某大投行優質男:當年業務做的好,可獎金都得遞延好多年,終於熬到要發大頭的時候,不但不發了,以前的還得退回,連當年地方ZF發的上市獎勵費現在也得退,請問前些年KTV的妹子,能讓她們把小費退給我不?
保代,曾經最高光的職業,現在成了索命無常,一旦簽字,終身追責,現在上市公司造假技術爐火純青,我每天都得燒高香不要出事,萬一中招,萬劫不復。
某信託哥們:看你們這唧唧歪歪的,無非是對當前形勢認識還不夠深刻。俺們信託,這兩年被市場毒打和JG指導後,對自己定位和能力邊界有了清晰認識,就是做個金融服務提供者,靠本源業務和牌照賺取辛苦錢,以前的非標啊,對我只有壞賬的痛,再也沒有純純的愛了。
某保險資管哥們:看看當年1.5萬億市值的中國PA現在的模樣,就知道我們有多難,以後資管做不下去,我的底限就是做保險銷售,在座的不支援我的,都是“垃圾”。
某基金女精英:據說YFD、ZS都開始退薪了,趨勢在肉眼可見的蔓延到我們這裡,我的獎金這些年都跟投了基金,全折在裡面。銀行那大哥能給我來個大額信用貸款不?你們連“退薪貸“都還沒開發出來,怪不得被別人卷死。
也許是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吐槽毫無意義,索性化身成摜蛋局,在同花順和抗貢中尋找一些短暫的歡愉。
正當熱火朝天摜蛋的時候,閒來無事的象牙山大呲花突然喊道:
剛才看到篇文章挺有意思的,文章說:“2024年,家住聯洋,降薪後還追薪被審計的金融民工”已經成功超越“2022年,剛在杭州買房,重倉中概互聯,慘遭畢業的大廠碼農”成為新一批的最倒黴的高收入者。
現場一片死寂。
曾幾何時,金融也算是高大上的代名詞。CICC交易員的小女友在小紅薯上炫耀著工資單,網上總是流傳著製作精良的緋聞PPT,廣大吃瓜群眾日益形成“符合對金融這個群體的刻板印象”,而這所引發的蝴蝶效應,終於還是來臨了——降薪、裁員、退薪、追責……
眼見金融的高光時刻崩塌了,甚至連年輕人都開始鄙夷了,金融行業的黃埔軍校“五財一貿”連續多年分數開始拉胯,可謂春江水暖分先知。
以廣東高考錄取情況為例,上海財大2019-2021年最低錄取排名3000名,2022年滑落到5300名,2024年下滑到13000名,中央財大從2019年的6400名,下滑到2024年14000名。
有人戲謔到“五財一貿的金融雖然是五財一貿,但五財一貿的金融也還是金融”。更有甚者,心靈雞湯都開始這麼安慰金融從業者:
大家不要有羞恥感。 
是什麼形成這樣的既卷又有些喪的格局呢?
首先,金融的本質是,資訊流、資金流、人才、以及基礎設施和各行業的匯聚,是一種服務,是一種必要的工具,而不是一種目的,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高科技,不鼓勵把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然而我們金融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7%,高於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遠高於歐盟3.8%的水平。也就是說,現在的金融似乎有點喧賓奪主了,僕人比家主過得還滋潤,錢在僕人的口袋裡來回空轉。
其次,金融的基礎是信用和槓桿,現在經濟不似以往那般景氣,信用環境和預期都有所變化信用值幾錢,全社會在經歷幾年被動去槓桿後轉為主動降槓桿,以往金融無所不利的信用、乘數和槓桿都發揮不了以往的效力。
所以金融行業的卷,其實就是金融過剩後進入收縮的表現結果,也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卷,這與上層希望看到的卷完全不在一個維度,卷的毫無結果,自然就會喪。 
去年底的ZY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義不容辭的建設“金融強國”,許多人興奮不已,喜大普奔,說看吧,我們金融民工的春天又要來了。
現實往往比較骨感,金融的春天並不一定就是金融民工的春天。
咱們的金融雖然體量大卻不強,而要儘快發展成有特色的金融強國,就得集中力量辦大事,透過權威式的父愛和事無鉅細的母愛,就像電影《抓娃娃》描述的那般。
因此金融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ZY採取的措施不是否定金融的重要性,不是限制金融業的發展,只是在糾偏,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引導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既然是納入“大變局”和“一盤棋”通盤考慮,那金融行業所謂的高薪酬和人才價值就會被統籌了,就像專家們說的:
金融專業知識跟很多自然科學比較,不可能定價這麼高,甚至不是專業技術。
看過《抓娃娃》的金融民工們都知道,電影雖然看上去好像很荒唐很糾結,其實結局是個快樂的大團圓,至少這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的多麼熾熱驚喜。
也許一覺醒來,我們也會這般感恩這樣的“父母”。
ZY對金融的認識,首先是強調金融的zz性、人民性,不對標美國西方金融模式,其次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客觀規律,更要適合我們國情。所以要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
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
這平淡無奇的排比句,用在描述金融文化上,顯然別出心裁,與西方金融那些諸如“經濟人”的邏輯和理論差異很大,就像是中醫的藥方看似隨意,實際上一點也不簡單,完全不同於跟西醫。
比如“以義取利”,何為義,義多少,義的目的,義誰,如何義,義完之後,會不會追責,當時不追責,過多少年可以徹底免責?這些就夠金融巨擘們下足功夫去研究和量化了。 
簡而言之,
擺正位置。金融精英們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成功完全歸功於自己無與倫比的才華,更多是在經濟週期下的產物,這也註定了他們的底色是脆弱的,時代輪迴和裹挾,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很多人把用能力或者技能賺到錢當做自己的利息,全花光了。其實這些錢應該是本金。
減少無畏內卷。尊重自然規律,減少無休止的內卷和毫無意義的精神內耗,要在正確的康莊大道上去卷,而不是在毫無意義的羊腸小道中卷,否則就是屎上雕花。
提高個人認知。以前金融行業魚龍混雜,真材實料者未必混的比濫竽充數者好,但大浪淘沙,吹去渣滓,也許真正的人才才會脫穎而出。
沒有垃圾時間。歷史有垃圾時間,但個人沒有垃圾時間,不要輕易躺平,不要讓自己成為歷史的“代價”。在這個聰明人和蠢人同框,人才與庸才並存,資產荒和資產慌同時顯現的社會,依然可以“渾水摸魚”和“如魚得水”,即便是在垃圾時間也是一樣可以把握套利機會。
及時換艙位。有人調侃說,金融行業跳槽,就像是在泰坦尼克號上換座位。但真有好事者統計了一下,泰坦尼克號,一等艙,倖存了63%,二等艙43%,三等艙25%。頭等艙離救生筏位置更近,配備的救生筏也更多。
其實金融工作會議已經給大家劃了重點,比如“五大篇文章”和“實體經濟服務”,及時換艙位,雕花最佳,逃生也可。
當下金融之怪現象,即有整體上的大變局,又有換檔調艙的小調整,沒必要自怨自艾:“早知金融絆人心,何如當初莫入行”。
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放下金融精英的執念,踏踏實實迴歸金融民工的本色。
凡此,也不失一種智慧和求全的活法。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繫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毯叔說】
又到一年年底,金融圈的朋友們開始寫年‮總終‬結了‬!
尤其是銀行的朋友們,不僅要寫年終總結,日常寫材料、寫彙報、寫講話稿都是頭號難題!
給‮家大‬發個限時福利:免‮掃費‬碼加我,拉你加入【7天‮行銀‬素材庫體驗營】,連續7天分享‮‬熱門銀行‮料材‬素材‮乾和‬貨指導,進‮還群‬送你一份《銀‮寫行‬材料金‮匯句‬編500句》👇
點選👇關注毯叔私密公眾號,以防失聯
回覆“盤錢”送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