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來澳洲之後,集體遇到詭異現象!每天都在犯困,根本睡不醒

在澳洲的華人社群中,近來熱議著一個奇特現象:不少新到澳洲的華人,常常陷入莫名的睏倦之中,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每日都與睡不醒的狀態 “抗爭”。
這種睏意並非偶然,而是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與工作狀態,可令人困惑的是,在國內時,他們並未有此困擾。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位剛到澳洲不久的華人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來澳洲後,飲食稍有變化,就感覺不對勁。尤其每次吃完碳水化合物,那種睏意就像潮水般湧來,眼皮直打架,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方躺下大睡一場。” 
(圖片來源:網路)
此帖一齣,眾多華人紛紛跟帖回應,分享自己類似的感受。
有人表示,在國內時精力充沛,一整天都幹勁十足,可到了澳洲,即便工作量與國內相當,卻總在下午三四點就困得不行,哈欠連天;
還有人說,回國探親期間,無論怎麼吃、怎麼作息,都不會有這種強烈的睏意,一回到澳洲,睏意又 “捲土重來” 。
面對這一現象,大家紛紛猜測原因。
部分人從自身身體狀況出發,認為可能是健康問題。
有人提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代謝變慢,血糖調節能力下降,進食碳水化合物後,血糖快速上升,容易引發睏倦感,甚至懷疑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狀,建議多運動、減少碳水和甜品的攝入,並監測血糖。
還有人提到胰島素抵抗,認為這可能是導致飯後嗜睡的原因,建議找家庭醫生(GP)檢測空腹胰島素或進行糖耐測試。
但令人不解的是,發帖者才20歲,且剛做過全面體檢,身體指標一切正常,這似乎又排除了年齡和常見疾病因素。
飲食結構與習慣的差異,也被視作一個重要因素。
許多華人初到澳洲,由於對當地物價、飲食習慣不適應,常常出現飲食不規律的情況。餓肚子時間過長,導致餐前餐後血糖波動劇烈。
再者,澳洲的飲食普遍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與國內相對低碳的飲食習慣不同。
以常見的外食為例,像越南河粉(pho)、牛肉麵等,肉類雖多,但碳水佔比也大,身體一時難以適應,從而產生 “暈碳” 犯困的現象。
另外,有觀點認為,年齡節點的變化可能影響身體代謝能力,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因飲食差異導致的睏意。
除了身體和飲食方面,澳洲獨特的自然環境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有網友指出,澳洲地處南半球,其地理位置特殊,氣壓相對較低,對於習慣了北半球環境的華人來說,可能會有輕微的缺氧感,尤其在進食碳水化合物後,這種缺氧引發的頭暈、睏倦感會更加明顯。
還有一種頗具爭議的說法,認為澳洲大量種植的桉樹是 “罪魁禍首” 。澳洲廣袤的土地上,桉樹隨處可見,有人覺得桉樹在光合作用時釋放的氣體,如同天然的安眠藥,會讓人產生睏意,畢竟考拉整日趴在桉樹上酣睡,似乎側面印證了這一觀點。
然而,也有不少人對此予以反駁,桉樹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主要成分是桉樹油(尤加利精油),在正常環境中,其清新的氣味不僅不會讓人睏倦,反而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還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提神產品中。
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大量攝入桉樹精油,才可能減緩呼吸節奏、降低中樞神經系統活動速度,進而導致嗜睡,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高濃度接觸桉樹精油的情況極為罕見。
考拉嗜睡主要是因為桉樹葉能量低,且考拉自身不愛運動,進化出特殊盲腸分解樹葉毒素的同時,也難以長時間維持精力。
看來,雖然很多在澳華人都面臨容易犯困的情況,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還真沒有定論。 
那麼,我們平時到底應該如何應對這時不時襲來的睏意呢?
在健康管理方面,尤其在秋冬季節,定期補充維生素D和鐵元素是個不錯的辦法,有助於改善身體機能。
飲食上,選擇低GI(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可有效減少血糖波動,避免因血糖快速上升而引發的睏倦。
日常中,適度接受陽光照射,對維持健康的晝夜節律十分重要,還能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
此外,保持規律的作息、適當進行運動鍛鍊,都有助於提升精神狀態,緩解困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