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星現狀落魄,做環衛工、乞討養家:別嘲笑那個拼命掙錢的成年人

誰說只有月亮,才配受人追捧。
低頭賺取六便士的人,同樣值得尊重。
今天看到一個令人意外的新聞。
張致恆落魄到多次網上乞討。
到處打散工。
近日還去做了環衛工。
你可能想問,這人是誰?
他1984年生,曾是香港男子組合Boy'z成員。
後簽約英皇。
一度極為風光。
出演過多部影視劇,也擔過不少男一號。
但因為私生活問題,外加港娛沒落,逐漸沒了生路。
他曾多次在網上曬碼乞討。
整個人發了胖,有了白髮,與從前判若兩人。
為了生計,他做過很多工作。
比如,自助餐廚房散工、茶餐廳廚房散工、小食店店員,還洗過碗。
最近被人拍到,他開始做環衛工賺錢養家。
穿著環衛工制服,跟著一群老工人在街頭工作。
照片裡,他拿著水管,清理汙穢。
有人認出了他。
他也坦然地笑著應對。
從巔峰淪落,於風光時跌倒,當然會被很多人笑話。
但我覺得,我們可以嘲笑他自作孽,不可活。
不能嘲笑他如今的輾轉謀生。
因為,人品有高下之分,工作無貴賤之別。
只要你認認真真賺錢,踏踏實實養家,就值得所有人平等對待。
這件事令我忽然想到,港圈真的比內娛,要殘酷多了。
像張智恆這樣從紅極一時、日進斗金,到默默無聞、艱難謀生的藝人,數不勝數。
之前,香港女星楊淇,去做了全職保安。
因無戲可拍,只能各種兼職
當然,她的私生活無可指摘的。
甚至曾是天才少女。
18歲出道,就獲得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
後出演電影《20 30 40》,獲得金馬獎、金像獎、金紫荊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作品等身,合作明星無數。
曾經風頭無兩,如今腳踏實地。
她說:
“我一直在做各種兼職,在朋友的工廠幫忙做蠟燭,在餐廳當外場,又在花店賣花,還做過韓國餐廳的廚房。”
她不覺得難堪。
相反,她覺得“當保安讓我接觸了不同階層的人,人生變得更加豐富。”
不自我看輕,不懼他人眼光。
她坦坦蕩蕩地,去工作、賺錢、服務他人。
其實,用容貌吃飯,用腦力謀生,用苦力賺錢,從根本上說,也沒有區別。
都是清清白白地工作,老老實實做人。
只要不偷不搶,不騙不詐,任何崗位的勞動者,都值得尊敬。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人,是車保羅。
他曾提名2019年臺北電影節的影帝。
在港劇蒸蒸日上的年代,處處都有他的身影。
比如,《審死官》裡的衙役瘦虎。
《倚天屠龍記》裡的鶴筆翁。
《鹿鼎記》裡的胖頭陀。
戲份不多,但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演技,成為“黃金綠葉”。
千禧年之後,TVB的發展每況愈下。
大浪淘沙後,他成了棄子。
他從片場,走進了菜市場,成了一個菜市場監工。
“最初時候,大家都不相信的,一個演員竟然會在街市做監工。”
但他不曾抱怨。
也不敢怠慢。
水電、小偷、管道淤塞、老人失蹤、客戶的投訴……這些源源不斷的瑣事,他都處理得很好。
他很驕傲地介紹自己:“我是街市‘早更阿一’!”
沒架子,沒傲氣。
完全感受不到,曾經的名氣和榮光。
再後來,他角逐影帝的訊息,傳進了這間菜市場。
店主們道賀:“你要是贏了,我送你一條石斑。”
別人拿了影帝,意味著資源起飛,知名度提升,片酬上漲。
於車保羅而言,僅僅意味著一條石斑魚。
可他不在乎。
這一年,他已60歲。
不再年輕力壯,卻起早貪黑,靠幹體力活,來賺取微薄的薪酬。
浮華喧囂的名利場,成了鑲在天邊的月亮。
夠不著,乾脆就不看。只需低下頭,撿起腳邊的六便士。
事實上,他不是唯一一個。
在無數個不起眼的角落,還藏著很多個車保羅。
同樣境遇的,還有黃文標。
《怒火街頭》、《使徒行者》、《法證先鋒》多部熱播劇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還出演《尋秦記》。
戲裡,他跟古天樂是結拜兄弟。
戲外,兩人星途卻是雲泥之別。
他無戲可拍,收入低,存款幾近於無,還被女友拋棄。
命運彷彿給他開了一個個玩笑。
如今,人到中年,一無所有。
2012年,他從效命了23年的TVB出走,轉身進了一家魚市裡。
一開始,鄰里間非議不斷。
一個老戲骨,甘願放下身段,來做髒活累活?
問他:“你過來賣魚?”
他笑笑:“打份工而已。”
魚市的工作並不輕鬆。
搬貨卸貨,吆喝賣魚,整天泡在魚腥味裡。
當記者找到他時,他泰然處之:
“我相信在香港,有手有腳,只要你肯做,其實真的無所謂。”
紅與不紅,主角或配角,也從來不是他關注的重點。
“我已經將自己的定位放低,我不介意做配角,只不過人要生活,能夠生活就ok了。”
“就算你是主角,你不會高我很多,頂多就是你收入高些。”
話雖卑微,卻句句真誠。
於大多數人而言,娛樂圈如夢似幻。
可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夢,總有醒的一天。
一朝大夢乍醒,一切歸於平靜。
你仍在站在大地上,獨自面對現實,踏實度日,認真謀生。
像這樣的藝人,在香港比比皆是。
2010年。
TVB的臺慶頒獎典禮上,麥長青手握獎盃,揚眉吐氣。
在此之前,他已當了30年的綠葉。
他是《西遊記》裡憨厚的沙僧。
《天龍八部》裡為愛痴魔的莊聚賢。
最出圈的是《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他飾演反派梁非凡,唯利是圖,工於心計。角色太有張力,還一度被網友做成了表情包。
但這並不能改變窘況。
出道30年,拿不到主角,只有一檔綜藝主持。
出場費極低,一場節目只拿到500元紅包。
“如果只靠綜藝為生,是不可能維持生計的。”
與此同時,家人還惹上了詐騙官司,幾近傾家蕩產。
醜聞來襲,四面楚歌,令他身心俱疲。
TVB更是落井下石。不願用這樣的演員,乾脆將他踢出局。
離開了老東家,一切從頭開始。
他轉戰B站,學習當博主。
在他的鏡頭裡,看不到一絲明星的光環。
工作日,他坐在車裡,隨便點份便當午餐。
偶爾出門旅遊,裹著大衣,在風中吹風。
又或者當起美食主播,在鏡頭前分享接地氣的零食。
沒有濾鏡,沒有包袱。
只是一個嘗夠辛酸苦辣的普通人。
但他覺得,成年人的世界裡,辛苦賺錢不丟人。
星光不再,那就回歸大地,做一個平凡的打工人。
機會沒有,那就走出來,去幹活,去做事。
人放平心態了,榮耀,才不至於淪為枷鎖。
人生,才不至於不進反退。
對於不少香港演員來說,演員只是工作,不是榮耀。
馬浚偉曾說:
“我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藝人這個身份。我絕對不是明星,沒有什麼包袱。”
因為沒有包袱,所以灑脫自在。
因為清醒自知,所以謙卑務實。
這正是TVB人,區別於其他偶像明星的根本。
他們體驗過紅,也能轉瞬即忘。
他們撇開名利場的海市蜃樓,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清醒著做夢。
正如溫兆倫所說:
“我們是一個工具,
在一個造夢工廠裡,專門負責做一些模擬的事情,
給真實生活的人,看一些假的故事。”
擺得正,心態平。
所以,繁華已去時,不賣慘,不叫屈。
當筵席開場,他們歡喜前來。
當熱鬧散場,他們轉身離去。
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老面孔,消失在熒屏中,消失在夢工廠,卻成為真實生活裡的個體。
陳鍵鋒考了潛水證,成了專業的潛水教練。
陳慧珊發揮英語特長,去培訓機構當講師。
李綺紅定居加拿大,考取了精神科護士證。
經常在TVB劇裡飾演法官的高俊文,去當了保安。
林敬剛選擇創業,盤下果園,靠賣水果為生。
古明華進入了配音行業,繼續發光發熱。
江華去賣了保險。

鄭豔麗去了麥當勞,當服務員。

黃竣鋒在健身中心,做兼職教人打拳。

人生不如意事,縱有十之八九。
不是此處坎坷,就是彼處失意。
但無論事業也好,生活也罷,坦然面對,勤懇務實,也能在失重之時,握緊人生方向盤。
而他們也用別樣風采,告訴我們——
誰說只有月亮,才配受人追捧。
低頭賺取六便士的人,同樣值得尊重。
關注我
看更多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