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前段時間,賽迪方略縣域經濟研究中心釋出了一個“2024全國百強縣”榜單。浙江第一居然不是海內外皆知的義烏,而是一個存在感頗低的小城慈谿——位列全國第七、23年GDP高達2639億元。
能在高手如林的浙江排名第一,慈谿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不同於很多金融、科技中心,慈谿主打一個貼近生活,專攻小家電產業。說慈谿是“小家電之都”也不為過,僅當地的產量就佔全世界近六成。
近半個世紀,慈谿從 “棉花產地”崛起為“小家電之都”,可謂吃盡了改革紅利,但也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和隱憂。小家電的王國何去何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浙江慈谿。
改革開放前,慈谿人主要以種棉花為生,遇到颱風、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收入就會受影響。過去,慈谿的經濟一直落後隔壁餘姚等縣。
攤開地圖,你會發現慈谿的地理位置是真優越:地處杭州灣南岸,與上海的距離僅有148公里;緊鄰寧波市區,離杭州也只有約138公里。
地理區位這麼好,經濟起飛就只是時間問題了。改革春風吹滿地,慈谿人民真爭氣,意識到想致富得“騰籠換鳥”,從棉花種植進化到建立完整的產業叢集,造東西賣錢。
此時,慈谿人開始給上海的家電企業做產業配套。說好聽點兒是產業配套,其實就是提供各種家電五金零件。
發現做五金零件能掙錢,各種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子紛紛冒頭。幾十年後,這些遍地開花的小作坊裡走出了公牛、方太、先鋒、沁園這樣的家電細分領域巨頭。
本地做五金零件的企業一多,大家就開始“卷”了,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很快,慈谿人把目光放在了一些技術門檻低的家電整機上。
會做各種家電零件了,那攢一塊不就是家電整機了嘛。不過在起步階段,大家還都是從“山寨”開始學著做家電。
“山寨”雖可恥但有用,更是很多企業草創時期的必經之路,慈谿的小家電企業也不例外。但一直“山寨”,顯然無法長久,更不能做大。
01年中國入世,慈谿的小家電企業也跟當時的沿海企業類似,走上了代工貼牌出口的路子。不過代工外銷模式的弊端也很明顯,即被卡在製造單一環節上,議價能力很低,利潤微薄。
這些年大家收入提高,人力成本自然也上來了,貼牌代工薄利多銷路子越來越難走。破局的辦法,無非是打響自己的牌子、向家電全產業鏈延伸、產品高階化等方向。
95年在慈谿成立的公牛,在插座領域可謂是最強王者,號稱“10戶家庭,7戶用公牛”。草創階段,公牛就先從抓質量開始,做出了“用不壞”的插座。
常規插座利潤低,公牛又跟上了新能源和智慧化這兩波大潮,品牌形象和產品溢價也上去了。現在大家一提起插座,先想到的國產品牌肯定是公牛。
96年,慈谿人茅理翔、茅忠群父子創立方太。彼時的茅理翔已是“世界點火槍大王”,但點火槍市場太小、競爭激烈利潤低,父子倆決定轉行去做油煙機。
父子倆一個抓企業、一個抓技術,做出了適應油煙大的中式烹飪的油煙機,趕上了前些年房地產爆發的行市。如今的方太高階廚電已經覆蓋了油煙機、灶具、洗碗機、淨水機、冰箱等全產品線。
90年代初成立的卓力靠做電熨斗起家,我國入世後開始給西門子等歐美家電巨頭代工。不過電熨斗本身也沒幾個錢,代工掙得就更少了。
電熨斗技術門檻低,哪天東南亞企業要是會做了,中國企業就連代工的錢都掙不著了。於是,卓力走了一條“先歐後亞”的路子,在海外打響自家品牌後,再回歸中國市場。
如今開啟卓力的電商頁面,可以看到多種型號的蒸汽掛燙機,價格遠超一般的蒸汽電熨斗。這些產品看著就更高大上,功能還多。顯然,掛燙機可比電熨斗的利潤高多了。
近年來國內多地水汙染事件爆發,國人愈發重視飲水安全問題,在家裡紛紛裝上了淨水器。同樣來自慈谿的沁園成立於98年,同年就發明了飲水機專用淨水器。
超過20年的時間只做淨水器這一個細分品類,沁園市場佔比常年佔據國內市場超過35%,2014年還獲得聯合利華的注資持股,沁園屬於是把一個很小的領域做精做強的案例。
扎堆在慈谿的“大牛”企業,還遠不止上面這些。如今慈谿已形成家電產業叢集和完整產業鏈。
原本技術門檻低、同質化強、競爭內卷的小家電行業,卻在慈谿實現了大家分頭佔據細分市場、共同分家電大蛋糕的局面。
在慈谿有這麼個說法:“想做一臺小家電,在慈谿半小時就能找到99%的零件,半小時之內找到的零件還不止一家企業能做”。
這種產業鏈優勢,好比是好萊塢的影視、華強北的數碼電子,確實搞成了獨屬此地的壁壘。
但無論攢出多少家電巨頭,如果收入過於依賴出口,就不得不面臨難以掌控的外部環境。
前幾天,一批中國臺灣生產的尋呼機在黎巴嫩集體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先不管調查結果如何,該事件都警示了我們兩個道理:1、我們必須啥都會做、啥都能做;2、過於依賴單一市場出口,就是飲鴆止渴。
在手機普及之前,尋呼機曾被廣泛應用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BP機
破局根本上是要把收入來源多元化,一個是內銷,另一個就是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雖然這邊購買力和利潤空間不如歐美日,但未來的增量是肉眼可見的。
相當一部分慈谿廚房小家電企業已經吃到了內銷紅利。近幾年,外賣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登上熱搜,年輕人發現自己做飯不僅衛生,還更省錢。
一降再降的結婚率,表明年輕人獨居的時間也更長了,各種“網紅”小家電在社交平臺也火了起來。這些提升生活質量的好物,經由某書、某音這樣的平臺推廣,讓慈谿的小家電企業又吃到“網紅經濟”這波紅利。
現在的年輕人也喜歡在消費前到社交平臺“做做功課”(圖:網路)
不過,內銷的這一波“個人消費升級”最大的制約,恐怕還是我國的人口增長天花板。相比之下,廣大的亞非拉地區,未來還將保持人口快速增長態勢。
這些地區人口增長率高、年輕人多,正處在快速城市化的程序中。新一代年輕人,其生活方式已經與父母輩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中國小家電企業自然是早早佈局,趕在市場還不卷的階段多吃紅利。
比如佛山的小熊電器已經在逐漸拓展品牌的海外市場值得慈谿的小家電品牌學習(小熊電器越南官網)
不過,人家也不會甘心把市場讓給我們。在印度、東南亞等地就有本土品牌在此深耕多年,譬如印度的Bajaj Electricals、越南的Sunhouse等等。
1938年就創立的印度“老字號”Bajaj Electricals,經Bajaj家族幾代人的經營,22-23財年營收近543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6億。
據統計,該印度老字號在國內光是零售店就有超過40萬家(圖:Bajaj Electricals)
在惠而浦、LG、三星和松下等國際巨頭的包圍下,依舊保持印度小家電市場領先地位,這個對手不容小覷。
越南的Sunhouse,憑藉當地人工成本低的優勢,主打一個價格實惠。他家的10L反滲透淨水機在電商上就合人民幣千元左右。
靠著價格便宜量又足,Sunhouse的淨水器在越南市場佔據約20%的市場份額,廚電、家用電器領域加起來更是達到恐怖的40~50%。
Sunhouse的無油油炸機生產線(圖:Sunhouse)
以進口商品身份進入上述市場的慈谿小家電,本土產業鏈造就的價格優勢肯定會被大砍一刀。
慈谿的小家電企業出海,總難免因文化生活習俗的隔閡,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所以不是把東西造出來往國外一運就完事了。
小家電領域技術門檻不高,一旦印度、東南亞的企業成長起來了,對慈谿的小家電出海構成直接威脅。小家電外銷這條道,慈谿企業走著並不會輕鬆。
1、《最新“百強縣”名單釋出,浙江佔15席;7個超強縣浙江有兩個》
3、《我在慈谿7天,見證訂單翻倍、一夜暴富和千億小家電“產業內卷”》
4、《中國小家電賣爆非洲,千億產業帶崛起:沿著“一帶一路”出海去》
6、《“小家電之都”何以造就諸多“第一”——探問浙江慈谿千億產業成長之路》
10、《拯救歐洲冬天的中國縣城,藏著好幾家全球第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