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王耳朵先生(ID:cpxs2009)
01
刷到一條影片,挺讓人感慨。
河北小夥@金己翔,本是一位健身教練,在北京小有名氣,但他卻辭掉工作,回到家鄉。
起因是去年,他照例帶著媽媽體檢時,發現母親肥胖加重。
58歲,1.53的身高,體重已經達到150多斤,腰圍竟有106釐米,同時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並且,媽媽幾年前就有癌細胞病史,如今身體素質變差,隱患很大。
想到自己就是教練,讓很多人變得健康,而自己家人卻沒有享受過,阿翔很內疚,覺得自己很失敗,便下定決心辭職回家陪伴媽媽改善身體。
剛開始,媽媽一直拒絕,覺得影響了兒子的工作,但拗不過阿翔的一再堅持。
他把家裡空閒的小房間收拾出來,作為媽媽的訓練室。
牆上貼上超大全身鏡,擺好專業的健身器材,還在鏡子上貼上了鼓勵媽媽的標語:只有不想做的,沒有做不到的。

健身初期,媽媽動作不協調,力量也很弱。
第一次上跑步機時,走幾分鐘就氣喘吁吁,要停下來休息很久。
但有兒子的鼓勵,她從來沒有輕易說過放棄。


不到一個月,媽媽就熟練掌握了基礎動作。
從跑不出100米,到可以跑2公里不休息,最後100米還有餘力衝刺。
等到第50天,已經可以輕鬆跑出5公里。


五個月,媽媽已經可以硬拉80公斤做組(做成組的動作),40公斤槓鈴推胸,心肺功能強大起來,騎行50公里都不在話下。


除了帶著媽媽體能訓練,阿翔在飲食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以前媽媽重油重鹽,他便自己下廚,做些清淡的食物。
減脂餐媽媽吃不慣,他就又改進選單,從家常菜下手,少油少鹽。
偶爾還會獎勵一次欺騙餐,及時滿足媽媽的味蕾。


歷時7個月,200多天,阿翔陪著媽媽進行了一場蛻變。
她的腰圍從106瘦到了86,體重掉了30斤。

再去醫院檢查時,醫生說媽媽的狀況好了很多,血壓平穩,內臟脂肪含量也顯著下降。
以前不太敢穿或穿不下去的旗袍,媽媽現在都穿上了。
看著媽媽重回健康,開始自信大方地展示身材的美,阿翔感慨道:
“那些原本你看上去觸不可及的事情,透過日積月累用心的堅持,也許有一天真的能做到。”
有句話說,運動是最好的整容。
我想加一句,不止可以整容,還可以整心。
02
有本書叫《奧森日記》,作者是北京科技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曹林。
40多歲時,他從事抗腫瘤抗病毒奈米藥物研究,頻繁熬夜導致過度肥胖,身體開始反抗。

他回憶,那段時間常常在課堂上有要暈倒的感覺,從一樓走到四樓實驗室,要歇四次,內衣都會溼透。
“最困難的是出門繫鞋帶,彎腰下去,中間隔著凸起的肚子,真是千難萬阻,氣喘如牛。”
去醫院檢查,被醫生告知餐後血糖已達到30左右,是重度糖尿病,“不可治癒,需要終身服用藥物,或依賴胰島素來生活。”
這段話,徹底擊垮了曹林,他患上了抑鬱症。
生理心理的雙重疾病,讓他更加悲觀失望,在最嚴重的時候,曹林甚至感覺到,自己對包括生命在內的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直到護士長一句“跑步有利於控制糖尿病”的鼓勵,曹林燃起了希望,在出院後立刻開始了漫長的跑步生涯。
剛開始,他只是徒步,慢慢地能從400米,跑到1000米,到後來能跑10000米。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記錄著他的足跡。
半年時間,他的體重從172斤減到125斤,不再需要任何藥物控制血糖。
一個糖尿病老人,一個抑鬱症患者,他的自我救贖成功了。
而後整整14年,他晨跑,夜跑,赤足跑,山地跑,跑北馬,跑鄭馬,跑北京國際越野馬拉松……
在湖邊跑,在烈日下跑,在雪地中跑。

他在書裡寫道:“原來對未來那種無望無助的情緒改變了,心裡的大石頭沒有了,變得平和清爽多了。”
他不再為名利和虛榮煩惱,不再為不必要的瑣事操心。
所有的雜念揮發成汗水,日子在奔跑的步伐裡煥發新生。
不是有句話說:
“跑步的多巴胺僅次於談戀愛,三公里專治各種不爽,五公里專治各種內傷,十公里跑完內心全是坦蕩和善良。”
大汗淋漓的時候,負面情緒跟著多巴胺一起揮灑出去,心中的陰霾自然也會隨風飄散。

03
前段時間豆瓣新出了個詞,叫“內人”。
無關夫妻謙稱,而是指“內耗型人格”。
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哪兒都不想去,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性格敏感又糾結,老是自我責備,任由負面情緒在內心潛滋暗長,累積成災。
我一朋友就這樣,整天跟我抱怨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可言,除了容易胖,容易老。
我調侃他,可不是嘛。
晚上不睡,白天不醒,重油重辣的外賣不停,惡性迴圈不止。
想健身,邁不開腿,管不住嘴。
想斷舍離,捨不得扔掉囤積的東西。
想清理人際關係,又擔心弄丟了某個人脈。
最後只能自憐自艾,輕易否定自己。

很多人大概也和我朋友一樣,很容易陷入焦慮、壓抑、不安等消極情緒。
其實總結起來一句話:想得太多,動得太少。
在知乎“運動帶給一個人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的話題下,有個高贊回答:
“運動讓人變得更加自律,也讓人更容易掌控生活。當別人在刷影片、逛淘寶時,我已經揮汗如雨地跑了2公里;當別人還在被窩裡掙扎著起床時,我已經早起閱讀了1小時;隨著日復一日的運動,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高,生活按照自己的節奏徐徐展開。”
內耗的本質,便是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感。
就跟跑步一樣,最折磨人的永遠是最開始的那一公里。
當你下定決心動起來,可能就會收穫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當你開始掌控身體,把節奏慢慢握在手裡,在汗水的釋放中,驅逐焦慮,收穫自信和力量。
你會發現,運動,能治癒絕大部分不開心。
要記得,這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運動不在於保持體重,而在於你沒向命運投降的決心。
04
人到中年,有些人是各自發福,有些人各自驚豔。
想起曾經看到的一位成都李阿姨,退休後身體發福,被女兒強行拉進健身房,透過三個月的“魔鬼集訓”,從健身小白,變成健身達人。
訓練的第一個月,她練完一個動作直接躺在地上話都不想說,全身沒一個地方是不痛的。
但三個月之後,身材基本就顯現出來了:
雙腿修長精緻,腰腹平坦纖細,背部線條性感優雅,手臂上沒有一絲贅肉,看背影,還以為是18歲的少女。

和女兒同框時,不好輕易分辨出誰是媽媽,誰是女兒。

李阿姨(右)和女兒
而在此之前,她只是個平凡的中年家庭婦女,椎間盤突出,病發嚴重時只有幾根手指能動。
所以村上春樹才會說:
“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畢竟只有掌控得了身體的人,才有可能掌控生命。
不去運動的理由有無數個,但只要你開始,一切就會悄然改變。
回想起曹林教授在書裡寫的。
他如今六十多歲,旁人都叫他學著別的老人,走走步,曬曬太陽,別再跑什麼馬拉松。
他說,自己如今的確算是老人了,頭髮都白了。
但過去他一直是學著老實人的樣子,循規蹈矩地生活,並不十分快樂。
剩下的日子,他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不要活成一棵樹,站成永恆;
也不要活成別人的榜樣,讓人羨慕;
我要活成我自己,長髮飄逸地奔跑在大雪紛飛的原野上,奔跑在古木參天的密林中。
這番話,也送給你。
點亮【贊】+【在看】,經汗水療愈過的人生,更能撐得起豐滿的靈魂。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