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期五源小酒館,我們請到了牛客網的創始人、CEO葉向宇。牛客網是一家校園招聘平臺,在這個領域已經深耕10年時間。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達到了1179萬,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在經濟、技術、社會的多重因素下,年輕人的職業選擇、企業的招聘方式都在經歷變化。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當下,牛客也一直在調整自身業務以適應新的趨勢。葉向宇分享了他觀察到的年輕人工作的變化,以及分享了他們在AI面試上的心得。


找到你長期想做的事情
五源小酒館:先請您介紹一下自己以及牛客的經歷。
葉向宇:大家好,我是牛客的創始人葉向宇,牛客是在2014 年9月成立的,馬上就 10 年了。我在做牛客之前一直是工程師。2007年浙大畢業以後,我先去了谷歌做軟體工程師,谷歌出來後又經歷了一段非常短暫的遊戲創業。第一次創業失敗以後,我就去了一家遊戲公司,再後來去了人人網,又從人人網跳槽到支付寶, 14年的時候離職出來創業做牛客,一直到現在。
在整個做牛客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蠻大的變化。一開始我們做To C的刷題社群培訓,後來我們切入了線上筆試的市場,開始做To B ,做校園招聘相關的業務。做了筆試之後,我們又做了線上的影片面試,現在在做AI面試,當然也做了一些僱主品牌傳播、比賽等業務,如今一晃就十年過去了。
五源小酒館:我們也看到牛客出的一些招聘相關的報告,您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快10年,您感受到現在的畢業生們和此前相比,會有什麼直接的變化?
葉向宇:我覺得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心態上的變化。我們剛畢業的時候,網際網路還處在蓬勃期,中國本土的企業發展特別快,尤其是資訊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那個時候一方面畢業生也沒這麼多,市場需求又非常強烈,我們在14 年創業的時候,明顯感受到這些行業的就業需求很旺盛,所以我們才做了筆試,影片面試、作業面試這些業務。
到了2021 年,網際網路逐步飽和了,原來移動網際網路那一波的需求也已經到了成熟期,企業開始降本增效,所以畢業生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今天我們發現我們使用者的增長速度比原來慢很多,這些使用者在幹嘛呢?經過調研我們發現第一是考研的人特別多,第二有些人開始提前考公,而且這些同學不是在畢業時產生這種想法,而是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有一種要為未來做準備的心態。我不覺得這個變化是好的還是差的,可能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有關。以前我們都想在一個新興行業多掙點錢,加班加點買車買房,用現在的話可能叫做牛馬,現在的同學們可能更關注自己的生活,甚至不開心可以隨時離職。今天來看可能他們覺得我們都是被社會PUA過的,但在當時大家覺得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些都是整個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源小酒館:今天年輕人確實也面臨很多挑戰,你們在校園招聘領域深耕這麼多年,對於年輕人該如何做選擇,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葉向宇:當然我個人的建議不一定正確。回顧此前的經歷,我去過外企,進行了小型的創業,又去了國內的遊戲公司和比較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一開始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要做IT,做軟體工程師。我記得以前有些同學會說,會不會第一步走錯了,偏差就非常非常大,我個人覺得不是這樣的,今天做的選擇,也許三五年以後發現和自己的預期並不一樣,還是想去嘗試一下其他的工作。所以我建議大家一開始心態稍微放平一些,我們之所以痛苦,就是怕選錯,但如果你知道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合適的話,你選起來可能更輕鬆一些。可能後面會碰到一些問題,那就再轉型嘛。
我真正開始創業是在工作七年後,前七年我可能也沒有特別明確,但的確能從過往的認真工作中收穫一些職場經驗。我覺得對於畢業的同學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外界那種渲染就業焦慮的聲音影響了做事的積極性和心態。因為有推薦演算法,短影片軟體會迎合你焦慮的情緒,不斷給你推渲染焦慮的內容,可以放下這些。
五源小酒館:你在工作前幾年的時候,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創業做現在所做的事情,還是在不斷探索中發現的?
葉向宇:我有模糊的想法,比如剛畢業的時候,室友們討論未來要幹什麼,我說我未來應該要開個公司。這個觀念其實在我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但我並不知道要怎麼才能成為這樣一個角色。那怎麼辦呢?我就先進一家公司,進去以後發現自己並不成熟。後來我創業做遊戲,失敗了之後也是想看看人家做遊戲怎麼成功的,又進了遊戲公司。再後來去了網際網路行業,那個時候已經比我那些07年畢業就去網際網路的同學晚了5 年。這樣看來我當時的選擇也很盲目,社會吹什麼風我就去哪裡,到了後面才覺得這樣不行,最終找到自己想長期做的事情,於是出來創業。
五源小酒館:你是怎麼發現現在這個事情是你長期想做的?
葉向宇: 一開始也是模糊的,我們一開始只是想做 IT 人員的培訓,把自己找工作的經驗複製出去,於是就做了牛客網刷題。所以我們商業變現的方式是培訓,教大家寫程式碼、設計系統等等,這條商業化路徑最終沒成功。我們又發現校園招聘有這種考試需求,於是就投入精力做這項業務。總而言之,最後你真正走的路和你最初的設想都多少有些偏差,沒有人一上來就把所有的路定的特別清晰,只是有個模糊的遠方在那裡。
五源小酒館:定的特別清晰有時候也可能會成為你的侷限。
葉向宇:是的,尤其很多人定的特別清晰,可能努力了十年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你就會覺得這十年都在為他人而活,反過來也是對自己過往10年的否定。所以我認為最核心的是先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做自己喜歡、能夠說服自己的事情。
五源小酒館:AI出現之後各個行業的變化更快了,一個年輕人在做規劃的時候是很難看清行業發展的趨勢的,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更準確?
葉向宇:準確性是相對的,沒有最準確,只有更適合,唯一的方法就是快速去試一下,不要閉門造車。我以前還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大學的時候,我還去賣過電腦,幫人組裝電腦。因為那時候我不懂,覺得我要搞IT,就得了解電腦、軟硬體。後來我發現不適合,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買賣,只是賣的剛好是電腦,並不是跟IT相關的東西。
我還是鼓勵大家說,要提前多去嘗試今天你覺得很難的東西,很多問題你今天逃避了,三五年以後也還會碰到。回過來看我自己,為什麼前7年的工作跳來跳去,因為我在職場裡面碰到好多問題,我覺得不舒服,不開心,但為什麼我創業又做了這麼久,就是因為我發現那些以前跳槽的理由,今天創業的時候又碰到了,我終於發現這個我只能靠自己趟過去,我總要面對這些困難。我也一直鼓勵年輕的同學還是心態放平一點,但是做事情還是要積極的,因為你今天碰到的問題,未來一定也會遇到。沒有什麼新問題,人生就這麼幾個問題。
AI帶來的變化與新的機會
五源小酒館:你創業做牛客以來,遇到過最難的事兒是什麼?
葉向宇: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可能是2016年左右,因為一開始創業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開心,還比較理想化,也不會很難,創業開始後兩年間,我們做教育,做培訓,商業化也不成功,融資也沒融到錢,那個時候比較痛苦,精神壓力比較大,經常睡覺一醒來枕頭上都是頭髮。但運氣也很好,後面資本市場復甦,我們在 16 年又融了一筆錢,公司就撐過去了,16年融了錢以後就趕緊搞商業化,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最近一兩年。21 年左右是網際網路增長的高峰,此前因為做的比較順利,公司進行了擴招,但馬上到了 22 年,23 年的時候,市場不如預期,這時就需要裁員,進行業務調整,當時不知道未來怎麼辦,還有沒有機會,我們也進行了很多失敗的嘗試。好在運氣也很好,AI 來了。22 年底大模型的技術開始出來,到了 23 年大家都形成了共識,我們也迅速跟進。我覺得大學生找工作可能也會碰到這樣的階段,前面也是迷茫的,這時候還是得停下來找個方向,等到一個新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你相對別人可能準備的多一點,就可能跑得更快一些。
五源小酒館:對你來說那個機會還沒有出現之前支撐你的動力是什麼?
葉向宇:永遠相信未來會有機會,積極樂觀的態度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相信今天我們努力做的東西,後面一定有用。
五源小酒館:你們也推出了AI 面試相關的業務,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做的?有什麼樣的契機?
葉向宇:大概在23年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做的不是 AI 面試,而是AI 輔助面試,當時計劃在影片面試旁邊設定一個助手,提示面試官可以問哪些問題,哪些話最好不要說等。但這個產品並沒有成功,因為我們發現對於一個 AI 助手來說,要去指導不同的、專業的面試官,給他們一些建議,這件事直至今天都是很難的,那個時候 AI的能力還弱一些。我們和一家客戶共創都跑了 1 萬多個面試了,最後還是失敗了。
今天我們將原先做AI 輔助面試的經驗與AI面試業務相結合,真正做到了讓AI去面試候選人。我們在做AI輔助面試時候實現的功能,比如理解當下面試的上下文,理解面試官想要去考核哪些東西,應該怎樣問等,這些都是有用的。它驗證的那些技術和場景,還是能夠大比例的平移到AI面試產品中。又回到剛才所說的,在你迷茫的時候,要相信你做的東西都有用。後面AI 面試也是一樣,AI 要去理解這個職位需要問哪些東西,以及面試結束後給出一個評價,以前無非是AI幫面試官寫面試評價,面試官自己來改,而今天AI會直接給出面試評價。
我們一開始先做了外語的AI 面試,因為這是剛需,比如面試需要會越南語的崗位。我們做完以後發現效果還不錯,客戶也提出更多的要求,於是我們就開始做通用能力的面試,包括專業能力面試,慢慢的就做的還不錯。這個產品就沒有面試官在旁邊了,在整個招聘流程裡,AI替代了原來流程的前半段,也就是HR面試以及前面的測評等,前期量比較大的初篩環節。這能從整體上提高企業招聘的效率,效率提升後,候選人應聘的體感也會更好。
如果未來產品相對成熟了以後,我的設想是它能夠真正替代至少是初面的面試官,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的社會價值已經很高了。當然,AI 面試也只能替代一部分,找工作畢竟是一個互相判斷彼此是否適合的過程,最後還是得人與人見面交流, AI 面試更多是一個效率提升的工具。
五源小酒館:要達到這個更理想的效果的話,現在面臨的主要瓶頸有哪些?
葉向宇:首先AI底座能力還有待提升。比如今天大家初用大模型會覺得挺厲害的,但當真正在商業環境裡去應用它的時候,會發現依然有 10%的情況大模型無法處理好。如果是用在比較嚴肅的商業場景,企業是無法接受大模型犯錯的。比如我今天問你一個問題,希望你代表企業給我回答,即使你回答9個正確的問題,最後一個問題回答錯誤了,企業也是沒法接受的。所以AI底座能力還有待提升,我們也期待 AI 能再上一個臺階,如果能夠更加遵循人的指令,更加可控。
另外,AI出現後,雖然企業也知道這是大勢所趨,也在嘗試各種AI工具,但到真的使用肯定也有個階段。比如公司在用了AI 面試或者AI 培訓等產品之後,效率上有所提升,他才會相信AI產品。一開始可能是精神上的相信,用過之後可能才會真的擁躉AI產品。這個時候整個社會的接納程度在快速提升,這才是 AI 面試真正成功的時間節點。相比於這個願景,我覺得目前牛客包括我們的同行在內,大家都還在早期,都要努力做,永遠相信明天更美好。
五源小酒館:對於你們公司來說,現在做AI 相關的產品,也相當於是一個更新的事情,你們自己做了哪些調整,來抓住AI 的機會?
葉向宇:一旦有明確的目標,大家其實是非常開心的,做事的動力也會比原來要強很多。我們是在使用AI 技術以後,覺得這件事大機率可行,因此投入去做了。
五源小酒館:之前看到有一個面向很多工程師的調查,有90%接受調查的程式設計師表示可能會擔心被AI取代,或者就業更難,對於企業AI 可能讓招聘更有效率,但對於技術人員來說, AI可能會帶來哪些挑戰或改變?
葉向宇:從絕對數量上來說,我覺得是有影響的。因為以前的工作模式是一個優秀的主管帶著下面幾個新人,大家組成team去做一個專案。AI 出來以後,尤其對於初級的那些人影響還蠻大的。一個以前帶三五個人的主管,如今可能就帶兩個人加上AI,可能生產效率和原來差不多。當然對有些人來說,初級只是他短暫的經歷,他把AI當成了加強自己的工具,他的職業道路還會繼續向前發展,受到影響的更多是從事重複性工作的人。
AI也帶來了很多好處,可能有些工作原來人手或者能力不夠,做不了,今天有了AI之後也會催生新的崗位,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它們。就好像我們讀書的時候,學校也沒有電子商務這樣一個專業,大學也不會教產品經理相關的課程,那麼今天的AI浪潮也是一樣 ,會有新的東西長出來,如果你能夠抓住機會,又足夠努力,未來其實是有機會的。對我們來說,我們是喜歡變化的,所謂流水不腐,只有在變化中才有新的機會。一個公司也好,一個社會也好,如果都固定了,其實是不好的。
互動送禮
聽完播客你有哪些心得?歡迎在小宇宙播客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我們會選取2位精選留言,送出五源準備的禮物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