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這個問題:
那些清華北大隨便挑的高考狀元們,後來都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這些站在高考金字塔尖的人,幾十萬個學生裡只能出一個的人。
——他們後來成功了嗎?
——他們是否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是某省高考狀元遊安的親身經歷。
沒想到的是,狀元過得居然也很難。
考上北大後,遊安在大三得了抑鬱症,休學一整年。
當然,後面她慢慢好起來了。她是這麼評價這個故事的:
“我今天要講的不是什麼光彩的經歷。相反,它充滿了尷尬和痛苦。
但如果這個故事,能夠讓此刻處於掙扎中且讀到這個故事的人感到不再那麼孤單。
那它就是有意義的。”
01
成為高考狀元,也許有一半都是我媽的功勞。
我媽是家庭婦女,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
她把剩下的人生都託付給了我,因此尤其嚴格。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每一天,我都被我媽監督著學習。在我的印象裡,整個中學,我只有一件事,上學,做題,甚至連假期,我也很少出過門。
想看本課外書,看本小說,對不起,我媽會問:這能幫你考好大學嗎?
報了個象棋社團,第一次活動就贏了幾局,回家很高興的告訴我媽,沒想到被一頓臭罵:你心思還在學習上嗎?你還想高考嗎?
作為高考大省裡的全國重點,我們高中最出名的就是軍事化管理和整齊跑操。一屆 3000 多個人,一本率高達 90 % ,200 個人能上清華北大。
在這種環境裡,考一個“好大學”已經不能成為目標了,於是 3000 個小孩裡,至少有 2700 個人都把目標定成了清華北大。
老師也經常激勵我們:能考上清華北大,人生就成功了。接著鼓勵我們把吃飯和睡覺以外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

於是我也只好拼命學習。
苦歸苦,高中我很少迷茫。我的目標清晰又簡單,就是努力學習,再考上一個離家遠點的好大學。
而考上好大學後會怎樣,我好像從來都沒想過。
我不需要想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作為人有什麼樣的價值。
後來,我終於把學習搞好了:
我考了全省提檔分第一名,這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心目中是什麼概念?
我解放了,我贏了。字面意義上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我飛了。
高考成績還不錯的的人,可能都會有這種感覺。
好像你在海水底下潛伏了很久,終於能探出頭來呼氣了。
那是長長的,充滿驕傲的一口氣。覺得人生前 18 年的全部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我出名了, QQ 空間裡好多人都在轉發我考了省狀元的新聞。
當時最大的苦惱除了選清華還是選北大,還有念什麼專業。
我放棄了嚮往了多年的文史哲選了光華,理由很簡單:家裡人都覺得念商科有前途,我不願跟家人衝突。
我好不容易考了讓他們滿意的高分,不想毀掉這來之不易的認可。
但當時的我連金融是幹嘛的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以後具體能做什麼。
我只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剩下的以後再說。
但最好的地方在於,我想我媽再也不會對我不滿意了。
我什麼都得到了,我覺得自己終於可以休息了。
我那時候的狀態,就恰如一部勵志電影的主角,開開心心迎來寒窗苦讀的美滿結局。
卻突然意想不到地被人攔住問: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嗎?
我哪知道。我的部分不是應該殺青了嗎?
我後來才意識到,高中最大的謊言就是:“等你考上大學,你就可以隨便玩了。”
因為生活不是勵志電影,不是童話故事。

02
去了北大,我遭受的第一個打擊就是:考試成功的人,真的太多了。
光華的狀元濃度高得嚇人。我左邊宿舍住著新疆的狀元,右邊宿舍住著天津的狀元,再往右邊去,還有個遼寧的狀元。
天津狀元寫得一手好文章。新疆狀元跳起舞來光彩照人。遼寧狀元能力很強,性格乾淨利落。
比起他們來,我就是個土鱉學霸。
開學第一天我就迷路了,走了 20 多分鐘還沒走到學生中心,後來發現就在旁邊。
舍友不理解,你為什麼不用導航呢?
我的第一反應是,導航是什麼?
第一次開班會,老師說建個群,但我連微信都沒有。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如果有人像我一樣高中三年沒碰過手機,大概可以理解我在說什麼。 那時候我太小了,因為這個就開始不平衡:不是說犧牲年少的快樂,就能換來考上好大學的幸福嗎?
為什麼別人看起來並沒有像我一樣犧牲那麼多?
那大概是我不開心的起點。
好像在報復高中生活,上課我只去有簽到的課,一週也就那麼兩三節。不簽到的哪怕是數學我也不去。
作業都是糊弄交了就行,常常是考試前一天才開始學這一門。
我逃課躲起來,開始沒完沒了地看課外書。
而我的同學,有的哪怕不喜歡現在的專業,也會先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給自己換方向打下基礎。
而我不知道我在幹嘛,更不知道自己想幹嘛。只能在渾渾噩噩中麻痺自己。
我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垃圾。慢慢的,我開始逃避社交了。
轉眼來到大三,焦慮如期而至。
以我當時的專業知識儲備,找不到什麼像樣工作,保研又保不了,考慮之後決定出國唸書。這時我才發現自己成績這麼差,可能哪都去不了。
我還發現在迷茫的同時,因為之前沒好好學習,可選擇的面更窄了。就算我想幹更多東西,我可能也沒機會了。
那種崩潰的感覺像洪水一樣,一下把我淹沒了,甚至比之前更強烈。
我每天睜著眼睛捱到凌晨四點,怎麼也睡不著,莫名其妙就會開始哭。有一天下午,我坐在自習室,要給一位帶了我三個月助研的老師發郵件,請求她給我寫推薦信。
那個下午我一個字也沒有動。我覺得我這麼爛,怎麼有臉讓別人說我的好話。
我對著電腦開始掉眼淚。然後去自習室的窗戶邊站著。我開啟窗戶。自習室在四樓。
後來男朋友把我拉去了北醫六院的精神科。
那天他陪我去,醫生問我怎麼了?
我說我覺得我是個垃圾,我不配活著。
醫生問我多久了?
我說很久很久了。
她問我,你為什麼不來看病?這是抑鬱症。
幸運的是,我得到了很多愛。男朋友一直對我很耐心,抽時間陪著我。雖然最後還是承受不住各種壓力,分了手,但我從心裡感激他。

有位好朋友在創業,知道我生病休學就收我去他的公司實習。
那段時間我過得很開心,一來慢慢覺得自己還有點用,二來大家都對我很好。有同事聽說我睡眠不好,還抽出自己的休息日帶我去看病。
領導是個大姐姐,有一次她誇我說:你是我們公司英文郵件寫得最好的。
說來可笑,我真的已經太久沒有得到過正面反饋了,聽了這話自己跑去衛生間又哭又笑了好久。

分手那段時間,親戚朋友們主動來陪我,還有人讓我去她家擼貓。 我就這麼熬過來了。
說到過來人的經驗,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有病得治。
北大給了我很多寬容和溫柔。
有天我吃了六片米氮平,想大睡特睡一下。
快失去意識時輔導員姐姐給我打電話,說給我聯絡了學校的心理諮詢,讓我每週去一次。
第一次去,我看到諮詢老師辦公室的門上寫著:危機干預。我才知道我原來是這麼嚴重的 case 。
心理諮詢是個很神奇的過程。
它不會讓我的家庭正常一點,不會還我一個男朋友,不會讓我立馬找到我生命中的熱情。
但它讓這些曾經要命的東西看起來似乎都不值一提。
老師會給我講一些他幫助過的人,當然不講名字,大家都抑鬱,都原生家庭有問題,都有不如意的親密關係,都或多或少自殺自殘過。
我發現我也太普通了,連痛苦都那麼普通。
這些讓我痛不欲生的事情,不知多少年前開始數不清的人就在經歷,不知多少年後數不清的人也將繼續經歷。好像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值得我去死一死。
我還記得老師對我說:
“好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的。任是誰,當時也只能這樣,如今也只能走到這一步。但我們往後可以走得好。”
我不知道他講完這句話的那天我回去哭了多久。
原來人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我總是在想,如果我早一點來就好了。

03
好起來的確是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過程。
我吃了一年的藥,接受了半年的心理諮詢。
喝酒喝得很兇,大四春節回家之前我宿舍的垃圾桶裡還長期有四個以上空酒瓶。
但到開學回來時,中介老師告訴我,上學期提交的四個學校,所有的都給了拒信。
我當時平靜得出乎自己意料,不傷心,不絕望,也沒有哭。那一刻我驚覺自己真的不一樣了:
一個把電腦鍵盤弄髒了就認為自己不配為人的人,如今不再因為挫敗而徹底否定自我價值。
那天我趴在宿舍桌子上大哭起來,我想到我其實有很多優點。
我長得很可愛。我頭髮超多。我吃了一年半米氮平還是很瘦。我唱歌好聽。我為別人著想。我討人喜歡。
我其實很喜歡讀書。
我好起來了。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飛快變動。
很多人並不能接受這個現實:從最好的大學畢業,最後還是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但我想我們也只是年輕人,還要開始慢慢去奮鬥,一步一步往前走。
更何況很多事情不是靠個人奮鬥就能控制的,所以不用對自己太苛刻。
我們這些“小鎮做題家”也好,“985廢物”也罷,其實都只是普通小孩,沒有豐厚的靠山保證較高的容錯率,也沒一無所有到能被逼著放手一搏。
越長大越被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緊窄區間馴服,還在用高中月考數學的那套邏輯去要求自己:不能出錯,不能脫軌,得嚴絲合縫,這題完馬上下一題,哪個地方出岔子這次考試就完了。
但我越來越覺得,人活著不會像高考那樣一錘定音。甚至高考也不像聲稱得那麼一錘定音,不然也不會有我在這裡唧唧歪歪。
我們院長特別愛說一句話,叫“萬物生長,各自高貴”,大家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就好。我花了五年時間,才終於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那就是不用著急自己暫時沒找到那個解。
很早就找到熱情所在的人非常幸運,可以說是天選之子;我還沒有找到,這也並不丟人。
我想地球是很大的。我在北大光華沒有找到的東西,我不一定在別的地方也找不到;
哪怕在這個地方我也沒有找到,我也可以在下一個地方繼續找;
哪怕我永遠都找不到,如果我這一輩子都一直在找,我覺得也可以接受。我比同齡人晚了一年才畢業。

畢業典禮那天,學院請來了物美的董事長張文中先生。他對我們說:“我希望你們記住,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但同時,一切也都會過去。”
很多時候,其實擺在我們面前的,並不是只有一條路。
就像我 18 歲時的確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但如果我早點鼓起勇氣面對這個現實,也許就會好走很多。
真正困住我的,是自以為的孤獨,和恥於求助,我兜了一個很大的圈子,在23歲的時候才終於明白: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也許是對的,沒有任何人能夠百分之百地理解另一個人。
但是如果你找到一個人能理解你 20% ,另一個人理解你 30% ,又一個人能理解你 50% ,那麼你就獲得了 100% 的理解,你的生活就會愉快一點點。
人永遠都不是一座孤島。

今日推薦
《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
原價399元,限時優惠99元/套
2024全新上市,限量刷邊,全綵插畫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