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5年科研支出280億新元

▲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2025年1月7 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 2025 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GYSS)開幕式上發表講話。
以下為新加坡眼根據英文發言翻譯整理:
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殿下,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主席 Low Teck Seng 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 Aaron Thean 教授,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我熱烈歡迎大家參加第 13 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今年,我們很高興地迎來了來自 49 個國家和 129 個機構的近 350 名青年科學家。 
國立研究基金會很榮幸地邀請到18 位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他們將在本週抽出時間與我們的青年科學家進行交流。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老朋友和支持者,還有四位傑出的演講者是第一次參加我們的會議。 
我還要特別熱烈歡迎詩琳通公主殿下,她從一開始就大力支援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

對科技創新作用的看法 
首先,請允許我就科學、技術和創新的作用談三點看法。
我想分享的第一個看法是,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世界各地的人類一直在利用技術和創新來改善生活,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過去幾千年,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人類取得的進步一直令人歎為觀止。 
從指南針、犁和印刷術等基本發明開始,我們取得了從非常微小的基本粒子(如生物體內的亞原子粒子、細胞、DNA 和RNA 的結構和動力學)到宏觀結構(如浩瀚無垠的宇宙)的突破性進展。
人類有能力改變 RNA 和奈米粒子等微觀層面的結構,有能力使用望遠鏡穿越時空窺探數十億年來宇宙的起源,有能力派遣宇宙飛船穿越廣袤的海洋,以更好地瞭解宇宙的起源和複雜性,這一切都令人興奮和充滿希望。 
例如,我們可以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潛能,改善地球上的生活,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滿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 
最近在數字化、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方面取得的突破將加速我們的進步。 
在新加坡,政府認識到科學、技術和創新的價值,並一直在這方面進行投資。 
在我們的 “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RIE 2025)中,我們從2021年至2025年撥出了280億新元。
除了資助我國大學的基礎研究外,這些資金還涵蓋健康與人類潛能、城市解決方案與可持續發展、智慧國家與數字經濟(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先進製造、貿易和互聯互通四個領域。
作為全球—亞洲的技術、創新和企業節點,我們尋求透過建立信任,與合作伙伴一起應對新加坡、本地區和世界各國面臨的挑戰,從而做出貢獻。 
我很高興我們的努力取得了成果。我們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卓越成就在全球享有盛譽。 
例如,你們昨天參觀過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排名前十的大學。 
我們不斷努力提升我們的基礎設施和能力,以更好地支援我們的研究人員。 
去年10月,我在新加坡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啟動了ASPIRE 2A和2A+超級計算機。 
這筆2.7億新元的投資將支援人工智慧、量子技術、氣候建模和醫學等關鍵領域的研究。 
國立研究基金會最近也啟動了耗資1.2億新元的人工智慧促進科學計劃,以促進人工智慧的應用,加快和推動公共機構的研究。
我想分享的第二個看法是,科學、技術和創新本身是中立的。但是,我們如何使用它們,以及使用它們的目的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們來提升生命和生活,也可以利用它們來製造痛苦、折磨和死亡。 
許多技術具有雙重用途,需要做出道德選擇。
遺傳學知識可以用來製造設計嬰兒、克隆生物,過度開發資源將破壞地球脆弱的生態系統,科技可以用來製造強大的武器,用於可能毀滅人類的生物戰爭或核戰爭。 
突飛猛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用於監視和控制,也可以利用它們推進科學研究、解決複雜問題和最佳化資源。 
為了負責任地利用技術的力量,我們需要適當的倫理保障。 
第三個看法是,科學家個人的見解很重要。但是,當研究工作新穎而複雜時,與他人合作,集思廣益,在彼此見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如何讓科學家個人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又能不時地將頂尖人才聚集在一起,相互促進,這一點至關重要。 
正如艾薩克.牛頓的名言:“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25 年全球青年峰會的希望 
分享了這三點看法,現在請允許我簡要談談我們希望參加 2025 年世界青年科學峰會的青年科學家能夠從中受益的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希望世界青年科學峰會能夠激勵和鼓舞我們的青年科學家。
我們的 18 位傑出科學家每一位都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並獲得過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和其他頂級科學獎項。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索故事,經歷了艱難的考驗與挑戰,也收穫了輝煌的勝利與成功。
他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裡,與我們一起交流,激勵和挑戰年輕的科學家們。在昨晚的歡迎晚宴上,我見到了他們,並被他們的故事深深吸引。
我相信你們也會發現他們都非常鼓舞人心!
其次,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旨在幫助我們的青年科學家尋找潛在的合作者。
你們來自49個國家,幾乎遍佈各大洲。
記得去年,Aaron Ciechianover 教授對青年科學家們說:“科學是全球性的”。 
事實上,人類面臨的許多挑戰本質上都是全球性的——無論是流行病、氣候變化、能源與糧食安全,還是可持續發展問題。
因此,儘管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範不良行為者,但我們也必須充分利用合作與夥伴關係的價值。
大而複雜的問題本身就難以克服。
透過匯聚更多頂尖人才,分享應對這些挑戰的共同目標,我們就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在這個飽受種族、宗教和政治衝突蹂躪的世界,我希望我們理性的青年科學家能夠充分利用這次峰會,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青年科學家、演講者和導師。 
在座的新加坡青年科學家們,一定要特別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多瞭解他們在做什麼。
對於來自國外的朋友,請抽出時間參觀我們的研究機構,與我們的研究人員和年輕科學家交流,尋找合作機會。
新加坡在國家研發工作中也採取了同樣的合作方式。你們當中有些人參觀過卓越研究與科技企業園區(簡稱CREATE)。CREATE是新加坡和全球11所頂尖大學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的合作。 
最近,我們擴大了合作範圍,將頂尖科學家聚集在一起,重點關注 “重大挑戰”。
我們提出的第一個重大挑戰是去碳化。
未來幾年,我們將釋出更多這樣的重大挑戰,將頂尖人才聚集在一起,關注我們的人民和地球所面臨的挑戰。
第三,我希望我們參加今年峰會的青年科學家能夠受到激勵,產生影響。 
影響的形式多種多樣:從更好地瞭解物質和生命,推動好奇心驅動的科學發展,到解決大流行病和老齡化等醫療保健挑戰,再到找到解決經濟、社會和環境難題的辦法,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保護我們脆弱的地球。
新加坡在科研方面的支出,2021至2025年間是 280 億新元,佔我們年度預算的很大一部分。但這只是全世界需求和支出的一小部分。
因此,我們希望新加坡成為全球-亞洲科學、技術和創新的節點,從而產生影響,做出貢獻。 
我們的貢獻之一,就是透過 “世界青年科學家計劃”,讓那些已經達到卓越頂峰的傑出科學家來激勵和指導有抱負的年輕科學家。
我們的6所大學、科技研究局下屬的 17 個研究所,我們的學術醫院和公司開展了從基礎到應用和轉化的廣泛研究。 
因此,我希望,如果我們的年輕科學家能夠結識並找到有用的合作者—這些合作者對你們的探索會很有價值,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當你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並建立自己的事業時。
這樣,我們的青年科學家就可以形成一個寶貴的網路,確保我們開展全球性的工作,應對全球性的挑戰。
因此,請充分利用你們在這裡的時間,參觀各個機構,瞭解參與者,並思考如何尋求產生影響。另一種產生影響的方式是開發新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我們的青年科學家可以利用研發轉化平臺,幫助他們在不同領域取得科學突破。 
這些平臺包括核酸藥物開發計劃(NATi)、新加坡國家半導體技術轉化創新中心(NSTIC)和國家機器人計劃(NRP)。 
科研界與公司之間的公私合作伙伴關係也有助於年輕科學家在從事研究的同時獲得實際經驗。 
例如,我們有 20 多個企業實驗室,公共研究機構和企業在這裡共同開發低碳能源、半導體和先進材料等領域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創新生態系統穩步發展,這反過來又幫助我們的科學家開發商業模式並擴大規模。 
2023年,新加坡擁有500家風險投資(VC)公司和220多家加速器,風險投資交易額超過80億新元。
對於那些有好點子的人,請探索如何在新加坡將這些點子變為現實! 
結束語
最後,請允許我總結一下。我們今天的年輕科學家是未來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圖靈獎獲得者以及科技企業家。你們所有人都掌握著利用科技力量建設更美好世界、應對流行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的關鍵。
然而,青年科學家的成功需要一個支援系統,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建立強大的研究生態系統、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和促進科學合作的全球生態系統。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新加坡的目標是成為全球科技領域值得信賴的中立節點。 
我們歡迎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我們的行列,無論你們的科學學科是什麼,也無論你們的興趣是科學發現、轉化還是商業化。在未來的一週裡,我希望大家都能結交新朋友,建立新關係網,向我們的演講者學習,得到啟發,相互學習,開闊視野。
請允許我再次感謝亞倫和我們的 18 位傑出科學家投入時間和精力來激勵和吸引我們的青年科學家。
我希望所有青年科學家都能在 2025 年峰會上找到激勵和靈感,並繼續開展開創性的工作。 
謝謝大家!
CF丨翻譯
HQ丨編審
PMO丨來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閱讀
  • 美企投資95億新幣在新加坡建新廠,將帶來3000個工作崗位
影片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直播等你來看,點選下方預約起來!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新加坡眼官網搜尋更多關於新加坡的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