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文刷屏的北大JJ經理的瓜!

點選上方“Financial小夥伴”,關注~標星~置頂,不錯過每日最新熱點~
週六日,朋友圈被一篇《繁華漸逝》的文章刷屏了。
我好奇地點開一看,嗯,這水平,怎麼講呢,彷彿回到了和計程車司機侃大山的日子。
難怪作者寇文紅老兄,曾經的基金經理,業績長年倒數,最終只能揮手告別。
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些在理論上頭頭是道,實際操作卻一塌糊塗的大神們。

先來看看這位基金經理的成績單:
管理的基金規模幾千萬,時間最長的一支,從2019年5月折騰到2023年底,就2021年稍微超了行業均值那麼一丟丟,其他年份全軍覆沒,2023年更是勇奪倒數第一。
寇文紅,北大金融學博士,曾經的光大證券研究員,天治基金研究員,國聯基金研究部總經理。
來來來,給你們感受下這位基金經理的「絕技」——劇烈的持倉變化。
看那黃色部分,重倉報告期數,這在公募界也是少見的。
2019年5月,這位基金經理一開始還投資房地產,可沒幾個月,就全轉向了白酒。再三個月,又換成了新能源。然後又是醫藥、消費品……這行業輪動的速度,比換季衣服還快。
到了2021年底,他重倉半導體,2022年又看上了新能源,從上游材料到年底的滿倉儲能,2023年又一頭扎進了電池行業。
這基民的心,跟著他的持倉,上上下下,七上八下的。
統計了一下,從2019年5月上任到去年底卸任,65%的重倉股,他就玩了個報告期,也就是三個月左右。
21%的個股,他多玩了個報告期,六個月左右。也就是說,86%的個股,他的持有期也就半年左右。
這換手率,高得嚇人。
你說,這位大神是不是把投資當玩過家家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業績爛到家,好在沒多少人中招,管理規模最高也就1億,現在只剩6000萬。
國聯基金,聽著熟悉?沒錯,之前叫中融基金,中植系的全資子公司。
中植系,那可是非法集資的主兒,現在自己都破產清算了。
說到寇經理,一年頂多也就掙個15萬管理費,這業績,對他來說,也是家常便飯。
去年還有個劉宇軒,也是中植系的,搞了個大新聞,結果被警方傳喚了,寇經理的日子也不好過,估計不久也要404了。
再說說這位大神的理論,他自稱
「花了14個月時間撰寫,深入理解後可以受益30年」。
聽起來挺唬人的,可他一邊宣揚著「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理論,一邊在新能源和成長股上激進投資,頻繁換馬,結果兩年內損失了超過60%的資金。
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他這行為,更像是個投機者,追逐短期利益,卻還想構建一種宏大的敘事。
那麼多公用事業、資源類和銀行的股票這幾年漲得風生水起,卻視而不見,還抱怨A股沒價值,這邏輯,我也是醉了。
提升投資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遠離那些只會抱怨的「怨婦」,多向真正的大佬學習。
別聽那些只盯著新能源成長股的基金經理瞎嚷嚷,說什麼清倉股票保留現金。
告訴你,年內降息預期已經兩次了,曙光就在前方。
左手資源,右手納指,輕鬆過下半年。
所以,這種文章,還是少看為妙。
不過,也有人這麼說:
「這文章寫得太好了,簡直是當前經濟分析的巔峰之作,大家一定要多讀幾遍。。」(有興趣的同學加群助)
但公募期間,他管理的基金虧損嚴重,讓人唏噓。
《繁華漸逝》的精彩與寇文紅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讓我都有點恍惚了。
也許,投資業績真的不能完全體現一個人的研究深度。
這並不是想嘲諷誰,而是想說,研究和投資真的是兩碼事。
研究很難,投資更難。
金融領域門檻高,但高學歷並不意味著就能成為優秀的基金經理。
高學歷只是起點,研究透徹只是開始,投資上要有天賦,能戰勝恐懼,克服貪婪,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做好當下,知行合一。
👇👇👇👇👇👇👇👇

Financial小夥伴
由清北復交人金融校友發起 
泛金融微信群互助平臺
求職招聘 業務對接 最新熱點
關注公號,申請入群
於微信更改了規則,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推送,讀完請點一下在看點贊,這樣每次新文章的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裡。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