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貨幣革命為何是穩定幣?
來源/中信出版
當前,在全球新一輪金融科技浪潮中,穩定幣作為連線數字經濟與現實金融的關鍵樞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廣度,深度嵌入全球貨幣體系的執行框架。
起初,穩定幣僅是加密世界的“實用性補丁”——旨在解決比特幣等數字資產價格劇烈波動引發的交易障礙,其使命不過是充當“數字美元”的等價物,滿足鏈上交易、套利、避險等基本需求。
然而,隨著泰達幣、美元幣等美元錨定型穩定幣的發行規模持續膨脹並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它們不再是邊緣化的“工具幣”,而是逐步演變為具備廣泛可替代性的“準貨幣”形態。特別是在 DeFi、全球跨境支付、Web 3.0 商業結算等新興場景中,穩定幣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職能覆蓋支付、儲值、清算等多個環節,不僅扮演著數字經濟“血液迴圈系統”的核心角色,也被視為加密貨幣世界的“數字美元”。
從戰略維度看,穩定幣正逐漸演變為大國金融博弈的新型“戰略工具”。
以美元穩定幣為例,其在全球的流通實質上是美元國際影響力的延伸——推動“數字美元”滲透至本幣資本市場相對薄弱的新興經濟體,無須傳統資本賬戶開放,即可實現對境外金融結構的“鏈式穿透”。這既增強了美國在新型數字支付生態中的主導權,也悄然改變了原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博弈格局。可以說,穩定幣不僅是“技術話語權”的輸出,更是“制度軟實力”的投射。
展望未來,穩定幣發展不只是數字金融治理的前沿議題,更是關乎貨幣主權、金融安全、制度競爭的深層命題。未來的貨幣博弈將不僅在紙幣、金庫與利率工具層面展開,更會在程式碼、協議與網路節點的維度交鋒。
穩定幣之爭,本質是圍繞貨幣形態演進、金融主權博弈與全球秩序重構的“深水之戰”,更是對各國制度競爭力與創新能力的全面檢驗。
在這場數字金融格局重塑中,誰能把握先機,誰就能在未來貨幣體系中佔據戰略制高點;誰主導協議層的技術標準,誰就掌握價值流動的排程權;誰構建可信鏈上治理正規化,誰就能在下一代全球儲備貨幣體系中贏得制度性話語權。
這不僅是金融競爭力的較量,更是大國在數字文明時代對制度現代化水平的全新檢驗。

01
穩定幣使用量增加
世界經濟論壇 2025 年3 月 26 日釋出的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穩定幣流通供應量同比增長約 28%,年度總轉賬量達 27.6 萬億美元,超過維薩與萬事達卡交易量的總和。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正進入穩定幣市場。2025 年 2 月,渣打銀行宣佈將與加密貨幣公司合作推出與港元掛鉤的穩定幣;貝寶、美國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等也已推出穩定幣或表示有意進入這一市場。支持者認為,穩定幣能夠實現更快捷、低成本的國際支付,還能為全球超10 億無法獲得傳統銀行服務的人群提供金融支援。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2025 年 2 月 23 日刊文《穩定幣:真正的加密貨幣熱潮》指出,根據美國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的資料,2024 年穩定幣的鏈上交易規模達 27.6 萬億美元,佔公共區塊鏈結算總量的 40%,較 2020 年(20%)翻了一番。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此期間加密貨幣價格的普遍上漲,也體現出穩定幣在現實場景的應用愈發廣泛。在通貨膨脹侵蝕儲蓄、美元稀缺的國家,穩定幣正逐步成為一種價值儲存的手段。
佈雷頓森林委員會未來金融工作組(FFWG)的數字金融專案團隊(DFPT)2025 年 3 月 13 日釋出的題為《釋放穩定幣潛力:探索機遇與風險》的研究簡報指出,世界各國政府、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傳統支付提供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正在採取具體行動,探索若更多金融交易透過區塊鏈結算,未來金融生態將呈現何種面貌。圍繞代幣化(即在區塊鏈上對映傳統金融資產的過程)的全球探討正在迅速推進,原因在於代幣化具有降低成本、加速結算、增強透明度,以及藉由自動化和可程式設計性提高效率的潛力。
該研究指出,正是這些潛在優勢促使世界經濟論壇、花旗集團、波士頓諮詢集團等機構預估未來 10 年內可能有數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實現代幣化。穩定幣作為代幣化的貨幣形式,旨在區塊鏈上履行傳統法定貨幣的職能,充當傳統法幣與區塊鏈應用間的“出入通道”,助力二者間的過渡。未償付穩定幣的價值在過去 4 年中快速增長,從 2020 年初 40 億美元的總流通量,增長到如今的超 2 000 億美元。
02
穩定幣跨境支付具有“支付快、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
第一,跨境支付的時代重構是從代理銀行到多種舉措的歷史探索。
美國 Axios 新聞網 2025 年 4 月 29 日刊文《穩定幣的萬億美元“權力的遊戲”正在上演》指出,從傳統金融到金融科技,越來越多的行業押注與現實世界貨幣掛鉤的加密貨幣,其有望快速成長為萬億美元規模市場。全球支付建立在緩慢且不穩定的代理銀行系統之上,該系統已有數百年曆史,在穩定幣出現之前,始終缺乏足夠動力推動實質性革新。穩定幣對傳統支付方式構成了競爭壓力,結算只需幾分鐘而非幾天,且能全天候運營,費用通常可忽略不計,因為唯一的“中間人”是底層區塊鏈。
佈雷頓森林委員會未來金融工作組的數字金融專案團隊2025 年 3 月 13 日釋出的題為《釋放穩定幣潛力:探索機遇與風險》的研究簡報指出,傳統跨境匯款方式因嚴重依賴多箇中介機構和結算系統,且缺乏統一的全球結算基礎設施,存在流程緩慢、不透明且成本高昂等問題。目前代理銀行網路承擔這一職能,但交易的每個環節都會增加成本、拖慢結算,對銀行服務覆蓋不足人群和依賴匯款維持基本開支的家庭而言,負擔尤其沉重。目前正推進三項舉措加速目標達成:
第一,透過中央樞紐聯通國家即時支付系統(IPS);
第二,構建“金融網際網路”(finternet)——一個實現金融資產債權代幣化與結算的統一賬本。前兩項舉措雖在設計與落地中面臨阻礙,但仍具推行價值;
第三,穩定幣或為另一有效路徑,其透過直連發送方和接收方,可消除摩擦、重構關係驅動模式。儘管相關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可預見銀行將藉助穩定幣基礎設施升級支付服務,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第二,穩定幣重塑全球金融效率與包容性。
區塊鏈與數字資產領域新聞研究機構 Foresight News 在 2025年 6 月 3 日的報告中指出,傳統跨境支付場景因涉及髮卡行、收單行、卡組織等多方主體,存在流程複雜、成本高昂問題[整體交易費用達 1.8%~2.5%,根據國家(地區)、卡組織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且結算週期通常長達 5~7 個工作日。相比之下,穩定幣可以深度融入各類支付場景,透過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方案獲取服務費或增值收益,既強化了穩定幣相對傳統支付方式的優勢,也推動了其在多領域展現變革力量。
Foresight News 進一步指出,相比之下,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如美元幣)支付,可實現使用者錢包與商戶錢包點對點即時清算結算。若使用索拉納幣、SUI 等高速公鏈,則單筆交易費用可低至美分級別。當穩定幣形成網路效應後,應用場景將拓展至支付上下游貨款,乃至生活 / 商業的基本開銷——商戶可選擇持續持有穩定幣而無須兌換為法幣,這將大幅降低整體出入金的成本。這種效率和成本優勢,凸顯了穩定幣在零售支付、B2B支付、跨境匯款等領域的變革潛力。
第三,穩定幣或將成為普及“助推器”。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 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 於 2025 年 5月 5 日在官網發文《穩定幣或將助力推動加密貨幣的普及》稱,比特幣作為當前頭部加密貨幣,許多投資者對其並不陌生。然而,另一種加密資產正在不斷提升市值和普及度。穩定幣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們在特定情況下可實現快速、低成本交易。
與其他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的價值往往相對穩定,因為它們與美元、歐元等其他資產掛鉤。這種穩定性使使用者在享受加密貨幣的優勢時,規避了令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價格波動風險。
穩定幣還降低了公眾使用“加密驅動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和區塊鏈應用的門檻。穩定幣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據最近的一項行業研究,2024 年 2 月至 2025 年 2 月,全球穩定幣供應量增長了 63%。在此期間,穩定幣促成了超 35 萬億美元的轉賬,且月轉賬量翻了一番。
03
穩定幣的發展對映區塊鏈技術迭代與應用深化
Foresight News 於 2025 年 6 月 3 日發文指出,穩定幣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前後,初衷旨在解決早期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的問題。此後,穩定幣市場經歷了顯著的增長與演變。
第一,早期探索與法幣抵押模型的興起。
泰達公司發行的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泰達幣,是最早且目前市值最大的穩定幣之一。其於 2014 年推出,開創了法幣抵押穩定幣的模式。
第二,透明度與合規性的提升。
隨著市場發展,儲備資產透明度、合規性要求日益提升,催生出美國最大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推出的 USDC 等專案——這類穩定幣更注重審計和監管合規。德國諮詢公司羅蘭貝格 2025年 3 月 4 日發文指出,穩定幣代表傳統金融世界的一次革命性進步,它將傳統貨幣的穩定性與區塊鏈技術的效率和透明度融為一體。
第三,DeFi 的催化作用。
DeFi 的爆發式增長大幅提升了穩定幣的需求,並拓寬了其應用場景,使其成為 DeFi 協議中借貸、交易和流動性供給的核心工具。羅蘭貝格 2025 年 3 月 4 日發文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穩定幣已成為 DeFi 的支柱。DeFi 作為建立在智慧合約之上的金融生態系統,最初由以太坊實現,現已在許多其他區塊鏈上可用;DeFi 使使用者能夠在無需銀行等中介的情況下,完成借貸、交易和賺取利息等操作。

艾利艾智庫 編著
李未檸 主編
2025年7月
作者簡介:
李未檸,艾利艾諮詢創始人、董事長。
艾利艾諮詢成立於2008年,總部設在北京,在雄安、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設有子分公司。多年來,艾利艾專注於戰略研究、網路輿情及風險管理、戰略傳播和企業出海等,已成為以全球開源大資料分析為主驅動、研傳一體化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
內容簡介:
2024年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歷史性批准現貨比特幣ETF,同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兩黨競相釋放加密貨幣友好訊號,特朗普更承諾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資產。這一系列事件標誌著加密貨幣歷經15年發展,正從“小眾資產”加速邁向主流金融體系,甚至可能演變為大國博弈的新工具。面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複雜格局與各國迥異的監管態度,本書展開深入探討。
全書以“加密貨幣”與“金融大變局”為雙主線,分上下兩篇六章展開。上篇聚焦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梳理行業發展現狀、全球監管差異,專章剖析比特幣的技術特徵、市場影響及未來趨勢,並深入分析世界金融秩序的下一場“鉅變”——穩定幣,力求科學預判其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深遠影響。下篇則錨定美國視角,透過解構政界、金融界、民間等主體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演變,深挖比特幣與美國大選的深層關聯,精準預判特朗普政府潛在金融政策走向,為我國金融穩定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本書透過多維度解析美國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戰略佈局,深度挖掘其政策轉向背後的意圖,揭示潛在風險與挑戰,為讀者全景展現全球加密貨幣生態的未來圖景。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