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的所有業務重心都會放在出海專案上,我說過,這是我創業十年以來見過的天花板最高的機會。
過去,我是一個老站長,靠做網站賺到過錢,瞭解PC市場,有一定的結果,有一定的SEO基礎,所以,我對這件事有著比較強的信心。
我怎麼靠做網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經歷,很早就說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篇《出身寒微,我如何在23歲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其實,我做過的網站不止站群,還有電影站、下載站、遊戲工具站、垂直社群、部落格網站。
很多可能會疑惑,我為什麼要出海做專案了,覺得我這兩年做的事跨度很大,實際上我這所有一切的選擇,都是源自於機會主義和長期價值的綜合衡量。
所謂機會主義,就是覺得哪裡有機會賺錢,就去做什麼,因為從客觀來說,也很少有行業能長期保持增長,也不代表說就得死磕一件事幹到底。
機會主義的選擇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從短期來說,至少是最優解,因為也沒有幾個人有能力預測未來,就像沒有誰能預測大A的價格一樣。過去執著長期價值,可能會陷入內耗和一定的困境。
其實,大多數人其實面臨人生選擇,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受周邊的人、環境影響,任何看似無比選擇其實都會存在侷限性。
所以,我覺得凡事最多往後三到五年就行了,這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走向。
客觀來說,今年的市場環境的確不是很樂觀,反正遠了不說,就說很多人如果想做副業,會有哪些選擇,真沒啥太多新鮮事能幹的。
雖然AI的出現,看似讓不少人多了一種選擇,但實際上專案還是老專案,換皮沒換藥,就拿出海這件事來說,過去就沒人出海了,過去就沒有出海賺美金的機會了嗎,完全不是,只是AI的出現抹平了一些關鍵性的門檻。
所以,對於其它專案來說,同樣如此,市場絕對不會因為你會用AI了,你就能明天馬上發財了,所以不要對AI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AI本質上就是一個生產力工具,而不是生產資料。
會用工具不能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必須要和已驗證的業務結合,才能產生1+1大於2的效果,如果沒有實際業務做支撐,那麼你AI用的再牛逼,也沒啥大用。
簡單說一下,我為什麼會做出All in出海業務的決定,講講我的思考過程。
首先,從各個行業角度做一個簡單的判斷,我覺得消費、電商、實體這些行業已經增長見頂了,但參與的人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卷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一個競爭環境下,拼的早就不是誰比誰下場早了,而是一些硬實力,比如說供應鏈、資金、投流經驗、人脈等等,所以我作為一個對這些行業毛都不懂的新手,做這些行業有關的專案,跟找死沒什麼太大區別。
所以,客觀理性的層面來說,這一類專案對於我來講,會有天然的高實操難度,低成功率,而且這些行業幾乎已經不存在資訊差,利潤越來越透明,同質化產品也越來越多,沒有兩把刷子的人真不好乾。
而市場上的新錢,你會發現近兩年也沒有再往這些行業湧動的跡象,所以答案很明確,就是打死不能幹,這是絕對的紅線。
再來說說內容行業,做短影片,這是最近五年裡很多人創業的主要方向,我覺得這裡面仍然有機會,且有一定增量。
因為,好的內容屬於消費品,而平臺始終稀缺優質內容,所以如果有內容輸出的能力,有做內容的基因和網感,在國內市場來說仍然是top1級的草根創業機會。
所以,今年我這個IP也會結合出海、AI的方向,繼續往公域做IP。這也是我為什麼會All in出海,為什麼會堅定的用AI出海做應用,因為我覺得未來三到五年這就是當前市場中最大的機會!
從短期價值來說,這有利於我這個IP的內容和影響力,因為現在使用者的注意力很多集中在AI上,特別是00後的年輕使用者,而我這個IP的很多粉絲年齡根據我的瞭解,普遍在30-35歲左右。
所以從做IP方面來講,老一套的內容肯定是抓不住年輕使用者的注意力,如果任由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可能再過四五年我這個IP幾乎就會消亡在公眾視野了。
從長期價值來說,出海做應用這件事的好處,我在七八年前做網站的時候就深有體會,前期可能確實速度慢點,建站週期、SEO的過程比較漫長,但是一旦有了收錄和排名後,就會持續滾雪球,根本不用擔心不幹活就沒有錢賺的問題。
出海的難點在哪裡。
最近,我看到了不少過去的老站長,很多人都是過去做百度SEO的高手,也開始嘗試在出海做網站,但不少人說賺到的錢和過去在百度建站差遠了。
因為海外有的關鍵詞,作為一個新人來說,任憑你技術再牛逼也幹不高哪些老站,也不可能像做百度SEO一樣,用一些黑帽手段快速做排名和收錄,所以,這就將所有人拉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不管你是誰,都得老實按照常規的方式建站,不然等你的只有被K站一個結局,一旦被K站,等於前期努力付諸東流。
而常規出海做網站最大的難點,其實不在於SEO和建站,因為SEO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可言,所有的玩法都被寫在Google官方文件裡了,官方的文件就是Google最佳的實踐。
建站方面,因為有了AI,所以也不是什麼難題。
真正拉開差距的是耐心,因為Google和百度一樣,對於新站會有三個月左右的沙盒期,所以前三個月很難看到正反饋,三個月後就算有了流量有了收益,但是這個收益能不能維持你的伺服器成本,和打平你的時間成本還是另一碼事。
所以,出海做專案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打算。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對於AI程式設計做應用這件事,有一定的興趣,不反感,不抗拒,能夠讓我有自驅力去學習相關的技能。
因為我做IP這些年,發現很多人做專案,如果完全以賺錢為目的,90%以上的機率都拿不到結果,總會在過程中遇見一些短期無力解決的問題,然後放棄。
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年內連續做了好幾個專案,都沒賺到啥錢,我過去也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這個專案有點機會,就盲目幹了,結果是賺了一點錢,但是從終局來看,完全是浪費時間。
所以,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且賺錢的事,很重要。
另外,出海這件事,我覺得自我真正開始做後,也沒有覺得那麼難,在付出的心力和精力上,也沒有比以前做的那些閒魚、小紅書一類的虛擬、搬磚專案高到哪裡去。
所以,在難度相當,付出時間、心力相當的情況下,我與其花時間去搏那一個月做到行業最牛逼不過幾萬的收入,為什麼不去將時間、心力投入在回報率更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