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個分⽔嶺。
但芊媽說的這道坎⼉,可不是學習,⽽是近視

從我觀察到的,到身邊朋友的孩⼦,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
我身邊的閨蜜們,8家10個孩⼦,三年級以上還沒近視的,⽬前只剩唯⼆的2個了。
我⼀閨蜜⼉⼦五年級,查完視⼒班主任在家⻓群說,班⾥近視和不近視的⽐例,已經⼀半⼀半了,讓家⻓引起重視。
💔p.s:可能看著沒有這麼誇張,是因為近視的孩⼦,⼀部分戴ok鏡,晚上戴⽩天摘,不說根本看不出來近視;還有⼀部分不戴眼鏡的,怕戴上就摘不下來了,硬抗。(👇找張網圖給你們直觀感受下)

這不前陣,⼜㕛叒⼀朋友跟我說,她⼉⼦三年級剛開學,也被白大褂“宣判”近視了。
她們全家都接受不了,說孩⼦也不怎麼玩電⼦產品啊,怎麼就近視了呢😭
但你家芊芊每天都玩電⼦產品,初二了眼睛還那麼好,芊媽你有什麼絕招嗎?

⾸先我要說的是,我個⼈感覺是有遺傳原因,我家從我爸媽,我公婆,我和我⽼公沒有戴眼鏡的⼈。

在這個基礎上,再注意選對預防的⽅法,就會保持的更好。
其實預防近視並不難,我10+年給芊芊護眼的心路歷程,就是“遵醫囑”過日子:
儘可能做到從源頭上預防(這塊要展開的⽐較多,攻略部分芊媽⼿把⼿教你們🥰)
因為保護芊芊視⼒,我前期勤快(其實也不⽤費⼤⼒⽓啦),是為了後⾯偷懶


我⼏個閨蜜孩⼦近視戴ok鏡的佔90%,每次例行視力檢查、ok鏡、護理液、潤眼液費⽤,加起來1年⼩30000打底,戴10年就是一輛好車錢啊😔

而且每天還得當孩⼦的“連體嬰”,給孩⼦摘戴ok鏡

畢竟被孩⼦弄丟或弄碎1⽀美國CRT的鏡⽚,7400元就沒了

蒼天饒過誰啊!

⚠️但是這⾥還是再強調,預防不代表100%不會近視
我個人覺得遺傳會佔很⼤因素,透過預防可以⼀定程度去減輕,不⾄於特別糟糕。
如果真不注意,即便遺傳基因再好,眼睛也是扛不住的。
像我其中⼀位閨蜜,她說她⽼公⼩時候就趴著寫作業,現在40歲了,倆眼還是5.0(畢竟這種天選之眼也是極少數

)
到她閨⼥這,可⽐⾃⼰那會注意孩⼦坐姿,也嚴格限制玩電⼦產品的時間。
即便這樣,她閨⼥三年級時說看不清⿊板,結果⼀查視⼒,已經近視200度了

到咱們孩⼦這⼀代,是⼀個讀屏時代⾥,會⽐以前更費眼睛。
所以,保護眼睛,⼀定是預防>基因>治療(❗️因為⽬前來說,近視是不可逆的)

不過,孩⼦已經近視的,也不⽤焦慮。咱們就儘量做好預防,爭取不要讓它繼續發展。
所以,咱們越早重視護眼,是為了避免孩⼦發展成⾼度近視(畢竟不少⼤學專業,近視就是第1道⻔檻

)

今天,芊媽就奉上10年+的⼼⾎總結,把預防融⼊到⽇常⽣活中,從源頭上去預防。
另外,👇 ⻓按圖⽚識別,加芊媽⼩助⼿,我也不定期在圈⾥分享護眼⼲貨給⼤家~


芊媽教你平時⽣活上做到這2點,可以多維度護眼,但⼜不⽤花⼤⼒⽓:
-
要想眼睛變得⽪實,每天⼀定要讓眼睛“鍛鍊”
-
⽣活⽤品儘量多⽤對眼睛友好的
⚠️芊媽提前說下:
❗️咱們⼀定要先區分視疲勞和近視,不良的⽤眼習慣,會造成視疲勞。
這種疲勞得不到緩解,⻓期累積,就會導致近視(當然近視也有遺傳等因素造成的)
❗️視疲勞是可以及時緩解的,但近視⼀旦發⽣是不可逆轉的。

所以,咱們平時多加註意,肯定⽐什麼都不做要好。
👁️要想眼睛變得⽪實,每天⼀定要讓眼睛“鍛鍊”
我每次帶芊芊例⾏檢查視⼒,白大褂都千叮嚀萬囑咐,多戶外,勤望遠。
我研究透了才明⽩,戶外、望遠做不對,等同於⽆效。

其實,白大褂說的戶外和望遠,底層邏輯就是,為了給眼睛“鍛鍊”。
因為眼睛的睫狀肌就像彈簧,⻓時間+近距離⽤眼,會被拉⻓。
時間久了,僵住了,彈性變差,眼就會累,就是白大褂說的視疲勞。

那怎麼緩解呢?
👉🏻戶外多玩球類遊戲,每天2⼩時或每週14⼩時要達標
像芊芊⽩天學校,課間操和體育課加起來,戶外能有1個半⼩時了。

以前補⾜白大褂建議的戶外2⼩時,我是帶她跳繩或跑步。

但wei⼀就是,身體鍛鍊強度能達標,但眼睛鍛鍊強度不夠,她晚上偶爾還會說眼睛酸、累。
所以,在家鍛鍊的那半⼩時,我重點就放在了給眼睛“鍛鍊”上。

後來,就換成這款帶出去更方便的對接球了。
比如我閨蜜兒子放學戶外眼睛追球時,睫狀肌就需要不斷的收緊和放鬆。

我閨蜜閨女也是每天玩會⼉,睫狀肌強壯了,靈活了,⻓時間⽤眼就不那麼愛累了(⼜跑⼜顛的身體也鍛鍊了

)

所以,單就鍛鍊眼睛這⼀點,球類運動相⽐跳繩、跑步等,效率更⾼點,也更有意思點。
👉🏻戶外很難達標時,就⽤原理類似的⼯具補⾜鍛鍊強度
但作業多、鬧天、不能堅持戶外時,也別擔⼼。
⽐如芊芊和我閨蜜家孩子們出不去時,會⽤10分鐘這個復⼒拍,補⾜戶外放鬆眼睛的需求(也叫翻轉拍或反轉拍)

因為復⼒拍的原理是,透過⼀組200°的正鏡,和⼀組200°的負鏡,交替看。
每⼀次換鏡,相當於模擬望遠和看近交替看,睫狀肌能從模糊對焦成清晰。
但它屬於短時間、⾼強度的睫狀肌鍛鍊,所以每天只⽤10分鐘的效果,能抵上戶外補⾜的時間了。

復⼒拍到後期就是:越堅持⽤,就越好堅持!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像我閨蜜⼉⼦近視帶ok鏡,堅持⽤3個⽉後,眼睛識別速度明顯⽐以前快得多。
以前花10分鐘費勁吧啦的看幾個來回,現在2分鐘搞定!(孩⼦堅持⽤1年多了,現在每天就這麼練著,前陣例⾏查視⼒,雙眼1.0)
最初我們都用帶底託那款,但今年我給芊芊(包括閨蜜的孩子們)都換成了這款電動的。
孩子只需要把鼻尖頂在裝置上,1秒開始練習。



而且它還有“鼻尖定位專利”,眼鏡與鏡片間的距離也相對更固定。


雖說是手持的,但輕的跟拿個放大鏡似的(從芊芊到我身邊閨蜜的孩子接受度都挺高的)

我這位閨蜜的⼉⼦戴ok鏡,⽤低濃度阿托品的同時,還要⽤復⼒拍?
就因為阿托品有輕微散瞳效果,和ok鏡疊加⽤,預防近視效果更好。
但⻓時間來⾃阿托品這種外界的輔助,會讓睫狀肌⾃身調節⼒會下降。
所以,⽩⼤褂給我閨蜜的建議是:⽤復⼒拍增加睫狀肌⾃身調節的能⼒。

像芊芊,和我3位閨蜜家孩⼦,我們⼏家⼀直⽤復⼒拍1年多了。

已經近視的閨蜜閨⼥,戴OK鏡半年,右眼視⼒就從1.0掉到0.8,但是測量眼軸,只增⻓了0.03,也就是近視度數⼏乎沒變。

另⼀位閨蜜⼉⼦遠視儲備不⾜了,遠視儲備只剩50°了,9個⽉再查,遠視儲備反向增加到75°了。

還有假性近視未配鏡的閨蜜閨⼥,最初查視⼒是0.8,3個多⽉後,再散瞳查視⼒已經恢復到1.0了。

當然我們不光是⽤復⼒拍輔助,也是好的⽤眼習慣儘可能多維度跟上,否則⼀切都歸0。
👁️⽣活⽤品儘量多⽤對眼睛友好的
芊芊之所以堅持的好,是因為這些⼯具,真就是平時過⽇⼦必須⽤的。
我先問問,誰家還沒有學習燈呢?
👉🏻我選學習燈時候,會看這3點,對眼睛更友好:
1、頻閃⽐低於8%
2、藍光RG0等級
3、⾊溫4000k以下且亮度均勻
我前⼏年學區房和我家前後腳裝修,我基本就是依照這3條標準選的。

⽐如這款中科學習燈,學區房那邊主燈亮度夠⽤,我就選了這個不佔地的當檯燈⽤。

因為它引數符合我標準的同時,還有抑制眼軸過度增⻓的專利,就有點絕絕⼦了。

⽣活⼩能⼿如我,但是!我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

。
因為芊芊只週末住家這,所以我沒算計好,主燈裝暗了,就⼀步到位換了這款德國銀河燈。

為什麼說⼀步到位呢?
因為它⼀燈兩⽤太⾹了!它照明屬於⼤⾯積優質背景光源,既能當學習檯燈,⼜能當⼤燈。

學習環境解決了,防⽌孩⼦⻓時間、近距離⽤眼也很重要。
👉🏻提醒互相嫌煩,不管還不⾏,就讓護眼⼯具代替咱們
咱們為孩⼦眼睛好,結果就是雞⻜狗跳。任其發展,⼜會徒增⼀份焦慮😥
這時,我就會選在某⼀⽅⾯能代替我的⼯具,讓芊芊⾃⼰做主,她就配合多了。
⽐如防⽌芊芊趴著寫作業,這款矯姿帶⼒度夠強(想彎腰駝背很費勁),⽐我5分鐘⼀提醒,她更能接受。

但存在感低她能配合⽤,像我閨蜜家⼩事⼉孩也能配合⽤,趴著寫作業的情況看著好多了。

👉🏻眼睛平⽇的養護,選孩⼦接受度⾼的
讓芊芊吃飯都難,吃對眼睛好的⻝物,就更別提了。休息時做個眼操吧,也難於上⻘天😤

後來,護眼上我不厚道的運⽤了⼈性的弱點,讓芊芊怎麼舒服怎麼來

⽐如芊芊不愛吃菜,我就給她這款葉⻩素軟糖當零⻝吃。

1顆就能滿⾜葉⻩素的攝取量(我家這款是其他⼤部分品牌2顆的量)

⽐如眼操死活不做,我就讓她⽤這款眼部按摩儀。

5分鐘就能來個護眼⼤保健:⽓壓按揉+熱敷+震動按摩(⽐⾃⼰瞎糊弄做眼操效果好太多🤣)

像現在天熱了,也會讓芊芊和這款葉⻩素眼貼穿插⽤。

貼上3分鐘,冰冰涼涼的倍⼉舒服,閨蜜閨女自己堅持的美著呢


最後芊媽再囑咐⼀句:即便這些⽅法已經是相對省時省⼼的,但是也不要過度焦慮哈。
不要把這些變成孩⼦的負擔。喜歡的就多堅持,不喜歡的就少弄點。
我們越放鬆,不把每件事都如臨⼤敵,孩⼦反⽽會更願意配合🎉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61真的能帶孩子走進“空間站”,就靠這本2米多長的全景立體書(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女兒初二也沒近視,自用兩年電動反轉拍後,我換了款更好用的(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讓女兒背書更快更好的神器出現了,即時返聽真的更好記憶(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