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有人伸出元手

一個月前駐美大使說我們準備戰鬥到底。
當時蠔腩就想起喬峰在聚賢莊端起酒說大家對飲一碗,從此以後,往日交情一筆勾銷。我殺你不是忘恩,你殺我不算負義:
天下英雄,俱為見證。
沒想到,大洋彼岸萬稅王還是不信邪,直接開啟了徵關之治。天下英雄肯定沒有看過《天龍八部》,否則不會因為站太近濺了一身血。好在大家反應都很快,有的硬跪,有的軟跪,還有的嘴上硬膝下軟,只有中國直接決一死戰,給美國上了對等關稅。
蠔腩看得心潮澎湃,但是有個問題實在想不明白——美國個人消費佔全球的3成,中國佔1成;中國的工業生產佔全球3成,美國佔1成。萬稅王這樣掀桌子,美國百姓和中國的工廠怎麼辦?
美國百姓倒還好說,墨西哥的毒販已經不幹老勾當了,因為走私雞蛋方便又賺錢。是時候讓美國朋友感受一下海面上大飛亂跑的感覺了。
那麼,中國的工廠怎麼辦?
1
萬稅王第一次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還是2018年,那一年也開了一次民營企業家座談會。
那時候黃仁勳還是米粉,中國電商領域的三大創始人在陸續退休。馬化騰那時候也在財報會上談AI產業方向,其實就是沒什麼方向。局面雖然寡淡,但還不算太差。
7年時間,地覆天翻。
馬老師回來了,他說阿里會改,然後在座談會上和領導握了手。劉強東也回來了,除了對內整治,外賣業務直接對線上了王興。最近他發朋友圈說快遞員外賣員五險一金的所有錢都是京東出,這一套拳法真是打得王興一聲不吭。
局面剛熱鬧起來,沒想到萬稅王就給大家來了坨大的。全球股市一片哀嚎聲中,各個國家都開始建自己的關稅牆。徵關之治的第二天,拼多多宣佈了千億扶持計劃。
這麼多計劃裡,蠔腩就覺得這個直接數錢的扶持計劃好,不僅因為它切中要害,還因為它被外媒廣泛批評過。
如果你係統地看過A股上市公司的統計就會發現,上市公司每年收到的直接國家支援高達兩三千億人民幣。外國朋友甚至把咱們政府對企業的支援加總算了筆賬,說每年咱們補貼工業資金佔GDP的:

5%。

外國朋友跳著腳叫罵,說這不公平。笑話,你有能耐你也貼唄,國際開發署沒了,罵我們可沒有補貼。
有別於這些規模很大,抗風險能力強的製造企業,中國還有很多活躍在消費毛細血管的小工廠。為什麼拼多多拿錢出來補貼這些工廠,還要從中國電商的業務模型說起。
2
電商行業一開始非常簡單粗暴。
聚攏一批賣家,然後想方設法吸引買家,促使二者發生交易,最後保障線下履約,就這樣週而復始即可。
中國電商巨頭們成功之後,喜歡用各種黑話描述自己的業務,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斷刺激買賣雙方發生交易。
關於這個問題,王興幾年前談過一次。他說高頻(應用)比起低頻是有天大的優勢,因為你獲得的與使用者接觸機會更多。王興說的這個高頻勝低頻其實適用於大部分線上資訊匹配,線下履約的行業。
對於電商巨頭們來說,過去20年阿里和京東完成了支付工具和物流的基礎建設,推出了無數的購物節,在培養使用者,打牢基礎方面做得可以說是很棒的。
後來阿里此前透過不斷地收併購,希望在線上線下豐富自己的業態,電影、超市甚至傳媒等等都有涉及。而京東除了一直在自己的供應鏈上下功夫外,在和主業有相關性的領域,也會跟隨阿里的腳步搞一搞。
電商最本質的盈利方式是靠交易抽傭或者收商家的廣告費,所以大家看過去熱熱鬧鬧的各種購物節和線上線下商戰,電商平臺們越做越重,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頻率,使用者花錢多了,才好問那些大品牌收錢。
時間長了,中小商家和使用者倒是無所謂了。反正格局已定,真金白銀還是大品牌們貢獻的。
十年前的雙十一前,京東推出了一條廣告片,學跳舞的女兒,拿著DV記錄的父親;懷孕的老婆和做清蒸魚的老公;兩個白領閨蜜在一起買買買……
就是這一年,京東把“多快好省”的Slogan改成了“只為品質生活”,這一看就是500強出身的CMO喜歡的字眼。
雖然京東很快就摒棄了這個Slogan,但企業界對這種消費分層方法樂此不疲。
企業堅信消費是分級的,有錢人買奢侈品,中產階級追求品質,普通人圖便宜。這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當了幾個小時中國首富的雷軍為什麼整天吃盒飯,馬斯克為什麼不買房?乾隆為什麼吃驢肉火燒呢嗎?
你們按照財富水平把使用者分成三六九等,這樣對嗎?
3
前兩天加州州長髮了個影片,他說萬稅王並不代表所有美國人,尤其是加州民眾,加州支援全球貿易關係的穩定:
請別報復我們州。
加州州長辦公室在一份宣告說,如果那些商品每次跨境都被徵稅,最終產品的價格將會上漲,並最終轉嫁給加州的消費者。這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半導體到航空航天和汽車產品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這說明啥,這說明美國的正常朋友,他們的過日子需求也很正常。老百姓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工廠能拿到穩定的訂單給工人們發工資,僅此而已。
所以我說拼多多之前的百億補貼和這次的千億扶持都是極好的。
消費是從個人需求出發,打慣蛋和刷影片都是打發時間;喝咖啡,都是提神。
如果人的需求是平等的,那麼供給也應該是平等的,規則就更應該是平等的。
不去區分消費者的貴賤,平等而高效地向他們展示商品資訊流,讓他們自己決策要不要買。
什麼品牌、白牌、工廠、個體戶,到了我這兒都是浮雲,我只看是否擁有足夠的開放性和主動性去洞察消費變化,提供同品類具備競爭優勢的產品和服務,高效匹配使用者需求。
什麼GMV、廣告收入、客戶關係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交易效率高,使用者消費需求和工廠的生產供給絕對可以自洽。
透過補貼讓消費端讓使用者覺得實惠,生產端讓工廠覺得有賺頭,交易頻率自己不就提高了嘛。平臺只要穩守平等和公平原則,就不會有問題。
當所有人都在研究為什麼2024年,阿里、京東的營收增速只能做到5.8%6.8%,而拼多多能做到59%的時候,不妨想想大家是不是一個基因。
4
今年2月,字節跳動電商業務負責人康澤宇在All-hands全員會議上透露,2024GMV幫助抖音電商市場份額提升,基本到了行業第三的位置,僅次於阿里和拼多多
人人都說抖音是電商新銳,貓狗拼是老一代。但蠔腩一直認為拼多多才是:
電商新勢力。
他們很早就說過自己是人的邏輯,透過拼團瞭解人,透過人和演算法推薦商品。拼多多APP裡幾乎沒有搜尋,也不設購物車,你可以想像把今日頭條下的資訊流換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這種資訊就是商品,商品就是資訊的理念和位元組是高度一致的。關於位元組成功的原因,張一鳴差不多十年前就總結過:
提高分發效率、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這是最重要的。
邏輯差不多一模一樣。
今年騰訊發年報的時候分析師們問馬化騰,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你跟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挨著坐,交流了沒有?
馬化騰說交流了,非常敬佩這個市場上出現了這麼一家獨立、真正開源且非常自由的產品。
多餘一問,沒看馬化騰腰也不酸了,腿也不軟了,親自兼任元寶的產品經理了麼?內嵌Deepseek給元寶帶來的潑天流量到現在還沒消化完。
而且你看騰訊現在多接地氣,在縣城、鄉村等下沉市場元寶在到處刷牆
還是那句話,如果人的需求是平等的,那麼供給也應該是平等的,規則就更應該是平等的。
AI平權、社交平權、資訊平權、需求平權,時代也在不斷湧現出衝擊傳統商業規則的企業。
這一切,是新一代企業家們相近的認知和理念,還是科技驅使下的時代必然?
這些我回答不了。我只知道使用者就是這樣一點點聚在一起的,沒有使用者你講什麼流量,什麼變現,什麼戰略?
要相信你的使用者是敏感且聰明的,他們可能不富裕,但他們絕對知道誰最公平,誰對自己最好。這中間沒有任何模糊地帶,在被稱為消費者、使用者、流量之前,他們首先是個人。
前兩天段永平說:
誰當選還不都得讓老百姓過日子?!
這話不知道萬稅王識得唔識得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