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裝商家,決定更換跨境平臺

來源丨聽筒Tech(ID:tingtongtech)
作者丨艾莉亞
編輯丨小   聽
圖源丨Midjourney
“一覺醒來,又要加稅!”對於女裝跨境商家猛哥而言,儘管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但特朗普2月27日宣佈的新關稅政策,於他而言,又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重磅炸彈”。
美東時間2月27日,特朗普宣佈,自3月4日起對亞洲大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10%的關稅。與2月4日徵收的10%關稅疊加,累計關稅達到20%。
對此,猛哥直言,“沒法玩了,如果T86政策(小額豁免)再終結,對我們現在的出海模式而言,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是時候加快重新評估平臺的節奏,並做出抉擇了。”於猛哥而言,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儘快重新選擇新的平臺,更換過去賴以生存的跨境模式。
猛哥在廣東番禺有一家女裝工廠,過去多年,他高度捆綁某快時尚女裝跨境平臺,憑藉“小單快反”模式,賺得盆滿缽滿。猛哥承認,自己是吃著平臺紅利“長大”的。
但如今,猛哥計劃離開。他告訴作者,近兩年來,在該平臺上,他的利潤越來越低,高度捆綁的模式,甚至成為他發展的枷鎖。
更重要的是,美國搖擺不定的關稅政策,對猛哥所在的平臺,產生了致命的威脅。儘管平臺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但在猛哥看來,當前形勢下,重新評估各大出海的平臺並作出選擇,才是最優解。
從今年春節開始,猛哥便著手調研其他渠道,不僅僅是跨境平臺,也包括獨立站和國內渠道,他計劃今年上半年儘快完成平臺轉移。
“現在看來,上半年都晚了,必須儘快推動了。”猛哥坦言,他準備3月份儘快開始著手做平臺遷移,“先去其他平臺做一些嘗試,再逐步完成遷移。否則,就是等死了。”
對於離開助力自己成長的平臺,猛哥並不愧疚,在他看來,商家是趨利的,“忠於平臺”,無異於“以愛發電”,“商家要生存,就會擇木而棲,這並不奇怪。”
吃平臺紅利長大
猛哥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自記事起,他的家族便一直在做外貿生意。設計出身的猛哥,接手家族生意後,盯上了女裝外貿。
時至今日,猛哥依然記得剛涉足市場的火爆,“2010年左右,廣東一帶的女裝外貿生意非常火,利潤也高。”
正是那幾年,猛哥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品牌,組建了一個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在當時的女裝外貿商家裡,算是中上規模。”
但隨後的幾年,猛哥的工廠遇到了瓶頸,先是海外快時尚市場迅速崛起,猛哥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不得已之下,和周邊諸多女裝工廠一樣,猛哥做起了貼牌加工生意。
但貼牌加工的生意並不理想,再加上猛哥前幾年急於猛進,投入大量成本用於擴大規模,很快,猛哥便難以為繼。
猛哥告訴作者,彼時,最大的困境便是高庫存和回款難,由於貼牌生產的量難以估量,高峰時,猛哥曾一度壓下數千萬元的貨款。
2017年,急於尋求新出路的猛哥,敏銳地抓住了一個新的機遇,入駐了彼時迅猛增長的某快時尚出海平臺。
“小單快反”模式,是猛哥選中該平臺的重要因素。他算過一筆賬,即便是前期只有幾十單,也總比之前的虧損強,“最重要的是,我做過評估,當時該平臺正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對商家的扶持也很大,大機率能吃到一波紅利。”
誠如猛哥所想,在此後的幾年,猛哥確實吃到了該平臺的紅利,而且在平臺的扶持下,賺得盆滿缽滿,其家族產業,也從過去的年純利幾百萬元,到高峰時年純利超千萬元。
“每年都會產生爆款。剛開始,每年能產生幾款爆款,最多的一個款式,做了超百萬件。”猛哥直言,“雖然利潤低,但量大啊。”
非爆款外,有些基礎款,還可以實現“持續銷售”。猛哥透露,他2020年做過的一個基礎女T恤,至今都有可觀的銷量,“這種持續的銷量,可以減少我們不少成本。”
猛哥認為,在“小單快反”模式下,最大的優勢便是,庫存壓力“幾乎為零”,這也讓他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另外,由於平臺制定了規範化的結賬方式,最快7天結賬,最慢在一個月內也會結清貨款,這也讓過去備受“追款”折磨的猛哥大呼“痛快”。
猛哥簡單算過一筆賬,從2017年入駐平臺,到2021年,他的工廠基本上每年保持了30%-50%以上的增長,“2019年,我們的利潤甚至翻倍了。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
競爭加劇,增長乏力
不過,當一個市場做大後,勢必會引來競爭者,跨境出海這個賽道亦如是。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猛哥發現,生意慢慢不好做了。最直觀的便是爆款機率,和爆款的量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2022年上半年,我們工廠平均每個月能產生一款爆款,每款最低的量基本是50萬單起。”但猛哥發現,從當年的7月份開始,平臺先是爆款的量出現了下滑,“7月份我們工廠產生了兩個爆款,但每款的量不到30萬單。”
最初,這種情況並沒有引起猛哥的重視,他認為很有可能是偶發現象。但後來與同行交流才發現,不少同行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有一位做比基尼的同行,爆款的量甚至出現了對半折的現象。”
猛哥告訴《聽筒Tech》,這在剛開始的幾年,並不多見,“要知道,比基尼在該平臺,是銷量非常高的單品。”
很快,猛哥發現,爆款的機率也在減少。“2022年下半年,我們工廠連續三個月沒有產生一個爆款。”這是自猛哥入駐平臺扎穩腳跟之後,從未發生過的事,“以前最多也就一個月沒有爆款。”
更令猛哥擔憂的是,工廠的成本也在增加,“我們發現,平臺退單率在增加,且處罰力度也在加大,很多情況下,我們甚至不明緣由,便受到了處罰。”
出於擔憂,猛哥與平臺對接人進行了溝通交流,平臺對接人認為,是猛哥的設計跟不上時尚步伐,導致爆款率降低。至於處罰,則是由於工廠自身存在問題,出現了違規現象。
但猛哥並不這麼認為,“過去多年,我們都是緊盯著歐美時尚進行設計,我們甚至每年會派設計師去不同時尚週。”
基於此,猛哥在與同行交流的同時,開始對市場進行調研,發現了問題所在,“很顯然,平臺面臨了競爭壓力,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誠如猛哥所言,2022年開始,跨境出海平臺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首先便是平臺的競爭加劇。在中低端女裝市場高速增長的吸引下,傳統平臺和新平臺相繼加大投入,如亞馬遜與沃爾瑪便透過自營品牌和物流優勢,在中低端服飾領域與猛哥所在的平臺展開直接競爭。
一些本土快時尚品牌也在爭取市場份額,在透過“近岸生產+本土化營銷”縮短交付週期,削弱了平臺的時效優勢。
其次,平臺自身營銷和品牌推廣的不斷投入,也加大了平臺的成本,這也一定程度上開始蠶食商家的利潤。
一組資料也驗證了猛哥的猜想。根據Morning Consult Brand Intelligence的研究,從該快時尚平臺購買產品的美國Z世代女性的比例,從2022年5月的峰值54%下降到當年9月的39%。
到2024年,猛哥的生意更是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024年,我們工廠的利潤僅剩下幾百萬(元)。”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猛哥有了轉移平臺的想法。
前景難料,脫綁平臺
“如果現有平臺生存越來越艱難,你還會捆綁在這個平臺上嗎?”
這樣的問題,對於猛哥而言,並不難回答,“當然不會。這個平臺不賺錢了,肯定會找新的出路。”
如果說2024年,猛哥還只是考慮轉移,那麼在2025年春節,猛哥更是堅定了這一想法。
“春節的時候,美國新的關稅政策對我們這些高度依賴平臺生存的中小商家,衝擊頗大。”猛哥坦言,整個春節期間,他們都沒有休息。
“第一次下達取消’小單豁免‘的關稅政策後,我們就有一批幾百萬(元)的貨壓在了海關。”猛哥告訴作者,此前,TikTok封禁風波的時候,他們雖然有同行在討論,接下來可能會有風險,但並沒有意識到,風波來得如此之快。
“雖然幾天之後便恢復了,但這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警醒。”猛哥和同行們意識到,“‘小單快反’模式,或許行不通了!”
猛哥他們做過計算,如果新關稅政策疊加,再加上其他成本,以他們的規模,在現有基礎上,每年估計會增加超千萬元的成本,“這誰受得了。”
“雖然平臺跟我們強調,合作的物流商很多,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誰不擔心政策有變。”猛哥直言,“即便是平臺會想辦法解決,但最終這塊成本,勢必會釋放到商家身上。”
“最簡單的辦法是漲價,但在現在的平臺,漲價就意味著失去競爭優勢。”猛哥表示,綜合評估下,無論現在的平臺採取哪些措施,新關稅政策下,對他們目前的模式,都是致命的打擊,“如果清關週期加長,快時尚的核心競爭力也會失去。”
最近,猛哥從同行打聽到一些訊息,據稱平臺有計劃透過轉移供應鏈來解決潛在的風險,但猛哥認為,“那些措施,風險根本不可控。“
猛哥告訴《聽筒Tech》,據訊息稱,平臺有計劃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到越南,“他們說,平臺已在越南那邊建了倉庫,並計劃於6月份將30-40%的訂單轉移至越南生產。”
據猛哥打聽到的訊息稱,“對於在越南當地建廠商家的訂單,平臺將以125%的價格收購;而國內未在越南建廠的服裝商家,可能就會被砍單。”
雖然猛哥目前尚未收到這樣的訊息,但他認為,這樣的措施,“非常可笑。”
在猛哥看來,先不說去東南亞建廠是一筆巨大的投入,即便是商家能夠承受,“但越南現在的供應鏈水平,怎麼可能和廣東相比?”
更重要的是,猛哥直言,“如果美國同樣對我們在其他國家生產的商品徵收關稅,那所做的努力,都是‘打水漂’。”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猛哥決定,在今年上半年儘快完成平臺轉移,“我正在對市場上其他的跨境平臺,甚至對獨立站也進行了評估,最終會挑選合適的平臺進駐。”
同時,猛哥坦言,此後,他可能不會再繼續高度捆綁平臺,“我們會嘗試多平臺運營,也不會侷限在國內的這些跨境平臺,也會考慮海內外其他平臺的入駐。”
“我們也會考慮轉移市場,不再侷限於歐美市場。”猛哥表示,接下來,他會重點考慮韓國和東南亞市場。
猛哥承認,與過去相比,他考評平臺的標準變了,“以前,誰能帶我賺到更多錢,我就去誰那。”
如今,猛哥最先考慮的是,這個平臺能否讓他的貨走出去,其次,才是能賺到錢,“接下來,我要去的平臺,要有更好的綜合實力,更合規,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能夠靈活運轉。”
猛哥承認,這一仗,於他而言,又是新的開始,但他認為,希望很大,“畢竟,放眼全球,中國商家的供應鏈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在哪個平臺賺錢不是賺錢?”
(文中猛哥為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