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徹底把Sir給整不會了。
熱門漫畫改編(全球觀看人數過12億),高額製作費用(單整合本高達30億韓元),一度刷爆朋友圈的《甜蜜家園》在三年之後終於出續集了——
甜蜜家園2

實打實的年度期待之一。
可。
誰能想到,三年啊,原班人馬,臺前幕後那麼一大幫子人,努力整了三年的結果,唯一的看點居然只是:
什麼都不穿的宋江,什麼都不穿的李陣鬱,什麼都不穿的李到晛!


(哦對了,主演宋江倒是上了好多次熱搜,可惜都是靠隔壁的那部《與惡魔有約》上的,與《甜蜜家園2》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為什麼“年度期待”突然就變成了“年度爛劇”?
以及我們在看喪屍片時,究竟想看到的是什麼?
帶著這兩個問題。
今天Sir就帶你去感受一下,沒活硬整的後果,到底是什麼樣的。
01
老實說,《甜蜜家園》第一季最吸引Sir的不是它那超大尺度的恐怖場面。
而是它對“怪物”的設定。
第一季並沒有一開始就挑明大樓裡的人為什麼會變怪物。
直到,有人發現如果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慾望,那麼就會變成什麼樣的怪物。
也就是說,怪物其實是人類慾望的隱喻。
例如第一季中的肌肉怪物,在之前他是一個瘦弱到時常被人嘲笑的人,所以他的慾望是擁有一身強健的肌肉。

例如大眼怪物,之前的慾望是偷窺別人。
說白了,怪物其實象徵的是那些被慾望征服的人類。
所以它們很瘋,瘋得像一隻只喪屍。
而男主出現了,他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怪物,介於人類和怪物之間。

他具有怪異的自愈能力,是大樓里人類的“救命稻草”,經常被使喚去外面收集生活物資。
也因為他沒有怪物化,所以他不會傷害人類,但對大樓裡的人來說,他就是一顆風險不明的“炸彈”,每次在外面替眾人收集完物資後,回到大樓之後都會被隔離到一個房間。
所以第一季吸引觀眾的,不光是男主的最後選擇,還有人類在面對怪物時對同類的自私狹隘或英勇犧牲。

△ 第一季裡為眾人犧牲的牧師
這就是第一季的劇情張力。
其實,這樣的故事在第一季時就已經講到頭了,在原版漫畫裡,也是在眾人逃出公寓後便劃上了句號。
所以可想而知。
第二季和第一季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故事沒有原著打底,而變成了純原創。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原版漫畫的故事已經講得夠完整了,那麼主創依然想拍第二季的內容,該怎麼辦?
編劇的做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向前邁一步。
首先,他們要留住第一季的觀眾。
於是這一季的時間設定在了第一季故事結尾後的37小時。
大反派附身怪附身到疤面男身上,把男主帶往了當初自己被人類切割分屍的實驗基地。


他要讓男主感受人類的殘忍然後徹底黑化。
結果男主不是黑化,而是在試驗基地與附身怪打鬥的過程中,莫名其妙就被附身怪石化了。

男主暫時下線,附身怪也消失,前三集完。
其次,它要開闢新的
角色和故事線,把觀眾吸引到下一季。
於是從第四集開始。
編劇啟用了“人類清除計劃”這種騷操作。
韓國總理認為,把所有人類殺掉,這樣就不可能有人成為怪物了。

於是導彈按鈕被按下,建築被夷為平地,人類被迫轉入地下生存。
當然,韓國總理按下按鈕後也被反對者幹掉。
後面鏡頭直接一晃——一年後。
人類在地下避難,此時維持秩序的是自願保護人類計程車兵組成的烏鴉軍團。
人類一如既往地具有劣根性,自己在同伴面前推卸責任,卻吐槽軍隊沒有保護好人類。
而主角團的故事則零零散散被拆成了好幾條線,但目標都大差不差,就是找自己的親人。
然後,第二季結束。
是的,就是這麼突兀,就是這麼割裂,就是這麼混亂,以至於會讓你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劇集啊,這分明是第一季彩蛋+第三季預告片的雜交體。
更重要的是,為了把觀眾硬往第三季拖,第二季死活就是不把故事講徹底,多條支線明明可以講完,但條條都給你留足懸念。
比如芭蕾女在第一季結尾痛失自己的哥哥。
但她不相信哥哥變成了怪物,因為在最後時刻,哥哥說了一句還會再回來。
於是在這一季,芭蕾女自始至終都在地面上找哥哥。

結果你猜怎麼著,直到最後一集,他哥哥才從一個怪物蛋裡孵出來,並且邪魅一笑。

這個笑容一看就很有故事,但拖了這麼久等來的竟是下回分解,這一季就是不告訴你。
還有作為故事中最重要的烏鴉軍團,肩負著保衛地下人類的責任,而他們為了找一個叫容錫計程車兵冒險來到地面。
而且為了計劃重回地面找容錫,劇集整整從第五集鋪墊到了第八集。

按理說,鋪墊了這麼多,烏鴉軍團計劃了這麼久,這個士兵應該是之後劇情的“關鍵先生”,總得發揮什麼作用才對。
找到之後。
這名士兵卻對戰友說——
那些東西根本不打算放我們走

但他說的“東西”指的是誰?
到最後一集了,依然沒有給出答案。
因此。
從觀感上來說,便會覺得整部劇節奏緩慢、沉悶,前後劇情的割裂也導致觀眾對一些細節的設定完全摸不著頭腦。
豆瓣5.2的評分,的確名副其實。
02
除了用多條支線營造整季懸念這種划水方式。
這部劇真正讓觀眾失望的是,“怪物”在故事情節中的內涵變了。
而且可以說,是變得更單薄了。
“怪物”當然首先指的是人的慾望。
第一季中,慾望讓人怪物化,變成瘋批一樣的怪物。
而在第二季,出現了被怪物感染卻沒有怪物化的新角色,他們沒有怪物那種恐怖的身形,他們跟人類一模一樣。
那麼,如果他們是“怪物”,他們到底“怪”在哪裡?
於是,這一季的做法是,“怪物”是親情中纏繞著的死結。
一部怪物喪屍片,變成了家庭倫理劇。
比如俊逸和他母親的那條故事線。
俊逸先天有些呆傻,而她的母親則飽受病痛的折磨。
一次,俊逸要求跟隊伍一起去地面執行任務。
母親知道後哭著責怪俊逸這麼危險為什麼要去?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懂事?

俊逸拿出一個盒子,開啟后里面有好幾顆破碎的牙齒。
他說他其實知道母親因為疼痛咬得牙都碎了,所以冒險回地面其實是為了給母親收集止痛的藥物。

母親感動得差點癱倒在地。
之後俊逸被怪物感染卻沒有怪物化,但他的行為變了。
有人告訴他,人死了就不會感到痛苦了。
於是,俊逸整天唸叨著母親死了就不會有痛苦了。
終於在一天晚上,俊逸殺死了母親。

所以“怪物化”由原來的身形的變異,轉而象徵著人格的變異,進而在劇中具體化為一種扭曲的愛。
而這一季最重要的一條故事線,也是在用“怪物”講親情——
消防員女和她生下的怪物女兒。
當眾人躲在地下避難所時,消防員女一直在地面尋找自己的女兒。

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女兒是怪物,她的女兒不僅在外形上和人類一模一樣,而且還可以控制其他怪物。
那麼,她女兒“怪”在哪裡?

答案是,“怪物”變成母女之間的一種誤解。
母親知道自己的女兒是怪物,所以有可能危害到普通人類。
而女兒卻一直聲稱母親誤解了自己,即使她是怪物,也不是那種身形變異後會殺害人類的怪物。
劇中兩人見面後,母親叫女孩進隔離間。

但女孩生氣地說不要,她沒有做錯任何事。
母親隨即對女孩說,這麼做是為了保護你,是為了你好。

“怪物”這個在第一季被賦予豐富含義的元素,在這一季裡最終成了和家庭倫理劇裡面的早戀、不好好讀書一樣的東西。
而“怪物”作為一個死結,在這一季依然沒有換得親情的迴歸。
這部家庭倫理劇,以一種沒有講完的姿態,繼續吊著觀眾的胃口。
03
所以你說我們在看怪物喪屍片時,僅僅是在看這些怪物喪屍如何攻擊人類而人類又是如何反擊的嗎?
不止。
有形的“怪物”、“喪屍”攻擊人類,而無形的“怪物”、“喪屍”是人心中那難以跨越的溝壑。
這種溝壑在《我是傳奇》中,是孤獨。
身處末世,主人公具有免疫能力,他是這個城市唯一的人。
也是最孤獨的人。
那些隱藏在黑暗角落中的喪屍,其實是使主人公與人類這個整體無法取得溝通的巨大溝壑。
在電影裡面,主人公甚至在商店和一個模特玩偶搭話,他將這個假人視作朋友。


他想要逾越這種孤獨。
而在《殭屍世界大戰》中,“喪屍”是一個家庭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時,對親情的考驗。
男主是前特種兵,退役後一心陪伴家庭。
但喪屍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平靜。
男主沒想過成為一個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透過跨越“喪屍”這道坎,證明即使在世界末日,也有值得珍惜的價值。

在以為自己快要變成喪屍的那一刻,男主站在樓頂,準備隨時跳下去,他不願意變成喪屍傷害家人。
所以你會發現,所有喪屍片都是借用“喪屍”來呈現自己的思考,甚至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但《甜蜜家園2》呢?
你會發現,主創秉持的理念其實只有一個:觀點先行。
沒錯。
好聽點說,劇集呈現的是末日之下的眾生相。
在混亂的社會里,當人們脫下文明的外衣,會露出“不如怪物”的猙獰而虛偽的一面。
這也是這一季出現的怪物和人類都如此之多的原因。
但。
具體到呈現效果上,你會發現,編劇就像小學生一樣,會不顧現實邏輯強行設定衝突,以至於最後,所有想昇華的“思考”,都顯得很表面。
就拿第一集來說。
軍方為了保護民眾,把人類集中在了一處通道,軍人荷槍實彈,以便發現有人變異成怪物,可以就地解決。
於是編劇安排了一個人流鼻血。

妻子說,他不是怪物,“他是白血病患者”,軍方說,“我們會做確認的”,隨即,拔槍就把流鼻血的人殺了。
然後踢了兩腳屍體,“確認”道:
沒有恢復的跡象
他不是怪物

且不說這個橋段到底有多單薄,受害者只是受害者,作惡者也只是表面上的作惡者,就說,這樣的情節,真的會發生嗎?畢竟你還是以保護為名進行的行動,連遮掩都不會了嗎?
那為什麼還要如此安排?
其實就是為了呈現人類的“惡”,這與下面一個情節,“怪物為保護子女寧願被燒死”形成鮮明的對比。


意思就是說,你看啊,最壞的怪物,其實是人類本身而已。
老實說,這樣去想倒也沒錯。
只是,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很容易發現端倪:
那就是編劇並不是試圖先講好一個故事,然後讓人們在從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中得出某種觀點,而是先有了某些觀點,然後根據這樣的觀點來設計情節。
這會導致情節本身,顯得非常生硬造作。
而這樣的生硬。
在這部劇裡比比皆是,讓這個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塑造都退居了次位。
這讓Sir想起了《釜山行》的一個情節。
沒錯,在很多人眼裡,《釜山行》只是個爽片,但你看它在人物方面是怎麼做的?
表面上看,男主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可隨著故事發展,我們看到他為了救車上乘客的性命,與喪屍展開殊死搏鬥,在女兒的眼裡,他成了自己的英雄。
電影結尾,他以喪屍的身份結束了生命。
但與此同時,親情卻留在了女兒對他懷念的歌聲裡,讓隧道盡頭準備開槍計程車兵知道,遠處走過來的小女孩不是喪屍。

這一刻,人類的身份打敗了喪屍的身份。
是的。
無論做得多酷多炫,喪屍只是一個表象,我們真正看的,其實是在這樣混亂的環境裡,艱難求生的“人”。
而《甜蜜家園2》,偏偏把“人”做成符號化,以滿足“世界觀”的需求。
這是對第一部的背叛。
也是為了實現宏大化野心的,一次功利的證明。
而更讓人擔心的是。
與本季同步,劇集的第三季也已經拍好了,二者勢必存在著接近的創作思路。
能否挽尊。
可能很多人,心裡已經有了不願明說的答案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John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