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我是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貓魚》這本書。
在上一節中,我們主要介紹了陳沖的家庭和家人。
那麼在這一節中,我們來看看,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中,陳沖都經歷了些什麼,又從中獲得了怎樣的成長。

年少時的愛
陳沖是個感情細膩的人,她渴望溫情,對愛懷有一種朦朧而執著的期待。
在少年時代,她暗戀著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的M。
他們一起訓練,一起演出,彼此都懷著青春的悸動,卻始終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他們都太年輕,太害怕失去。
於是,他們沒有成為戀人,而是成了最好的朋友。
人生彈指一揮間,幾十年倏忽而逝。
陳沖晚年時整理舊照片,發現了和M的合照,突然好奇M是什麼時候開始對自己有好感的,因此發訊息問他。
M有些不好意思地感慨道:
“哎,我倆的事。我心想,是啊,我倆,那是多遙遠的過去啊……”
他講起了那熱烈而懵懂的少年時代。
他們去一個攝製組當群眾演員,拍完戲之後,坐大卡車回上海。
他看到陳沖在車上睡著了,臉曬得紅彤彤的,覺得她特別好看。
從那時候起,他就格外注意陳沖,記得她打完乒乓球后鼻尖上的汗水,也記得她充滿活力的眼睛。
陳沖考進上海外國語學院讀書後,M偶爾會去學校找她,一起看電影、散步。
不見面的時候,他們也會給彼此寫信。
細微的生活點滴,都寫在信紙上,像在替未來緩慢搭建一座橋。
然而,當陳沖決定赴美留學後,命運的軌道開始分岔。
她被人追求,陷入熱戀,又疲於應對異國他鄉的種種衝擊。
因此,她到美國的第二年,兩人終止了通訊。
2021年,陳沖回到上海陪伴病重的母親,M去看她,將自己珍藏的幾十封信還給了她。
那些信出自年輕的陳沖筆下,其中包含了太多美好的記憶,M覺得應該物歸原主。
陳沖和M之間的感情含蓄而溫柔,那是青春年代朋友之上、戀人未滿的情愫,帶著淡淡的遺憾,卻也餘韻悠長。
陳沖真正意義上的初戀,是後來認識的W。
陳沖赴美留學前夕,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
W是個浪漫而熱情的戀人,陳沖到達美國後,每週都會收到他情意綿綿的信。
W也在申請留學,並在陳沖去了美國不久後順利抵達。
那時正值天寒地凍,W戴著圍巾、帽子和手套,突然出現在陳沖的宿舍門口,微笑地看著她。
這樣的浪漫打動了年輕的陳沖,她和W牽著手在雪地裡散步,幻想著兩個人共同的未來。
那個學期結束後,陳沖用在中餐館兼職賺來的錢買了往返機票,去W所在的城市與他共度假期。
W出去兼職時,陳沖無意中打開了公寓的壁櫥,一下子遭受到巨大的衝擊。
壁櫥裡有一個鞋盒,裡面裝著陳沖和另一個女孩的信。
那個女孩在北京,她的字裡行間,全是對W的思念和愛意。
鞋盒裡還有W的日記,記錄著他與其他多名戀人相處的細節。
陳沖這才發現,當初W到學校見她時,剛和一個在夏威夷的女孩度過了浪漫的夜晚。
W的濫情和背叛,讓陳沖感到無比氣憤。
她原本以為自己得到了純粹的愛,甚至一度相信,這樣的愛只有一次,現實卻毫不留情地給了她當頭一棒。
陳沖冷靜地和W分了手,離開了他所在的城市。
遭遇這樣徹底的背叛,陳沖陷入了一種近乎麻木的低潮期,在好長一段時間裡,她都不願意再相信愛情。


第一次婚姻
遇到N的時候,陳沖還陷在失戀的痛苦裡,與此同時,她在好萊塢屢屢碰壁,整個人的狀態很糟糕。
在又一次幾乎徹夜未眠後,她強打精神去好萊塢參加面試,遇到了陪朋友來選拔演員的N。
面試結束後,N主動提出要送她出去。
兩人走在街上,陳沖毫無說話的慾望,N也很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直到陳沖快要上公交車時,N才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說:
“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多保重。”
N的這句話,讓陳沖覺得意外又感動。
她本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有些自暴自棄,N卻在她最不堪的時候看到她的好。
這份理解與溫柔,讓陳沖很感激。
在和N的相處中,陳沖逐漸對他產生了好感。
她內心的孤獨、對家庭的渴望,以及獲得美國居留權的現實需要,最終促使她與N登記結婚了。
結婚初期,兩人的事業都處於低谷,收入微薄,他們在洛杉磯的一個黑人聚集區租了一套小房子,那個地方治安不好,陳沖總是過得提心吊膽。
後來,陳沖獲得了出演好萊塢女主角的機會,她憑藉合約向銀行貸款,在北好萊塢買了一棟小房子。
陳沖和N曾經擁有過一段寧靜而幸福的日子。
N做事周到,體貼入微,和他一起生活,陳沖不用操心日常瑣事。
不工作的時候,他們常常去海灘度假,在漫長而慵懶的午後,陳沖躺在沙灘上曬太陽,N則在旁邊彈吉他、唱歌。
望著蔚藍的天空,聽著熟悉的旋律,陳沖忍不住想到“永恆”一類的詞語。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矛盾漸漸顯現出來。
N的個性多疑,佔有慾很強,總是試圖掌控陳沖的生活。
有一次,陳沖的男性朋友上門拜訪,剛在客廳坐了幾分鐘,N就突然情緒失控,將他趕出了家門。
陳沖去北京拍攝電影《末代皇帝》時,N也和她一起去了。
然而,一個匿名粉絲送給陳沖的鮮花,惹得N勃然大怒,將酒杯砸到了陳沖的額頭上,讓她頭破血流。
陳沖的傷口很疼,但更讓她難以承受的是一種巨大的屈辱感。
她的第一反應是,絕對不能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她害怕別人的議論,也害怕被同情。
她用水沖掉了玻璃碎片,拿起一條毛巾捂住傷口,在昏暗的路燈下前往協和醫院,悄悄找到了在那裡當醫生的小姨夫。
小姨夫幫陳沖找了一位眼外科醫生,用最細的針線縫合了傷口,才沒有留下疤痕。
因為受傷,陳沖不得不請假暫停拍攝。
她打電話給製片人,謊稱自己洗澡時摔倒受了傷。
製片人去探望她時,一眼就看出了她在撒謊,卻也沒有揭穿真相。
過了兩天,陳沖告訴製片人,N要回美國去了。
他說:
“好,那我放心了。”
N的暴力行為,讓陳沖徹底失望,兩人的關係以離婚告終。
在N離開後,陳沖獨自駕車去了一個安靜的小鎮。
她在遠離喧囂的環境中欣賞自然風光,閱讀喜歡的書籍,嘗試著與自己好好相處。
她不再害怕孤獨,而是重拾了內心的寧靜與力量。


可靠的伴侶
陳沖覺得,她真正學會愛一個人,是從遇見彼得開始的。
彼得是個心臟科醫生,比陳沖大五歲。
他的個性溫暖、善良,陳沖的好友將他稱作“人間的天使”,介紹他和陳沖相識。
陳沖和彼得,都對彼此一見鍾情,才約會了三次,彼得就在電話裡跟陳沖求婚了。
陳沖非常害怕繁瑣的儀式,不喜歡隆重的求婚場景,彼得真誠而直接的做法恰恰戳中了她的心。
半年後,他們舉行了一場低調而溫馨的婚禮。
其實,陳沖第一次跟彼得見面後,就莫名地感到會跟他白頭到老。
彼得是美籍華裔,中文說得流利,遠離故土的陳沖,在他身上體驗到一種一見如故的、近似血緣的親切。
不僅如此,陳沖和彼得一起生活時,總是覺得無比踏實。
彼得理解她的夢想,支援她的事業,是她親密的愛人,也是無可替代的朋友。
在彼得面前,她可以一直做自己。
陳沖外出拍攝時,經常一走就是幾個月。
相隔萬里時,他們透過寫信、打電話保持交流。
很多時候,他們想說的並不是什麼緊迫的事情,而是那些打動他們的瞬間。
比如,陳沖在川藏高原拍戲時,曾經偶然遇見一條壯麗的彩虹。
她感到心醉神迷,回到招待所後,她連飯都顧不上吃,就急忙去給彼得寫信,希望他也能感受到那一刻的驚喜與震撼。
陳沖和彼得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後,陳沖依然忙於外出拍戲,女兒們主要由彼得照顧。
彼得是心臟病專家,經常一天工作14個小時,但他對孩子們的耐心和愛從不缺席。
在彼得的一封郵件裡,陳沖彷彿看見了他的無數個週末是怎麼度過的:
晚上給女兒講故事,哄她們入睡;深夜被緊急叫到醫院做手術。
第二天要抽空去買生日禮物,送女兒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然後送她們去上中文課。
彼得做這些事情時,總是甘之如飴。
他給女兒們講的睡前故事是他自己編的,每天晚上更新一集,情節豐富有趣,常常讓女兒們笑得前仰後合。
即使偶爾女兒跟著陳沖出外景,彼得也會用電子郵件把最新的故事發給她們。
陳沖覺得,跟彼得結婚前,自己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化學結構,隨時可能崩塌。
是彼得的出現,讓她對愛與家庭的渴望得到了滿足,從此不再需要向外界尋求安穩。
這樣的愛,成了她最堅實的壁壘。
好了,本節的內容我們就先講到這。
下一節我們將會說到,陳沖到美國後,如何跨過重重阻礙進入電影圈,並書寫屬於她的電影傳奇。
讓我們下節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