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復活潮”到“寵物+AI”的奇幻故事,再到AI生成的數字人帶貨影片,AI不僅讓創作者輕鬆打造出爆款內容,還極大地降低了製作成本和門檻。然而,隨著AI短影片的迅速走紅,內容同質化、倫理問題等挑戰也逐漸浮現。
———— / BEGIN / ————
“我是一名短影片創作者,請根據xx風格,幫我生成一段xx的影片,並生成相應的ai提示詞程式碼。”
繼“AI短影片”刷屏全網之後,“AI短影片教程”也緊跟熱度,不想錯過這波流量。
在這些教程影片中,“老師們”會一步步指導大家如何0素材、0技術、0投入,輕鬆做出一段點贊量上萬的AI短影片:
不會寫文案?不用擔心,用Deepseek就可以寫出一段文采飛揚的短影片指令碼;不想真人出鏡?沒有關係,只需將文案中的關鍵詞匯入下一個AI應用,就能生成與之相匹配的圖片;接著,以這張圖片為藍本,AI還能進一步生成一段動態影片。最後,只需配上BGM和字幕,一段由AI全程發力的短影片就大功告成。

圖源:@AI探索官 抖音截圖
“AI+短影片”的概念雖然早已不新鮮,但今年春節Deepseek的橫空出世,無疑將AI概念推向了新的高潮。
使用AI製作短影片的潮流迅速傳播開來,從文案、圖片到音樂、影片,AI能產出的東西越來越多,產出成果也愈發出色。
短影片裡的AI技術不斷升級,對創作者而言是福還是禍?
全網迎來“古人復活潮”
討論這段時間的AI短影片熱點,一系列讓歷史人物”復活”的創意影片無疑佔據了C位。
藉助AI的神奇力量,那些曾僅存在於課本中的古代名人彷彿穿越時空,躍然於螢幕之上,與當代網友們展開了一場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在這些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仙李白在滾滾長河前,高舉酒杯,豪邁喊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聖人孔子慈眉善目、雙手作揖,苦口婆心地勸說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田園派鼻祖”陶淵明在溫暖的夕陽下,擦去額頭的汗水,念出那句撫慰過無數人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圖源:@三界之旅 抖音截圖
更有趣的是:近期,B站遊戲區UP主@小明劍魔 創造的新梗“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意外給這波“古人復活潮”再添了一把火。
這個梗的誕生源自@小明劍魔 在一次遊戲對局失利後,與評論區觀眾就遊戲角色強度展開的討論。
面對一位觀眾提出的“你只說對方強,但不提自己的優勢”的質疑,他起初還在理智地回應;然而,隨著討論升溫,他的情緒也最終爆發,生氣“破防”地喊出了這句語法凌亂但氣勢十足的:“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
無厘頭的話語,魔性十足的語氣,再搭配UP主故作嚴肅的表情,讓整個直播間瞬間充滿了“笑果”。這一片段也因此迅速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開來。

@小明劍魔 直播截圖
不僅於此,酷愛整活的網友們,很快就對這一“高光片段”進行了二創。
創作者們精準抓住了這一情節的精髓——雖然在歇斯底里的怒吼,但實則是在進行嚴肅的自我辯解,巧妙地將其應用於那些常年被大眾刻板印象所束縛的人物上,讓他們得以自我平反、一吐為快。
比如唐伯虎在影片中說:
“還有人說我只會風流,什麼花前酌酒、月下秋香,搞得我好像多不務正業一樣,那我問你,科舉我不想考嗎?29歲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你考一個給我看看,回答我!說我瘋癲,那我問你,父母妻兒妹同一年全部去世,換你你不emo啊?回答我!還無端牽連,終生不能再考,你要是經歷我這些事,你有勇氣活下去嗎?你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

圖源:@蘇州博物館 抖音截圖
諸如此類,在AI的幫助下,有苦難言的古人們在影片中一邊中氣十足地咆哮怒吼著“回答我look in my eyes”,一邊進行著知識科普或歷史解讀,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進一步助推了話題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創作者的參與。
截至目前,#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戰#系列影片在抖音上的話題播放量已經突破8億。
分析這些AI製作內容走紅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創意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很容易引發大眾的好奇心。
無論AI的復原是否百分之百準確,當那些原本只能讓大家想像中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以“真人”形象出現在網友們面前,恐怕很少有人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直接劃過。
另一方面,這種表達方式極大地降低了知識科普過程中的枯燥與嚴肅感,使得影片內容變得更加吸引,話題性和傳播力也隨之增強。
教材中的主人公“親自上陣”進行生動講解,甚至脫口而出的是昨天剛誕生的網路熱梗,這無疑迎合了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偏好,不少網友在這些影片下方留言,“知識以一種神奇的方式進入了我的大腦”。
誰在用AI掘金?
事實上,利用AI進行短影片創作早已不僅侷限於歷史賽道或是知識賽道,現在很多賽道的內容中都能看到AI的身影。
@胖橘的日記本 的主人公是一隻由AI生成的大胖橘貓,在AI的助力下,他掌握了說話、騎車、做飯等各種人類的技能,甚至他還超越了大部分人類,能夠穿上宇航服登上太空。
這隻大胖橘不僅有本事更有膽量,影片中,他看中了老虎所穿衣服的威武霸氣,生出了向老虎借件衣服穿的想法。
為此,他特地做了一桌大餐邀請老虎來做客,席間給其瘋狂灌酒,直到老虎酩酊大醉,趁老虎昏迷不醒時,小心翼翼地剃下虎肚子上的皮毛,縫製了一件虎皮大衣。
醒來後的老虎對著性感的“露臍裝”無能狂怒,而大橘則穿上了自制大衣,在山中四處遊走、作威作福。

圖源:@胖橘的日記本 抖音截圖
這一簡單但充滿童趣的故事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目前影片的點贊量已經超過13W。
寵物題材原本就是短影片領域中的熱門賽道,而@胖橘的日記本 透過“寵物+AI”賦予了小動物更多人類的情感和智慧,不僅放大了它們的可愛之處,還讓動物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更加打動人心。
去年7月,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在@快手星芒短劇 上線,該劇採用了創新的“人機協同”創作模式,編劇、剪輯、配音是真人,但畫面都由 AI 實現,先用 Midjourney 文生圖,再用快手可靈圖生影片,部分配樂也透過 AI 生成。
《山海奇鏡》的主題是類似”沉香劈山救母”的經典敘事,海底的怪獸九嬰抓走了村民和主角李行舟的母親,為了救人,李行舟獨自冒險,拿到水神戟,劈開無望海,斬殺九嬰,救下被變成鮫人的親人和村民。
儘管劇情上並沒有太多新意,但AI的加入為該劇帶來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超現實場景,使得其視覺衝擊力大大增強。

圖源:《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
畫面中,一眾妖獸神獸都塑造得十分逼真,連臉上的毛髮都清晰可見;而傳統特效技術下容易做得失真的“上天入海”等大場面,AI生成的完成度也相當不錯。
總體說來,雖然從中仍能感受到一些“AI氣息”,但已經達到了普通短劇的上映質感。
目前,該劇在快手的播放量已突破5300萬次。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有人用AI生成“大胖乖孫”,哄得爺爺奶奶開懷大笑;有人用AI二創爆款影視劇,藉助原作熱度順利起飛……毋庸置疑的是,AI技術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滲透短影片市場的方方面面。
流量匯聚之處,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儘管當前短影片平臺上真正的AI專家可能寥寥無幾,但渴望透過AI獲利的人卻已不在少數。
其中,AI教程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些課程通常以一段熱門的AI短影片為引子,搭配諸如“普通人輕鬆掌握”“AI助你月入過萬”“首批利用AI製作影片的人已賺得盆滿缽滿”等誘人的廣告語,以此激發觀眾的強烈興趣。
若你嘗試聯絡這些賬號的作者,他們大多會引導你加入某個AI課程,也有部分內容僅僅是為了推廣某些AI應用APP。
不過,許多人在下載並嘗試過這些博主推薦的AI應用後,會發現許多功能並非如宣傳般免費使用,而是需要充值會員或另外付費才能使用。
因此,這類影片的評論區中常常能看見粉絲抱怨“受騙”。

圖源網路
此外,AI在短影片、直播電商領域的應用就更為廣泛。
一方面,眾多品牌和商家會直接利用AI來設計營銷素材、制定投流策略等。這不僅大幅降低了這些環節的人力成本,還減少了人的主觀判斷帶來的干擾,使得決策過程更加理性客觀。
另一方面,AI動態形象合成技術的成熟,使得品牌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生成高模擬度的數字人,替代真人出鏡和拍攝。
為直播間配備一個“賽博打工人”,對於眾多品牌直播間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他們能夠做到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無休地在直播間賣力講解,這些AI生成的數字人模特,不僅節省了真人模特的成本,還因數字人模特的可塑性和多樣性,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最近,抖音上又出現了很多AI帶貨影片的案例。
在博主們的演示中,自己僅僅是舉著商品做了幾個展示的動作,全程說著“1234567”,然而,只需要將這段影片和商家的宣傳詞餵給某AI軟體,即可生成一段他正在激情講解的帶貨影片,雖然仔細看會發現和真人相比仍有出入,但如果不刻意挑刺確實能夠“以假亂真”。

圖源網路
艾媒諮詢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數字人帶動的產業市場規模將達6402.7億元,核心市場規模也將達到480.6億元,是2023年的兩倍以上。
據IDC預測,到2026年,中國AI數字人市場的規模或將達到102.4億元。
AI會搶了創作者的飯碗嗎?
新技術的誕生讓人興奮,同樣引人恐慌。
特別是在短影片創作領域,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內容製作和傳播的各個環節,不禁讓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們擔憂,是不是真的走到了“AI搶飯碗”的這一步。
在卡思看來,AI對傳統短影片製作模式帶來衝擊可以說是必然。客觀來看,在成本、效率、創作難易度等方面,AI與傳統制作流程相比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傳統短影片製作需要在人力、物力、時間上投入大量成本,而AI工具的幫助大大縮短了這些流程。
以Vidu工具為例,使用者只需上傳角色三檢視和背景圖,輸入關鍵詞即可生成動畫片段。配合剪輯軟體自帶的BGM和轉場特效等,幾乎能實現“零成本製作”,這種低成本優勢使得非專業的個人創作者也能輕鬆上手。
更重要的是,當下AI短影片誕生不久,觀眾們對其正充滿興趣,特別是一些超現實畫面的生成,更是成為眾多賬號的流量密碼,動輒能獲得上百萬點贊。

圖源網路
但同時,在AI短影片爆火後也浮現出很多明顯的缺陷。
首當其衝的就是內容的淺顯化和同質化問題。本質上來說,目前的AI技術仍停留在模仿階段,AI本身並不產出深度內容,而是對網路上已有內容的再加工利用。
短期內,AI短影片雖然能靠著特效畫面迅速吸引眼球,但隨著相關內容的增多,觀眾對其的興趣也難以持久。即使是現在,很多觀眾對AI影片感興趣,也只是因為其有著“使用AI”這一噱頭,而非喜歡影片內容本身。
特別是目前許多創作者過度依賴統一的素材和劇本,導致內容高度雷同,長此以往會進一步打擊大家對於AI內容的興趣。
以上文的抖音“古人復活”系列影片為例。爆火後,大量模仿者湧入,但創造出新角度的人卻是少數。大量賬號的內容集中在李白、杜甫、蘇軾等著名詩人,以及李時珍、扁鵲、華佗等著名醫學家身上,甚至這些名人在不同賬號中的臺詞都沒有區別,永遠在背誦著相同的“傳世段落”。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部分AI功能的倫理問題已經成為公眾關心的焦點。
例如AI深度偽造技術可以輕易合成“以假亂真”的影片,若將這些影片用於造謠傳播、詐騙等犯罪行為,無疑會對大眾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威脅。
目前,各個平臺和國家監管部門都在不斷收緊對AIGC內容的管控,未來對此類內容質量的稽核只會越來越嚴格。
AI短影片的誕生和發展是AI技術進步的必然產物,它既給創作者們帶來了便利,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
而內容創作者們若想在短影片領域屹立不倒,就需要避免被技術手段“異化”,堅守內容創作的根本原則——提供有價值的思考、引發真實的情感共鳴。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卡思資料,作者:卡思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