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在AI創造1億營收後,快手的前路和野望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快手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了一百多次 AI。
各種關於「快手,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問題,接踵而來:
快手究竟會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
這是一家短影片公司?還是一家電商公司?
或者說,它正在悄然轉型成一家真正的 AI 科技企業?
快手可靈 AI 的出現,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用 AI 全面滲透商業矩陣的每一個角落。
自開始商業化以來,可靈 AI 業務的累積收入已經超過 1 億元
這個數字無疑震驚到了每一位想要參與分 AI 蛋糕的人,和餐桌外的觀察者們
可靈AI製作,來源:X 網友 @BennettWaisbren
「土味」「接地氣」「老鐵 666」這些以往的快手的標籤,正一一被 AI 賦能,成了快手新的科技明信片。

2024 年,港股市場湧現了一批資本故事模版,小米押注智慧汽車 + AI,快手則重推可靈 AI,並將 AI 賦能到內部各個事業條線和產品矩陣。
小米 SU7 的銷量超過預期,AI 戰略也在全面推進。2024 年研發投入 241 億元,同比大增 25.9%,無疑給所有小米信徒打了一針強心劑。盧偉冰也向外部透露,小米在 2021-2025 年研發總投入預計超 1000 億元,2025 年將超 300 億元,其中 25% 用於 AI 研發。並且,他還強調:AI 技術將落地於小米各終端產品,賦能「人車家全生態」。
另一邊,在 2024 年 6 月 6 日這一天,快手「可靈」影片生成大模型在官網正式上線,快影 App 作為體驗入口開放邀測。在短短 1 個月內,基礎模型加速升級,內測全面開放,同時會員體系正式上線 ——商業化的衝鋒號吹響了。
2024 年 6 月,可靈 AI 衝進了 AI 影片行業。
在當時,可靈在全網熱追的「威爾史密斯義大利麵挑戰」中的畫面表現足以稱得上優秀。作為一項席捲網路的趣味挑戰,這一活動不僅吸引了無數網友的關注,還成為了測試 AI 影片生成能力的一個非官方標杆。
剛出世的可靈,就已經在當時的全網熱潮中脫穎而出,贏得好評
來源:Reddit 網友 @r/ChatGPT

殺入 AI 影片生成領域

今年,多家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打出 「用 AI 作為業務新引擎」 的口號,或主動或被迫地擁抱 AI 熱潮。 快手的反應,足以稱得上迅速,它儼然已經成為了先行者。
從現在的時間點逆流分析的話,快手在最開始所做的決策 —— 推出可靈 AI,並下大功夫轉換商業引擎用 AI 啟用整個商業矩陣,無疑是正確無誤的。
這一點可以從幾個資料清楚無誤地判斷而來:
  1. 可靈 AI 的技術實力、內容創作能力得到了市場認可,日均影片生成量超 3000 萬條。
  2. 在商業應用中,快手 AIGC 營銷素材日均消耗達 2000 萬元
大量資源的投入,成功地讓可靈 AI 生猛地闖進了 2024 AI 影片模型之年。
這一整年內,有多少家企業在鬥獸場內角逐呢?我這裡稍微舉幾個例子:Pika、Hailuo (Minimax)、Mochi、Adobe Firefly Video、Sora、Runway、Luma,還有在 2024 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會上亮相的 Veo 系列(這也將會是可靈在未來幾年中最強勁的對手)。
當然,在這幾家內,像是 Sora 還沒有完成徹底的商業化。但無奈於 OpenAI 的名頭太響,Sora 的釋出即便懸而未決,也牽扯著全球範圍內無數人的心。

有著這把懸在所有影片模型廠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整個 AI 影片生成產業開始不斷地向業務傾斜資源,加碼資源。
在這場足以稱得上殘酷的 「AI 影片模型軍備競賽」中,可靈的迭代迅速加快。
正式亮相一個月內,快手可靈 AI 就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同時,申請使用者數量已經接近 70 萬。
該如何形容這種整個行業內無盡的卷,所引出來影片質量進化呢?
 外網網友的驚呼最能夠證明。

X 上有一位 20 年 VFX 動畫師 @brain_racked,總結了 2024 年 5 月的 Runway Gen-2 和 2025 年 1 月的可靈 1.6 的表現。
短短數月內,文字響應度和畫面的呈現效果發生了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質的進化
來源:X 網友 @brain_racked
可靈 1.6 在細節上的表現,比如人物與物品的互動、光影的過渡以及背景環境的協調性,都體現出它在影像生成領域的強大實力。
即便各家 AI 影片模型已經在那片「焦土」裡卷生卷死一年之久了。
但是從大的時間跨度來看,基礎技術都極為新穎,且正處於超快速的迭代開發週期中,在未來 1-2 年內仍將顯著增強。 無論國內外,AI 影片模型從不單獨在生態結構中出現,各家模型都有其搭配內容生態的獨特優勢。

可靈 AI 憑藉其畫面質量卓越、動態表現自然合理和文字遵循能力增強贏得了比賽前半程,但是其背後技術團隊的迅速迭代和技術領先與價效比,將會快速補足快手的生態位。
2024 年 8 月,快手正式開啟 OpenAPI,面向 B 端發力。 
經過數個月的打磨,快手已經圍繞可靈 AI,搭建好多端跨平臺產品矩陣。由可靈作為核心的工作流已漸趨成熟,憑藉高度價效比和低操作門檻,在外網牢牢佔領了輿論陣地
例如下面這段影片,X 上一位作者使用 可靈 AI + Suno +Sora 的組合,僅由業餘創作者以 2-10 美元的雲 GPU 成本製作而成。
來源:X 網友 @@rohanpaul_ai
來源:X 網友 @AleRVG
再比如,用 Magnific + Kling 1.6 + Freepik Upscale 4K+ 音效的組合,即可輕鬆實現「超現實水下視覺的電影」
來源:X網友@MayorKingAI
「若由一個團隊或 2-3 名 AI 專業人士投入 1 萬美元製作電影,其效果堪比百萬美元預算的大片。」
「《星球大戰》製作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而現在 AI 影片創作者只需幾美元就能製作這樣的影片,只需使用 o3-mini-high 來編寫指令碼, Imagen 3 或 Flux pro 來製作影像,kling 1.6 用於影片…..」
這些想法可能暫不成熟,但快速迭代的可靈 AI 恐怕難以讓一眾前沿評論者敢下「不可能」的斷論。

AI影片生成競爭日趨白熱化

2024 年年中之際,除了可靈 AI 之外,當屬 Luma 和 Runway 這兩大明星。Runway Gen-3 憑藉細節和一致性,成為專業專案的選擇;Luma Dream Machine 則更注重動作的自然流暢,視覺效果也極具吸引力。
來源:X 網友 @mhdfaran
雖然兩者的技術都在快速發展,但是在影片基座模型的快速迭代這一行業背景下,這兩家的更新速度似乎降了下來,顯得有些放緩。
年底,可靈 AI1.6、Google Veo 2 釋出了。
AI 影片生成領域迎來了兩位新王,可靈 AI 也迎來了它最大的競爭對手。

VEO2 生成影片,來源:X 網友 @8co28
可靈 1.6 在 2024 年底釋出後迅速提升了畫面質量和動態表現,而 Veo 2 也在高解析度和鏡頭控制上持續突破。
相比之下,Luma 和 Runway 雖然在各自的強項(如 Luma 的動作流暢性和 Runway 的高保真畫質)上仍具優勢,但更新頻率似乎未能完全跟上行業整體的加速步伐
影片質量未得到明顯提升的同時,價格仍較為高昂,一眾 AI 玩家迅速開始流失。
自此,AI 影片生成行業形成了 2 極多峰格局

Google Veo-2 和可靈 AI 1.6 成了無可辯駁的雙王。其他的影片模型,例如 Runway Gen-3、Pika、Luma Ray、MiniMax 等等,儼然成了吃尾氣的選手。當然,透過不斷的更新,這些稍顯落後的競爭者也時常會出現一些亮點功能。
Sora 就更不用提了,無數人等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沒想到等來的產品如此的不滿足預想……
無論如何,Google Veo-2 和可靈 AI 1.6 在 AI 影片生成行業已經坐穩了寶座。
雖然可靈 AI1.6 仍無法在生成質量上戰勝 Veo-2,但是憑藉海量使用者積累,快手還是有點信心的。
來源:X 網友 @HBCoop_

除了可靈 AI ,快手還在打什麼牌?

可靈 AI 在場景化應用方面不斷創新,包括虛擬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和 AIGC 短劇創作
與此同時,《興安嶺詭事》、央視《中國神話》《美猴王》、抖音《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周鴻禕《紅衣大叔用 AI 帶我穿越》等一眾 AIGC 短劇也引發了關於「下一個 AI 風口在短劇」的猜測。
快手也順應了潮流,推出了首部 AIGC 微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

除開可靈之外,快手正在利用 AI 落地豐富的商業場景
內容素材創作、電商導購、廣告營銷紛紛上了 AI 作為新引擎。
  • 2024 年,快手廣告收入強勁增長,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竟然達到了 724.19億元,同比增長 20.09%……
  • 磁力金牛作為智慧投放工具,整合流量、資料和演算法,實現從曝光到轉化的全鏈路最佳化……
  • 2024 年第四季度 AIGC 營銷素材日均消耗超 3000 萬元……
  • 電商業務同樣表現亮眼,24 年 GMV 達 1.3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7.3%……
這些數字無一不在說明:快手的 AI 引擎正在啟動,並且將越來越快
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後來者居上,因為他並不是技術至上主義者,他能夠將社交網路從技術概念變成了 10 億使用者的現實。而時代輪轉,DeepSeek 的出現卻讓這位 Meta 主理人成立「作戰室」不得不快速解析 DeepSeek 的技術框架。
純粹的技術巔峰難以支撐每個時代每個節點的勝利,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轉動市場規模、成功商業化的能力可能更加適合這個極速變換的 AI 時代。 簡單即力量,生態即勝利。
快手從 AI 突圍,依託於 AI 全面滲透戰略
當傳統商業引擎全面轉向 AI 商業引擎,巨大的內容生態系統 + 龐大的忠實使用者群賦予快手底氣:所有的商業矩陣都可以用 AI 賦能一遍。
當直播業務正面臨被迫迅速收窄的市場猶疑時,快手正在用 AI 幫自己所有的業務突圍,這場奇妙的化學反應值得全程觀看。
「土味」「超級下沉市場」「老鐵」等標籤曾經牢牢焊死在快手的身上,但 AI 將轉換快手的時空。
當"土味"遇上前沿科技,當"老鐵"擁抱AI創新,快手正在書寫一個關於轉型與突破的全新故事。
這不僅是一家公司的進化,更是一場AI如何重塑傳統內容平臺的社會實驗。
在這個AI定義未來的時代,快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它來自草根文化的沃土,如今正以AI為翼,充滿野望,想要飛得更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