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並非易事,從標化考試到文書寫作,關關難過關關過。與此同時,持續走低的錄取率,名校門檻愈發嚴苛,申請者競爭白熱化,也讓不少人動起“作弊走捷徑上名校”的歪腦筋,最近香港地區又爆出一個離譜的學歷造假問題。
From Letsight
微訊號:letsight520
最近,香港這邊又爆出一個離譜的學歷造假問題。
28歲的李女士因學歷造假問題被判監禁240天,她曾經還是頂著港大碩士光環的選美冠軍。
然而誰能想到,結果在成為冠軍兩週後就被抓個正著,她從萬眾矚目的名校選美冠軍,淪為學歷造假的被告。

01
學歷造假的選美冠軍
被判240天
如果只看履歷,李女士堪稱“別人家的孩子”。
3歲學舞蹈,童年練古箏,五年級透過古箏六級考試,還涉獵古典吉他。2012年,她在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獎,被授予“少年作家”稱號。
2015年拿下湖北省體育舞蹈金獎;2018年轉戰模特行業,拍攝的服裝成為淘寶爆款,還在2019年登上時尚雜誌封面。
2021年,她申請進入香港大學攻讀語言學碩士,聲稱曾在2016至2020年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專業,已經順利畢業。
她提交了畢業證和成績單,港大稽核後就向她發出有條件錄取。隨後她拿到了學生證,成為港大學生。

原本這個騙局天衣無縫,一切順利的話,畢業後成為“貨真價實”的港大畢業生根本不是問題。
但是去年香港高校突然掀起一股打假風,不僅查在讀的學生,就連過去的畢業生也都不放過。
2024年6月,港大曾發郵件要求她配合進一步核實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歷,但她始終拒絕會面,也沒有提供任何回應,甚至逃回了內地。
7月,深圳舉行世界環球小姐中國大灣區總決賽,選出七個冠軍,其中深圳市冠軍李思萱接受訪問時,自信地說:我現在就讀於香港大學應用語言學專業,我非常榮幸能獲得深圳市冠軍。

其實這個時候,港大早就聯絡哥倫比亞大學核實,李女士從成績單到畢業證都是造假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港大直接報警並登出了她的學籍。
成為選美冠軍後才過了不到兩週的時間,李女士就被抓了。
她被捕到開庭後獲准保釋,一直在內地活躍,包括擔任今年亞洲小姐大灣區總決賽的嘉賓。
後來她在庭上指出,自己2020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之後透過內地一家留學中介,支付38萬元人民幣上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網課。
最讓人震驚的是,李女士不但偽造哥大畢業證和成績單騙取入學資格,警方在她家搜出偽造的港大畢業證,連成績都從合格改為“優秀”。
庭審中,法官指出,李女士的行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貫徹性的欺詐行為,嚴重挑戰了學術誠信度。
最終,她因“使用虛假文書”及“以欺詐手法取得服務”被判入獄240天。
現在,她的百度百科簡介已經增加了這段不光彩的經歷。環球小姐奪冠時,她哭著說“感謝父母栽培”成為了最大的諷刺。


02
造假學生鋃鐺入獄
黑中介逍遙法外
李女士學歷造假案掀起輿論風暴的同時,一條更隱秘、更離譜的灰色產業鏈也逐漸浮出水面。
據《香港01》調查披露,李女士所提到的中介機構是合肥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曾在內地法院的民事判決中承認多次偽造材料,包括偽造申請人的工作經歷與留學背景,目的是幫客戶騙取香港和海外大學的錄取資格。
但令人震驚的是,即便在多份民事裁判文書中直接承認造假行為,這家公司至今沒有被追究任何刑事責任。
李女士造假事件曝光後,香港媒體點名道姓地公佈了這家中介,這家中介在此之前還在瘋狂宣傳“保錄港大”的廣告,如今都已經刪掉帖子了。

這家中介之所以可以如此猖獗,可能不是運氣,而是制度漏洞在“默許”。
翻查目前公開的內地法庭判決記錄,沒有關於中介因偽造學歷材料、欺騙海外院校而被刑事定罪的先例。
相反,只有在“收錢不辦事”或“偽造檔案詐騙教育部認證”的情況下,中介才會被追究刑責。
比如2017年中央電視臺揭發有中介偽造海外畢業證書、護照及出入境記錄,騙取中國教育部認證。
公安機關從中介處查獲數百枚偽造印章,涉及機構包括香港中聯辦、香港理工大學及內地多個政府部門。
中介負責人最終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偽造身份證等罪名,被判處六年六個月監禁。
2021年河南鄭州一名中介收取156萬元人民幣,謊稱能幫助學生入讀美國藤校。
中介聲稱自己認識政府高層,收錢後沒有幫學生申請,只是偽造了一封哥倫比亞大學offer,最終因詐騙罪被判刑十年六個月。
這些中介被追責的前提是其沒有兌現承諾或使用國家機關名義造假,而不是造假錄取本身。

換言之,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只要偽造材料得手、客戶不上告,中介不僅能拿錢完成任務,還可全身而退。
這一制度漏洞,不僅縱容了中介造假的氣焰,也讓類似李女士這樣的案件屢次發生。
打擊留學黑中介,不能只靠高校的稽核機制和媒體曝光,更需要法治系統從源頭出發,補上“成功造假,不被揭發就無罪”的法律盲區。
因為,真正可怕的不是有人造假,而是造假者不怕被抓。

03
黑中介猖獗背後
是對名校光環執念
猖獗的黑中介之所以盛行,背後除了利用制度漏洞之外,還有家長、學生對名校光環的執念。
雖然大家嘴上說對海歸祛魅,但是真的面臨無學可上的時候,依然有很多家長絞盡腦汁為孩子謀一個學歷。
很多家長在孩子高考失利的時候主動諮詢保錄機構,如何能夠透過捷徑進入世界名校。
中介利用這一學歷焦慮,從提供假錄取offer到提供假的申請材料,造假力度有多大,“錄取”的可能性有多高,全憑中介的良心。
在資訊時代,黑中介早就已經發展出了一系列專業的措施,推動學歷焦慮的家長和學生,誤入歧途。

美國高校普遍提供遠端學習平臺,其中不乏哈佛、哥大等名校。但正規線上課程與學位授予之間仍有嚴格區分,並且需要滿足認證、課程時長與論文稽核等條件。
黑中介正是鑽了這個空子,誘導學生誤以為上幾節網課就能變身名校校友,甚至包裝出偽造的學習記錄與證書。
另外,造假材料已遠不止PS修改那麼簡單。
一些中介甚至偽造學校郵件域名傳送虛假確認信、仿冒官方成績單模板,甚至有傳言稱透過賄賂獲取真實成績單。
這些高仿材料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也讓招生單位審查難度和成本巨增。
比如香港高校,基本預設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是真的,或者要求申請人用學校郵件域名傳送推薦信以確認真假,但對於現在的技術手段來說依然有很大的造假空間。

當申請材料越來越難以稽核真假,學歷造假問題防不勝防,真正受害的,往往是那些憑藉真實實力申請的學生。
澳門高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從DSE成績造假曝光後,澳門五大高校相繼宣佈不再面向內地國際生開放申請通道,未來只接受內地高考生。
而香港理工大學在申請中後期也宣佈,接下來不再接受內地國際生的申請。
這些限制雖然依然保留了內地生申請的途徑,但實際上已經將相當一部分申請人排除在外,而內地國際申請人就是學歷造假頻發的高風險群體。
雖然我們不知道港大會不會採取同樣的措施限制內地國際學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對於這類風險程度較高的學生必然會嚴加稽核。
港大不缺好學生,學校沒有必要為這些有風險的學生,讓百年名校陷入信譽和學術誠信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