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打工人,靠1份假簡歷拿5份工資,矽谷AI公司被騙麻了

來源丨APPSO(ID:appsolution)
作者丨十四
圖源丨Midjourney
AI時代的「最強」打工人出現了。
騙倒全矽谷,一人打幾份工,拿offer拿到手軟,引來1375萬人的圍觀,並直接屠榜海外各大社交平臺。
這事要從Playground AI的創始人Sohail Doshi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的一條爆料說起。他表示,一位名為Soham Parekh 的印度工程師,靠著一份幾乎90%造假的簡歷,同時在3-5家初創公司上班。

Sohail Doshi表示,入職第一週就發現對方不對勁,於是立馬開除,臨走前還苦口婆心地勸對方別再騙人了,沒想到這位印度老哥非但沒收手,還越戰越勇,繼續多線作戰。
打工人經常被資本做局是慣有的事,如今,資本被打工人明顯地反向薅羊毛,還真是頭一遭。隨著事件熱度飆升,YC總裁Garry Tan也親自下場發文表示:
如果沒有YC社群,這個人可能還在繼續操作,甚至永遠不會被發現。YC的創業者聯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存在,它幫助創始人們比單打獨鬥時更容易取得成功。

根據Garry Tan的說法,這位印度老哥專挑YC支援的創業公司下手,同時在至少三家由YC支援的創業公司打卡上班,最多甚至五家,並且每家公司都以為他是全職。
可以說,如果YC系創業公司沒僱傭這位印度老哥,那就說明這家公司都不算成功。
作為全球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創業孵化器之一,YC主要專注於早期創業專案的孵化和投資,旗下投資組合公司不乏Airbnb、Dropbox、Stripe等知名科技企業。

冷知識,OpenAI CEO Sam Altman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YC的總裁。
Soham不僅在多家YC系公司之間輪換,還有許多非YC系的公司也有過類似的被詐騙行為,越來越多上當受騙的苦主現身說法。
Fleet AI Agent工程師表示:「他已經從事這項工作多年,並且同時在4家以上的初創公司工作。這個傢伙真是狡猾!我很慶幸只跟他合作了一週。我有幾個朋友僱了他好幾年。」
天使投資人Michelle Lim看到爆料後,也火速發文:「取消他的試用!」
最社死的當屬OUTERBLOC的員工。他前腳發文歡迎這位老哥的加盟,還配文:「他面試太炸了,客戶全在誇他」,後腳形勢逆轉,帖子瞬間被打臉。
別急,還有高手。那位靠著開發AI面試作弊神器拿下a16z 1500萬美元融資的Cluely CEO Roy Lee也聲稱面試了這位印度老哥。
終日打雁,叫雁啄了眼。不過,考慮到這位CEO本身「整活」能力就不低,也有可能是在順勢碰瓷,主打一個誰紅蹭誰。
那麼Soham怎麼做到瞞天過海的?從簡歷上看,Soham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候選人。
他本科畢業於印度孟買大學,GPA為9.83/10,碩士畢業於佐治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專業,而後者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並稱為美國三大理工學院。
現在,這兩間學校的風評遭受一萬點的暴擊。

此外,他的工作經歷也被包裝得相當過硬,擁有豐富遠端全棧與平臺工程經驗,先後在多家AI初創公司擔任高階軟體工程師,主導構建了分散式工作流系統、協同編輯平臺、AI模型視覺化與部署工具。
並且,他的技術棧還涵蓋前後端開發、微服務架構、CRDT、LoRA、Pulumi、GraphQL等,專注於AI Infra、DevTools和大模型相關工程最佳化,具備從0到1搭建複雜系統的能力。
面試過Soham的人也都一致認為他的表現堪稱完美。一位曾面試過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位非常熟練的工程師,輕鬆躋身候選人前1%或前0.1%。有試用期合作過的老哥更是直呼他人很好。
但紙裡終究包不住火,而問題就出在「幹活」這件事。
等到正式工作(或者工作試用期)真正開始的時候, Soham會找一個又一個的藉口,解釋為什麼缺席會議,或者為什麼工作被推遲,亦或者他每天都會找個藉口請假半天,比如說要見律師。
後面,這些藉口越來越荒謬,直到所有人開始意識到他明顯在撒謊。
其次,遠端辦公給了他很大的保護殼。無需面對面開會,也不用到公司辦公,他只要掌握好日曆安排,只通過Slack或郵件淺淺冒個泡,就能在每家公司之間周旋自如。
再者,他還鑽了另一個空子:初創公司的用人焦慮。早期創業公司節奏快,壓力大,常常急於填補職位空缺,有時候連背景調查都沒時間做完。
很多YC創業公司還互相參考招聘流程,一家公司錄過的人,另一家也會預設靠譜。這種熟人的推薦鏈反而成了他的通行證。更別說,很多創始人身兼數職,難以兼顧稽核流程。
尤其藉助ChatGPT、Claude等AI工具,極大加快了他的程式設計速度,能夠交出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成果,這也方便他騰出更多時間輾轉騰挪。
當然,也不排除這個「印度老哥」其實只是個門面,背後還有個專業團隊在接力操作。但企業一邊用AI增效,而另一邊化身時間管理大師的Soham也用AI狠狠給企業上了一課。
幾個小時之前,Playground AI創始人Sohail Doshi收到了一條來自Soham的私信:
我是真心在尋求建議,因為我真的很熱愛這份工作。我是不是已經徹底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我現在還能做些什麼來改善局面?如果需要的話,我也願意坦白一切。
這場鬧劇被戳穿後,有嗅到商機的網友迅速上線了一個以Soham命名的AI面試教程網站,手把手教你拿offer。
截至發稿前,已經有2847人排隊候補了。
課程頁寫得明明白白,API月費僅10美元,支援「無限藉口 • 全天候創意 • 被解僱可退款」。(附上地址:https://www.thesohamparekh.com/)
什麼是PMF(Product-Market Fit:產品市場契合度)?這就是教科書級別的例項。
就價值觀而言,Soham的行為幾乎無從洗地。正如一位Reddit網友所說:
你可以說我保守,但這傢伙的行為真的讓我無語。他自己都說了,他啥都不幹,只領工資,等被開除。這已經不是「打擦邊球」,而是連最基本的工作義務都放棄了。我知道大家討厭資本家、討厭大公司,但就事論事,他這種玩法對OE群體本身就是一種破壞。
網友提到的OE,即Overemployed,中文翻譯過來是「過度就業者」,指的是一些遠端打工人同時在多家公司擔任全職崗位,但不讓任何僱主知道自己「身兼數職」的行為。
這個詞最早在Reddit上的r/overemployed社群流行起來,如今成了「OE打工流」的根據地,大家分享經驗、曬收入、怎麼用ChatGPT應付會議、亦或者如何編造「高情商請假理由」。

根據ResumeBuilder的一項調查,69%的遠端工作者有副業,37%同時在幹兩份「全職」。而在 r/overemployed 論壇裡,很多人表示靠同時打3~5份工,一年收入50萬到80萬美元。
而實現這些的訣竅,就是一件事:用盡一切手段維持「我很忙」的假象。
比如遠端辦公不開影片、不接閒聊、不主動提問;任務拆分再拆分,能拖幾天是幾天;程式碼靠Copilot寫,文件交給ChatGPT改,Slack上看起來永遠顯示「線上」。
最經典的案例,還是來自2021年Hacker News網友的匿名投稿:
我現在同時擁有10份完全遠端的工程師工作。門檻低得驚人,幾乎沒有監管,就算表現不佳,大家也非常寬容。我通常可以「躺平」4到8周才會被某家公司開除。今年我的年收入按當前速度估算,大概能達到150萬美元。而且現在找工作的流程也快得多。公司急於招人,選擇也多得數不過來。我只需要花兩到三個小時的總時間,就能拿下一份新工作。
很難不懷疑,這哥們就是Soham本人;哪怕不是,也間接說明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基於此,也順勢誕生了科技圈年度地獄級笑話:微軟裁員9000人,發現全是Soham Parek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