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Trump接見了來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後者成為Trump第二任期裡首位訪美的外國領導人。
二人會談結束後,一起到白宮東廳回答記者提問。
期間不知是提前商量好了還是即興發揮,Trump竟突然表示“美國將接管加沙”:
“美國將接管加沙地帶,我們將擁有它,我們將開發它,創造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這將是整個中東都可以感到自豪的事情。”
Trump聲稱自己的提議得到了中東領導層的支援,並要求將巴勒斯坦人“永久安置在加沙地帶以外的地區”。
他還把加沙稱為“拆遷地段”,彷彿過去一年多爆發的激烈戰爭像是房地產開發前的拆遷工序一樣。
當被問及誰會住在加沙時,Trump稱“加沙可以成為世界人民的家園”,還說這一狹窄地帶有潛力成為“中東的裡維埃拉”(海濱度假勝地)。
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記者會上拒絕深入討論接管加沙的提議,只是稱讚總統大人“想法新穎、打破傳統思維”。
至於說Trump提到的“得到了中東領導層的支援”,事後記者朋友們問了一圈,沒有一家站出來認領,反倒是紛紛譴責。
總而言之,Trump以一種十分荒謬的方式再次登上世界各大媒體頭條。

由於“美國接管加沙”的言論過於重磅,各方紛紛向白宮和外交口官員求證。
國務卿魯比奧澄清道,總統的建議沒有敵意,而是非常慷慨,主動提出負責加沙重建工作。
對於Trump讓巴勒斯坦人“永久離開”的說法,魯比奧表示,總統的想法是在重建過渡期間讓加沙居民暫時離開。
白宮新聞秘書則指出,總統只是說美國要參與加沙重建工作,以確保該地區穩定,並不代表美國將部署地面部隊,也不代表美國納稅人會為此買單。
她同樣否定了Trump讓巴勒斯坦人“永久離開”的表述,而是引用了魯比奧的講法,即“暫時重新安置”。
分析人士稱,經此風波不難發現,Trump的一些言論更像是談判中漫無邊際的開場白,而非美國既定政策的表達。

Trump的親以表現有些過分,甚至要制裁曾經通緝內塔尼亞胡等人的國際刑事法庭,這讓同樣看國際刑事法院不順眼的俄羅斯大感欣慰。
2月6日,Trump本人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回應稱:
“戰鬥結束後,以色列將把加沙地帶移交給美國,屆時巴勒斯坦人已經被重新安置在該區域更安全、更美麗的社群,擁有新的現代化住宅,根本不需要部署美軍!”
這一表態仍然是雲裡霧裡,兩百萬巴勒斯坦人安置到哪?誰出錢安置?加沙交給美國做什麼?加沙重建誰負責?
實際上,與爭取加拿大、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等有價值的目標不同,美國覬覦加沙控制權讓人感到十分費解。
加沙地帶不僅是一個政治上的燙手山芋,而且清理重建起來異常困難,跟MAGA秉持的“美國優先”宗旨南轅北轍。
該提議唯一的受益者可能只有以色列。
以防長卡茨稱,他已命令軍隊制定允許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的計劃,“讓任何希望離開的加沙居民前往任何願意接收他們的國家”。
當被問及誰將收容加沙人時,卡茨說,是那些反對以色列在加沙軍事行動的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和挪威。

聯合國初步估計,加沙地帶的廢墟可能超過4200萬噸,清理費用約10億美元,整個重建工作的費用可能超過800億美元。Trump顯然希望施壓海灣阿拉伯國家出這筆費用。

戰前加沙是巴勒斯坦第一大城市,也是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前臨時總部所在地。1995~2004年間,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即位於加沙,2004年之後遷至拉姆安拉。
不管多麼漫長的戰爭,總有結束的那一天,前文引用過《外交事務》雜誌一篇文章的開頭:
“在某個時候,爆炸聲和槍炮聲會停止,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將宣告結束,然後必須有人統治加沙,但選擇很差。”
以色列的戰後處理方案有以下幾種,按照優先順序排序依次為:
1、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徹底清空,驅趕到埃及西奈半島或其他阿拉伯國家,同時給予接收國一定的利益補償。
至於說清空之後是新建猶太人定居點還是把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遷徙過來,其實對以色列來說沒什麼不同,後者相當於一種“置換策略”。
Trump近期的表態顯然是奔著這一“上籤”去的,不排除是內塔尼亞胡給他灌了迷魂湯。
然而阻止以色列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加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共識,很難想象美國會不顧後果強力執行這一惡劣措施。
2、把加沙地帶的治安和民政事務交給阿拉伯聯盟負責。
想法很好,但阿盟已經明確拒絕出面收拾爛攤子,連親美親以的約旦都表示“不會有阿拉伯軍隊前往加沙”。
不難想象,戰後的加沙地帶必然百廢待興,低烈度暴力持續不斷,阿盟豈會願意去給以色列做吃力不討好的“免費警察”?
3、讓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來兼管加沙。
這是拜登政府的方案,也是目前最現實的方案,但以色列方面不同意。
4、哈馬斯繼續以某種形式掌控加沙地帶。
哈馬斯繼續掌控加沙是以色列絕對無法接受的,形同於打了白打,未來將繼續面對不可預知的軍事威脅。
5、以色列自己管理加沙。
比哈馬斯繼續掌權更糟糕的選項是(不清空巴勒斯坦人的前提下)以色列長期留在加沙。
這一策略之前實施過,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2005年以色列單方面宣佈放棄所有加沙地帶的猶太人定居點。
因為在媒體聚光燈下統治超過200萬敵對的巴勒斯坦人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巴勒斯坦人經常會發動低水平的叛亂,帶來高額軍事佔領成本的同時也讓以色列搖搖欲墜的國際形象進一步下降。

2025年1月15日,拜登在白宮宣佈加沙停火協議達成,期間有記者詢問“加沙停火協議應該歸功於你還是Trump”,他反問道:“這是個笑話嗎?”

三人頗為戲劇性的謝幕背影。
眾所周知,拜登曾長期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任職,還擔任過該委員會的主席,以擅長外交事務著稱。
在他執政末期,一套正統的加沙戰後方案是這樣設想的:
1、由美國、以色列和阿盟共同出面培訓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安全部隊。
2、以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自身的加沙影子政府為基礎,從阿拉伯國家內部招募一部分技術官僚補充到其中,作為新的戰後加沙政府。
3、勸說阿巴斯等老人退休,啟用新一代充滿活力的巴勒斯坦領導人取代他們。
不過以色列方面堅持認為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是“披著羊皮的哈馬斯”,所以一拖再拖,拖到民主黨敗選。
現如今這一難題擺到了Trump面前,從近期的表態來看,Trump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
防失聯,歡迎關注“
織造短評
”——